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之际,中国内地赛马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8月17日,2019伊犁马常态化赛事第八赛事日在新疆昭苏·中国西域赛马场如期举行。
8月18日,内蒙古珠日河草原,近十万观众一起共庆第23届8·18哲里木赛马节。
8月18日-20日,第二届中国马文化节暨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2019年内蒙古国际名马展在呼和浩特举行。
……
在赛马、育马文化浓厚的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藏区,众多以民族文化为纽带,赛马运动发展为载体的文体活动形式,正在逐步完善和开展之中。
新疆哈密,哈萨克族赛马。
在众多少数民族地区,赛马是铭刻进血脉的基因。从祖国的西南、西北、正北方向,一场以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为目的、奏响中华铁血精神的文化、体育运动,正随着各地赛马和马产业的复兴,吹响了快速发展的号角。
从云南大理的三月街开始,到香格里拉的端午赛马节,到青藏高原的众多节日,从西部边陲裕民县的山花节,到内蒙古各地的那达慕,等等,都为当地的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休闲、体育竞技、依靠养马育马论英雄的平台。
西藏拉萨,藏族群众举行赛马。
而这些节日的涌现,在娱乐当地民众的同时,也为到访参观的国内乃至世界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现状的窗口。
当广袤的草原上搭起座座雪白的帐篷、极具民族特色的敖包……人们在赛马前后,享用当地的美食、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之时,赛马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是当地人最盛大、隆重的节日,是当地货物流通、产品推介、资源对接的盛会。
中国拥有数百万匹蒙古马、伊犁马、河曲马等本土马,存栏量居世界第二位,对于由此催生的庞大的农牧民群体来说,如何通过这种他们放不下又舍不掉的生灵,重新推动它们走入市场,提升价值,进而提高收入,是最切实、最迫切的难题。
中国本土马,没有出路了吗?非也!
近年来,现代速度赛马体系和纯血马、温血马等马匹品种的引进,对中国本土马的生存和赛马运动规则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也正因为现代速度赛马的影响,在这些民族活动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的参与程度正在不断深入,各行业的融合也在以大家能够明显察觉的速度在推进。
河曲草原,中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
世纪君在国内长期的走访中发现,随着中国自主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国民间赛马、民族赛马活动的规则正逐渐完善,对于本土马的研究意识,也正在逐步复苏。遑论已经举办赛事十多年的武汉赛马场的伊犁改良马赛事奖金已经和普通纯血马赛事奖金齐平,各少数民族地区在本地特有马种赛事、参赛马匹资格、本土马赛事途程方面,都有了得到普遍认可的规则。这些规则的出现,解决了本土马与纯血马共同参赛的弊端,一方面能更好地展现当地特有马种的能力特点,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当地马在特有能力改良、改进的进程。
新疆昭苏,漂亮的伊犁马。
而规则的改进和规范,更大的一个作用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养育成本低、长期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土马,也能够在现代饲养方式下,在赛场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三河马。
此外,传统赛事模式和国内超长距离速度赛仍然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捧和喜爱,在这样的状态下,更多的地方政府通过提高赛事奖金,鼓励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养好马、用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去训练本土马,以便在传统赛事中获得更好的奖励。
本土马赛事的保留和发展,更能推动与之相应的传统行业诸如马具、文化产品和当地特色产品的生产。只要有赛事、有允许当地马匹品种参与的赛事,经过数千年发展产生的各种与马相关的产品就不会消亡,更多从事与之相关产业的和产品生产的当地民众就不会有失业的担忧,而通过与现代赛马、马产业的学习与融合,产品才能通过不断地改良、进步,最终进化成为更适合赛场、更适合本土马使用的成熟产品。
贵州大方,彝族赛马。
总而言之,中国马产业和与之相关的赛马运动发展,无论如何发展、变化,其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让更多与之相关、喜爱这项运动的普通民众,能够在赛马活动、产业发展中获得自身的满足感,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促进当地的和谐进步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现代赛马给传统马产业和赛马运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更为现代、科学的马匹调驯和繁育知识,乃至于整个马产业都成为了一块极度干涸、期望得到知识灌溉的农田,只有给予它吸收养分、发芽生长的时间和照顾,中国马产业和与之相匹配的中国赛马运动,才能在汲取多方滋养的情况下,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国人奉上属于马产业和赛马运动最甘甜的汁液。
祁连山下,裕固族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