【诗思维】读觅青的诗《稻草人》及其他/文/阿伯
原创: 北极星文学 北极星文学 今天
简介:阿伯,本名张昌军。现居大连。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军转干部。原陆军上校,做过沈司工教大地爆教研室主任,陆军学院特种兵教研室副主任等。转业后做过某企副总、纪检委书记等。获2013年度大连市十大环保人物入围奖,获2017年度《海燕》作家人气奖。有作品发表在诗刊、诗歌月刊、诗潮、海燕、辽宁诗歌大典、绿风、诗探索等刊物,有长篇小说《红树之恋》发表,有短篇小说在《海燕》《天池小小说》《河北小小说》等期刊发表。有诗歌等文学作品评论在《南风》《海燕》《辽宁诗界》《香稻诗报》等刊物发表百余篇
诗思维
本期推出诗评家 阿伯
北极星文学辟设“诗思维”专栏,重点推出著名诗人、作家的评论文章。来稿请注明“诗思维”。
栏目主持 阿伯
推荐 鲁风
谈谈诗意象的准确凝练与实现诗意抒情的可能
读觅青的诗《稻草人》及其他
文/阿伯
近年来,诗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人觅青以她的视角和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短诗。她的诗意象饱满、清新、精确,既有生命的体验,又有较大的思考空间。读她的诗,总能在瞬间,追随诗人的脚步,或思考、或展望、或俯仰人世间的生活原野。其中通过意象到达抒情是她的诗主要创作手法。这让她的诗,更接近诗的本真。这较之目前泛散文化诗、空洞抒情诗的高调抒情更有诗的味道;让人感到,通过意象抒情,会更舒缓、更贴切、更具诗的真实、更别有洞天。新诗在其发展进程中,现在的诗人越来越不赞成空洞的抒情,这是对的。现在空洞的假抒情诗大量的存在于网络,极大地破坏了诗的真实感,还有那种直抒胸襟式的假抒情,实际上让诗在逐步走向空心化、边缘化,它也是诗人缺乏艺术魅力和智慧的表现,同时也是诗人疏于思考的人的惰性在诗的创作上表现出的一种陋习定势,这是很危险的。觅青的诗,让意象成为抒情的载体,即是诗的创作文本的必要,也使她的作品更具诗元素的必然表达。如她的新作《稻草人》就是这样一首诗作。这首诗,共五个自然段17句。
这首诗的意象,虽为人们所熟知,但诗人用得准确且恰到好处。她通过“父亲”“筋骨”母亲““格调” “爷爷”“帽子”“血缘”“继承者”“故乡”“轮廓”“清晰”“秋雨”“白云”“远亲”“稻谷”“金秋”“田野”“王者”“麻雀”等一系列意象,以水到渠成的动宾词组相互连接和贯通,给人一种丰满而生动的体认,从而在完成她的诗的创作同时让诗意抒情成为可能。
这样写诗的一个很重要的好处是:开口很小,立意却清晰深刻。她的诗常常是打开一点点,然后,开始挖掘,一点点的挖掘,一点点的释放,直到挖出宝石,看到光芒。而不是像一些诗人那样一下子打开那么多,哪个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就自己把门关上了。自说自话,谁也没有看到宝石和它的光芒,急匆匆走来,急匆匆而去,如彗星那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和长长的尾巴。
在目前,即使我们不倡导意象主义写作,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诗人,首要的是要弄清注重诗的意象,是十分重要的。诗人不知道意象对于诗的创作相关性,诗肯定是写不好的。
我们写诗也好,欣赏诗也好,都有一个入口。那么,从哪儿入手呢?怎样来鉴别和评价一首诗呢?在政治抒情时代,高喊几句口号,以为就是诗,其实不是;在口语入诗的时代,也就是当下,为什么散文化倾向这么严重?而且一些诗人还在坚持诗的散文化写作,以为是诗,其实不是。庞德说,有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思想。觅青用她的诗告诉我们,诗人是应该有诗的思想的。
在这方面觅青的诗这种重意象、轻说教的写法,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新诗,的确有独到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至少在当下,虽然意象不代表诗的全部,但是,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关和按钮。有了这个开关和按钮,诗的写作就会不再是山寨式的调侃。《我想香麦儿了》是她近期写的一手新作。她从大家都来看海了,开始切入她的诗意的主题,写得自然流畅,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可以说是字字含情脉脉,然诗人之间的友情跃然纸上。这就是诗人作品准确选择意象的功力,也是诗人借助意象表达诗情的一种功夫。
诗作为一种动态文学载体,意象的精准不仅是对创作者要求,也是诗在其自身发展中一个必然要求,这无论对诗人还是新诗的研究者、欣赏者和批评家们,这个要求是一致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个别,统一和同一的标准。也就是说,顺着时代的发展脉络,对新诗标准的认同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才能对诗艺的标准,获得同步的认知。否则我们就会因为落后于时代,而只能盲人摸象那样得到的是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我们在经历过早期意象诗、早期浪漫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朦胧诗、口语诗、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等等,经历这些新诗的不断发展的N个阶段以后,回过头来再读读中外各个时期的新诗作品,我们会十分自然地感到,新诗发展也是一个由幼稚到成熟再成熟的过程。诗的意象创作也是新诗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曾有过其辉煌期。我们知道,在世界新诗发展史上
意象派(Imagism)曾是1909年至1917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意象主义运动是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诗的创作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等诗人。庞德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创始人和前期领袖,他所倡导的意 象派诗歌运动注重以“意象”的营造表现诗歌的美感。庞德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影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创作。当然也对中国新诗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在一个地铁车站》埃兹拉·庞德)”这是他的一首著名意象派写法的代表作。庞德曾经主张,鲜明干脆的意象,犹如一个辐射的核心或旋涡,压缩于其中的多重意义不断地由此扩展出来。在这首诗中的意象,就有广阔的辐射意义。
随着新诗的发展人们发现,意象主义也有其自身的局限,而不是诗的全部。但是,它对于推动诗的发展尤其对破除旧格律诗的禁锢枷锁,促进新诗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解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管,现阶段人们在诗的创作上,各种清规戒律都取消了,一切有碍诗意表达的陈规旧俗、庸脂俗粉,都不那么重要了。甚至不十分看重诗的意象,有否定意象的倾向,当然诗人也不主张直通式的假抒情(如朗诵诗的高调抒情)。但是,我认为,无论怎样变,诗人通过意象的介入和转换,实现诗的抒情,还是可取的而不应废弃。觅青的诗在这个方面的出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除了意象的这一特色外,觅青的诗中对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也有自己独到的之处。如“以为自己咬住了美梦”“提醒我的人生也应该变红”等等,诗的创作不同其他文学样式一个重要区别,是它的在场性和艺术审美上的真实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更需要及物动词与动宾词组在诗中的巧妙构成。觅青以她的短诗逐步而谨慎地走向了诗的动态现场,究其实质源于诗人对生活和诗的真诚,这是值得祝贺的。
总之,新诗创作历百年,写得好的虽不多,但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作品和人物。胡适“兰花诗”为第一首白话新诗,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以小巷、油纸伞为意象完成的作品把新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卞之琳“我在楼上看风景”,让新诗有了哲学意蕴,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新诗的直式抒情收到了感人效果,一直被当做新诗的典范。以后有贺敬之等信天游体的一系列赞美诗,文革后期又有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等,至舒婷致橡树,在革命式抒情基础上又揉进爱情的元素,让诗面目可亲,为诗人情调得以人文关怀。余怒《立方体》和《一只蜗牛的罗曼史》等诗的出现对新诗创作作了一次不小的刷新,以及汤养宗《秋风辞》及陈先发的诗写法,还有辽宁诗人刘川的诗,都做了一些积极而重要的探索,包括这个时期出现的于坚、伊莎等诗人,也做了很多尝试。到目前为止,新诗在众多诗人的手里,写法在与日更新,这表明新诗的创作,不只是内容上的也是形式上的同步创新。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进步和语言写法的进步。我们不能再重复过去的手法。在辽宁诗人群体里,近年出现的玉上烟、刘川、宁明、李皓等诗人,所做的新诗创作手法上的创新,都有不错的表现。概括起来说:这个时期的诗作品已经结束过去的叙述上单一的经验,而是一种多维的诗体。特点是:注重意象细节。以细节代开诗意的拓展。注重意象细节也是新诗的灵魂和生命。二是白话口语方式写作。看似如说话,其实每句都有诗人的诗思在游走。再是诗的意识性强,却不被人轻易发现。还有完整内容而简练的叙述给人以美感等等。要实现创新,我们应该向他们和觅青学习。在觅青的手里,她的诗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说觅青所完成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有诗学意义上的思考。诗的每一句都应该是一个具有意象意义的终结,能一句说完你的一类思考,就不用两句。下一句不是上一句的继续,而一个暂新可连贯的转折,这若干意象转折所构成诸多要素必是诗完整元素的表达的完结。朋友们一定要知道古诗是单一式的表达,而新诗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当初的单一式的推进了。读觅青的诗宛如走进人间花园景点,可以浏览,也可以闲庭信步,让你的辽阔感、诗的元素那种凝聚感、细节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体验,被诗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你会感到豁然开朗。她的叙述已不再是单一式抒情,而是总体式的有序叙述的转换;也不是碎片的并贴,而是具诗的意象的风景线。觅青的诗,尽管在意象创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视野稍窄、语言旷度后劲不足的缺点。但是,我相信,在诗歌创作至少在现阶段觅青能够注意这一点,这些不足对她来说都是有能力克服的。我们通过她的诗,看到诗的意象的准确凝练与实现诗意抒情之间的可能,就已经具有心旷神怡足够的力度。
觅青的诗
香麦儿退群之后
涨潮了。大家都来看海了
唯独香麦儿没有来
我突然想她了
想她扮青衣的样子
想她如果来看海
肯定会顽皮地朝海面投掷石子
想她会把整个下午
都毫不犹豫地摁在水里
漂洗得锃明瓦亮
想同题中她别致的名字
总之,我想起了香麦儿
不分早晨还是傍晚
有时也会和香奈儿安琪儿混淆
那我也宁愿她是香水和礼物
我想香麦儿了
在构思秋风麦穗飘香的时候
医院门口
风很大
北方厚重的棉门帘
不停地掀起 落下 掀起 落下
救护车的汽笛声
在医院门口戛然而止
急匆匆的担架
分解着车上抬下来的表情
所有脚步紧张 急促
病房里有多少个床位
就有多少个输液瓶问寒问暖
今天我看见一双老女人
八成新的老布鞋
安静地躺在医院的垃圾桶旁
其余的鞋子还在电梯里
忙着上上下下
稻草人
你的身体里
竖起父亲的一根筋骨
流淌着母亲经年的格调
爷爷的帽子
在你头上高高耸立
你是没有血缘的继承者
每走近你一步
故乡的轮廓就清晰了
我的眼里替你畜满秋雨
不让它们淋湿你
你不必移动脚步
纵横的阡陌横跨南北
白云的探望如你的远亲
你站在田野之上 稻谷之间
俨然金秋的王者
所有的部下都是你
归巢的麻雀
菱角湾所见
海的吼声
灰蒙蒙的天空
远处忽明忽暗的渔火
坝上的秋风
海是黑的 栅栏是黑的
锁链是黑的 鱼竿是黑的
烧烤的炭火也是黑的
所有堆在坝上的魅影
长线甩进海面
那条最小的鱼
或许是海里最小的孩子
以为自己咬住了美梦
凄惨的夜
鱼的世界一片混乱
秋风颂
若不是柳梢动了一下
若不是牵牛花摇曳几下
若不是我的长发遮住眼睛
我一直不信秋风会来
凉爽穿透手心
天格外的蓝
父亲的麦垛高过屋顶
向日葵齐刷刷地低着头
所有的鸟儿倾巢出动
秋的风声越来越紧
有几粒黑白分明的种子
忘记了当初的诺言
不小心落下了秋天的病根
就等着在春天里发作
落叶扑面而来
我捡一片带回家
夹在一首诗的扉页里
提醒我的人生也应该变红
那一片蓝
蓝是你的主色
你蓝得浪漫多姿
蓝得冷酷通透
蓝得没有理由又理所当然
我的心融到你的蓝里
酷暑立即奄奄一息
闪电撕开你的胸口
浪花便一朵一朵盛开
你的潮汐每涨一次
我的倾慕就更加彻骨
雨点打在你的心上
思念一层层泛在我的眼底
每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
我都远远地望着你
注入我朝阳般的深情
慢慢沉入你的蓝中
5、半池荷风,是谁招惹一帘秋色
月光有点诡异
荷塘的盛装
在一帘秋色中隆重地褪下
那朵粉红的荷花
仿佛比夏天更耀眼
一个摄影师走过来
他没说话
相机举过头顶
把真善美记录下来
一个画家走过来
他也没说话
只是照着荷的样子
临摹了一池清风
一群诗人走过来
咏荷念荷唱荷
荷塘立刻忙碌起来
那条跃过龙门的鲤鱼探出水面
那个点水的蜻蜓飞过来
那丝写意的秋风飘过来
一朵白莲舞动着羽翼
飞向佛龛
在摇曳的烛光里圣洁地绽放
忽略了所有的季节
半池荷风,是谁招惹一帘秋色
月光有点诡异
荷塘的盛装
在一帘秋色中隆重地褪下
那朵粉红的荷花
仿佛比夏天更耀眼
一个摄影师走过来
他没说话
相机举过头顶
把真善美记录下来
一个画家走过来
他也没说话
只是照着荷的样子
临摹了一池清风
一群诗人走过来
咏荷念荷唱荷
荷塘立刻忙碌起来
那条跃过龙门的鲤鱼探出水面
那个点水的蜻蜓飞过来
那丝写意的秋风飘过来
一朵白莲舞动着羽翼
飞向佛龛
在摇曳的烛光里圣洁地绽放
忽略了所有的季节
作者简介:刘雅华,笔名:觅青。大连作家协会会员。居大连,先后在《辽宁诗界》《海定根》等发表诗作。
北极星文学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