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喂养的后果你承受不起,担心娃、溺爱娃,都不如了解娃

2019-09-19   爱幼科学说

“柚子,能不能写一篇不能让宝宝吃太撑的内容啊?小孩子吃得太多也不好的,我想借助您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件事。”

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岂有不落实之理!所以,今天的内容咱们就来讲一讲为什么不让【过度喂养】!


在生活中几乎所有家长都有遇到过追着宝宝喂饭,宝宝一有动静就喂奶的情况,就像以下网友们的留言:

@ lo*****ne:老人真是喜欢过度喂养孩子,总是在收拾碗筷时默默地把娃剩下的饭面肉一口一口喂下去!劝说了也不听!怎么就不像我一样多追喂蔬菜呢?

@ *****最爱:说起吃饭,我就一肚子话。我家宝1岁5个月,本来也可以自己吃了,但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那些勺子递给姥爷,非要姥爷喂饭,不喂饭就不行,一直嚷嚷(我家倒替喂饭,基本上姥爷喂的多,估计养成习惯了),姥爷喂饭也属于“填鸭”那种,一口接着一口的那种。我就想问是不是还是要培养她独立吃饭……

@ h*****y:娃白天又被喂撑了,大半夜的闹腾。这新老育儿观念的鸿沟啥时候才能被填平啊/(ㄒoㄒ)/~~

@ *****夏天:整天说我怎么不给孩子喂饭,还说谁家的孩子比我家的胖多了,真是的,我是孩子亲妈,难道我会害孩子不成么?!无力吐槽,只能留言发泄我心中的一万点伤害了!!!


为什么中国长辈喜欢把宝养胖?


很多长辈都有“能吃是福”的观念,希望宝宝能多吃一口是一口,看着宝宝把自己准备的东西都吃掉,然后变胖,自己会很满足。

对于长辈的这种喜欢往宝宝嘴里塞东西、养胖宝宝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以前生活的条件比较差,没有好的东西吃,为了弥补遗憾,就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给宝宝吃,这是他们爱宝宝的一种表达方式。

还有可能是,长辈认为胖宝宝才是好的,瘦就是不健康。宝宝不胖,在外人看来就是自己带的不好,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喂养习惯。


长辈之间总是存在攀比的心理,以养胖宝宝为傲,看着宝宝长胖自己就会有成就感。再加上他们接受的育儿信息比较陈旧,忽略了胖宝宝存在的危害,一味的希望宝宝胖一点才好。

殊不知,这种爱最后可能害了宝宝,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大人总是强迫喂饭,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对吃饭产生逆反心理,吃饭不再是享受美食的过程,而变成了一件抵触的事。这样对孩子将来的身体发育以及健康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必然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小小的人也有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不喜欢被强迫,慢慢的长辈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这时候有些长辈可能会说,我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孩子怎么还是不喜欢我?

而事实上呢,你认为的好,对宝宝来说并不是他想要的“好”,甚至还存在很大的危害!

孤落寡闻了吧~过度喂养除了会引起肥胖,还有各种不适……

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呕吐、吐奶,拍嗝都无法缓解;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过度喂养的3大危害


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还都很稚嫩,且活动能力很有限。过度喂养,过早添加辅食,以及过量添加辅食都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后果。如:

1.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所以,各位粑粑麻麻一定要有计划的给宝宝喂食,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

2.易脑疲劳,引起大脑早衰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甚至会影响到宝宝大脑的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3.易肥胖

过度喂养的宝宝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从而导致肥胖。



不是饿,那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的哭,可分为三种情况,即: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号。不同情况宝宝的哭声是不一样的,这里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并区分理解。

01

生理需要


热了or冷了

宝宝感觉热的时候,往往会哭得满脸通红,头上身上都湿乎乎的;宝宝感觉冷的时候,哭声会相对低弱些,手脚冰凉、身体蜷缩,甚至脸色苍白。

睡得不好

这种哭闹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梦、睡眠习惯不好或睡眠环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时给宝宝安慰,比如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或者轻轻拍一拍宝宝。

还有你们最常理解为的

饿了

哭声很洪亮,而且哭的时候头来回转动,小嘴一碰到东西就会有吸吮的动作。



02

心理需要


如果排除以上三种可能,宝宝哭闹那就是“心病”了~比如:

要撒娇

当宝宝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时,就会发出声调比较高的哭声,但一般不会流眼泪。

生气了

如果撒娇没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么事情让宝宝感到愤怒,此时的哭声与撒娇时相比,声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厉刺耳。

难过

宝宝感到难过的时候,哭泣的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低沉的,有点像呜咽声。

如果排除宝宝的哭闹,不是生理需要也不是心理需要,那么还有一种最让人揪心的可能,就是宝宝生病了。



03

生病的信号


小宝宝生病时,往往会因为感觉很不舒适,哭声会比平时尖锐,还会哭个不停或者是一阵阵地哭闹。同时,宝宝还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脸色不好,有时还会带肢体动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挠某个部位等等。

肚子不舒服

常见的疾病中,急腹症和肠叠套的哭闹比较典型,是一阵阵的大声嚎哭,宝宝表现得十分不安、脸色苍白、出汗。

发烧了

因发烧而引起的哭闹,宝宝会显得烦躁不安、面红耳赤,用手摸宝宝的额头或身上会感觉发烫。

耳朵不舒服

如果宝宝一边哭一边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个部位存在病症。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异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气或者鼻子里有异物。

注意

如果宝宝的哭闹与上文描述都不符,且怎么哄都哄不住,那么我建议你立即带娃就医! 以便查明哭闹原因。




如何知道宝宝吃否吃饱?


有过度喂养担忧的家长,可通过加强母乳喂养来防止过度喂养。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对乳汁摄入多少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自己想什么时候不吃就可以停止,不像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遵从他人的意志。奶瓶里还剩一些,家长都想宝宝全部吃完不要剩。

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来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1)看尿布

第1个月 每天至少尿湿6次尿布。通常有3-4次大便。随后大便次数慢慢减少到1天1次或隔天1次。

(2)听声音

宝宝吃奶的吞咽声,一般连续吸允几下后就有吞咽声。如果宝宝吃完奶后表现的很满足,说明宝宝吃饱了。

(3)体重增长情况

如果喂养充足,宝宝前3个月每月增加420~840g体重。宝宝在3~6月,体重每月增长在420g左右。




长久以来,胖宝宝在许多家长眼里是一件“孩子养得好”的有利证据。但实际上,宝宝成长得匀称才是健康的标志。

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交流的?在底部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