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着泥土 心里装着群众
——乌鲁木齐市各涉农区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唐红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乌鲁木齐市各涉农区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助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已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的经开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马家庄子村、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和甘沟乡东风村结合实际,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以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这两天,漫步于马家庄子村,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在家门口工厂上班;忙着创业;准备发展网红经济。
村民努尔拉西·铁了汗说,此前她在村里的紫罗兰中央厨房上班,学会了做糕点,还参与了企业网络直播课程。听说村里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网络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也是其中一项,她打算报名参与。
马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叶尔不拉提·阿吾汗拜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村“两委”和工作队集中走访了解村民诉求,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村里还将改造赛马场、垂钓园等列入清单,通过促进村民就业、完善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联系服装企业,让村里的妇女在家就能就业;将村里的8000亩土地统一流转,打造特色种植区;为有技能的村民牵线搭桥,在周边建筑工地挣工资……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驻东梁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配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制订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一线解难题。
“现在村里不少姐妹和我一样,给企业进行服装加工,不出门就能挣上钱。”村民哈丽玛西·阿黑说。
东梁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何新宁说,要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靶向找准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打实为民解忧,也要抓好产业和就业“双保险”,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加一把劲,多付出一份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多亏了村里帮我们疏通清理了灌溉渠道,让农田都用上了水。”说起这段时间的变化,东风村村民马清祥说。
春耕时节,东风村灌溉渠道因堵塞导致下游村民农田灌溉用水不便。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组织党员志愿者,进行了清理疏通。
“这只是任务清单上的一项。我们联合村‘两委’将日常走访中村民反映的问题,记录并形成任务清单,依照轻重缓急逐项协调落实。”东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园说,他们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短平快经济项目、打造小景观,引进企业种植60亩花海、发展养蜂产蜜项目等,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达坂城区东沟乡高崖子村,乌鲁木齐水业集团驻村工作队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务实举措。
翻建坑洼路、新建青储池;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平整5000平方米的场地,计划打造休闲文化广场……一系列具体措施,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我们依托派出单位,投资25万元左右,围绕优化人居环境、文化阵地建设、畜牧业发展等,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村民心坎上,通过持续培育文明乡风、繁荣产业发展等带动乡村振兴。”高崖子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戈兆明说。
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联合村围绕村民春耕期间需要的良种、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用物资给予帮助,保障农民的生活生产,并和相关职能部门统筹抓好春耕、守护好“菜篮子”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米东区铁厂沟镇副镇长党晓倩说,他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继续推动乡村旅游,带动三产的发展,积极挖掘乡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等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发力。“目前已摸排57人,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党晓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