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莫斯科反攻,苏军暴露不少问题,火力与航空兵有限,协同不足
1942年1-2月维亚济马空降战役中空降第8旅官兵登上ПС-84运输机
在经历了1942年初并不成功的全线总反攻后,苏德战场全线比较平静。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决战进行准备。苏军抓紧时间进行编制体制调整。首先,为了加强步兵火力,为每个步兵师增加了129支冲锋枪和4门迫击炮。炮兵团由2营制改为3营制,步兵师的火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所有的骑兵师都被编入重新组建的骑兵军。坦克部队也进行了大规模整编。为了集中使用坦克,苏军在1942年春夏季开始组建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坦克军编有3个坦克旅、1个摩步旅、1个侦察营、1个高炮营、1个喷火器营和一些保障分队。全军5600人,装备坦克168辆(中型98辆、轻型70辆)、火炮32门(45和76毫米)、高炮20门(37毫米)、44门迫击炮(82和120毫米)、8门火箭炮。到5月,共编成25个坦克军,其中14个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
根据国防人民委员1942年5月29日的命令,坦克集团军编有3个坦克军、1个独立坦克旅、1至2个步兵师。但实际编成的坦克集团军,与上述编制有很大不同,都是根据具体条件和担负任务的性质决定的。独立坦克旅和独立坦克营也进行了改编,调整并充实了装备。此外,苏军在1942年10月开始组建用于突破作战的独立重坦克团,每团4个连以及1个技术保障连,每连5辆KB坦克。全团共214人,装备21辆KB型坦克。而为了加强步兵部队进攻能力,1942年9月开始组建独立坦克团,编2个中型坦克连、1个轻型坦克连、1个技术保障连等,339人,装备23辆T-34坦克和16辆T-70坦克。
1942年2月歼击航空兵收到新的米格-3歼击机
1942年苏军独立坦克旅和坦克营编制具体情况是
1942年1月初,苏军开始组建配属骑兵与步兵部队的坦克旅,每旅372人,46辆坦克(配属步兵的编有重型10辆、中型16辆和轻型20辆;配属骑兵编有中型20辆和轻型26辆)。然而由于坦克数量不足,2月又决定组建有282人和27辆坦克的坦克旅,并归步兵师建制,不过这种旅没有几个。
1942年7月坦克旅编制2个坦克营(中型坦克和轻型坦克各1个;中型坦克营2个连6个排,21辆T-34坦克;轻型坦克营1个中型坦克连和2个轻型坦克连,共10辆T-34坦克和21辆T-70轻型坦克)和1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反坦克炮兵连、1个技术保障连等,共1038人,坦克53辆(32辆T-34坦克和21辆T-70坦克)。
与此同时,9月开始编制独立坦克营,辖3个连-1个连中型坦克(2个排,共7辆),其余两个连轻型坦克(每连三个排,共10辆坦克),共130人,有坦克29辆。之后在11月又建立了混编坦克营,有1个两排制的重型坦克连、1个中型坦克连和2个轻型坦克连,202人,坦克36辆(重型5辆、中型11辆、轻型20辆)。
1942年9月,又开始组建机械化军,到1943年初共建立了6个(笔者注:除了机械化第2军为新组建外,其余的机械化第1、3、4-6军分别由坦克第2、8、28、22、14军改编而来)。
苏军T-70坦克上的冲锋枪手
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统一整编为突破炮兵师、加农炮兵师、高射炮兵师及独立的加农炮兵旅、榴弹炮兵旅、迫击炮兵旅和反坦克炮兵旅,使大量集中使用炮兵成为可能。苏军炮兵主要编制如下
1943年制突破炮兵师:辖1个轻炮旅(3个团)、1个榴弹炮旅(3个团)、1个重炮旅(4 个营)、1个加农炮旅(2个团)、1个重型榴弹炮团(4个营)、1个迫击炮旅(3个团),装备火炮256门(72门76毫米炮、84门122毫米榴弹炮、32门152毫米榴弹炮、24门203毫米榴弹炮、36门152毫米加农炮、108门120毫米迫击炮)
突破炮兵军,苏1943年春建立,最初辖2个突破炮兵师和1个近卫火箭炮兵师,装备各种火炮1000门
1942年11月预备队高炮师4个团,0.2万人、高炮48门、高机80。1943年2月改为1个中口径高炮团(16门)和3个小口径高炮团(每团高炮16门和高机16挺);
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计算反坦克炮射击数据
苏联空军也进行了改编。原有的前线航空兵以混成航空兵师(即1个航空兵师中编有若干个不同机种的航空兵团)的形式隶属于集团军,它们被视作集团军的“私有财产”,被用来掩护集团军的部署和攻击集团军感兴趣的目标;而最重要的争夺制空权和打击对整个苏军战线危胁最大的目标等这类任务,却无人关心。这造成了航空兵力量的极度分散,多机种师在指挥协同上也相当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空军新任司令员诺维科夫着手编组单一机种的航空兵师,并将全部前线航空兵都编为空军集团军,隶属方面军指挥,使航空兵运用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笔者注:苏军1942年5月混合航空兵师下辖2个歼击航空兵团-每团20架飞机、2个强击航空兵团-每团20架飞机、2个轰炸航空兵团-每团20架飞机,共有飞机120架;近卫强击航空兵团与近卫轰炸航空兵团每团32架。之后单一的航空兵师辖3个航空兵团,每团3个大队-歼击航空兵与强击航空兵每大队12架,轰炸航空兵每大队10架;每师飞机108架-歼击航空兵与强击航空兵、而轰炸航空兵为90架)。
除了进行编制调整外,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还根据进攻战役中存在的缺点,以指示信的形式进行指导。在1942年1月10日的指示信中,提出了集中兵力、兵器于突击方向和以火力歼敌的问题。指示信指出“为保障突破敌防线的全纵深,至少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在我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实际作战中,以集中各突击集群于一个方向的作战方法,来取代将各师一线摆开,各自为战的作战方法;第二,必须以炮兵进攻来取代所谓的炮火准备”。指示信还要求集中使用炮兵,在集团军突破地段上火炮密度应达到60至80门,在方面军突破地段上应达到150至200门火炮。指示信要求炮兵改变只在进攻前压制敌人的作法(即炮火准备),改以在步兵、坦克整个进攻过程中,不停顿的给以支援(即炮火进攻)。要求坦克兵团和部队必须集中使用,并与步兵、炮兵和航空兵密切协同动作,未经周密的对敌侦察不得投入战斗。工兵部队必须按其自身用途使用,不得当成普通步兵使用。
1942年4月西方面军坦克第145旅坦克在森林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