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托“外出返岗人员信息登记系统”,通过精细化组织、清单化对接、政策化保障和集成化服务,形成了成规模、成批次输转,全程化、一站式劳务输转新模式。
精细化组织。乡镇(街道)劳务工作站、驻村扶贫工作队、劳务经纪人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以村(社区)为基本网格,准确摸排上报劳动力返乡数量和返岗意向。各县(市、区)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劳务输转运送工作协调小组,卫健部门按照“企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协调外出务工人员所在村或社区及时出具疫情期间居家监测数据和各类函件证明,对符合出行条件的务工人员,及时组织开展农民工健康防疫教育。人社部门负责组织各类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劳务信息宣传和劳务对接,县(市、区)劳务输转运送工作协调小组按照输转时间、输出地域、工种类别建立劳务输转台账,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秩序、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转。交通部门负责交通路线衔接、运送车辆保障、进站乘客安检等保障工作。扶贫办负责落实扶持资金审核拨付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摸排有输转意向劳动力39.11万人。
清单化对接。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周边省市等用工重点地区、工业园区和劳务中介机构建立对接合作机制,充分了解用工地区及企业开工复工情况,广泛收集梳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在甘肃人才网平凉分站、市政府门户网站、平凉智慧劳务、人社发布微信公众号和劳务输转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劳务供需清单,明确输转人员所需证明材料、用人单位隔离期限、隔离期间生活保障、薪酬待遇等信息,实现了外地用工单位和本地劳动力信息互通、双向对接。截至目前,获取各类企业用工岗位14.6万个。
政策化保障。对疫情防控期间参与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计划、务工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市财政每年每人给予2000元交通、生活费补助;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输转务工人员500人以上的奖励10000元,年带领务工人员在300名以上的劳务经纪人奖励5000元;对通过包车方式运送务工人员的包车费以及购置个人防护、消杀物资的费用,使用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资金补给;统筹使用就业补助和扶贫等资金,对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
集成化服务。劳务输转运送工作协调小组,免费配备消杀物资、防护用品和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物资,协调医务人员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基本的体温监测和健康检测,并安排中介组织或务工联络人随车运送,做好全程疫情防控、随车服务和人员交接等。按照乘客出行座位减少50%和“一车一方案”的原则,制定“点对点”包车直达运输计划,明确细化运行线路、驾驶员配备、途中休息点等安全措施。主动联系外地企业,争取上门专车接送农民工返岗;对不具备企业接送条件的采取联系包车、专列运送等形式,做到“门对门、点对点”运送;对运送人数相对较少或分散出行的,安排拼车出行,确保务工人员“出门就上车、下车就进厂”。截至3月4日,全市通过企业接返、包车运送、专列输转、拼车出行等多种方式,输转城乡劳动力22.7万人,其中,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专车运送173辆次3921人,联系专列运送1趟次929人,加挂列车车厢3节运送259人。
来源:平凉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