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悦读:入冬宜蛰伏,且饮茶一壶

2019-12-03   保山资讯

冬天来得悄无声息,黑夜仍不停息地蚕食着白日的边域。

不论是寒冷,还是温热,入户走访,依旧是每天不变的话题。几乎每次到农户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白居易的那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因为阿水村的彝族人家热情好客,每到一家,都会拿出酒水来,邀你共饮几杯。我本不爱喝酒,因此,每次给出的答案都是"否",与村民朋友们一起,围着炉火,品一杯清茶,倒是常有的事。

喝酒多半是为了应酬,亦或是一种宣泄,而饮茶则可以是一种爱好,一个习惯,一番感悟,或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饮茶可以提神,喝酒则令智昏,难怪古人会有"饮茶胜饮酒"的感悟。

年少时,家里的老人喝茶,并且喝那种很酽的浓茶,泡茶也不甚讲究,用装罐头的玻璃瓶,抓上一大撮茶叶,开水一冲,待冷却至温热,便开始饮用,泡开的茶叶足足有大半瓶,老人们喝一口,又往外吐一口带出的茶渣。看着一罐色泽漂亮的茶水,以及喝茶人一副颇满足的样子,年少无知的我,也曾偷偷尝过一口,没有想象中的甘甜,却是又苦又涩,一次失败的尝试,以致此后的多年,我也没再喝过茶。

对茶有更多的了解,是来到素有"千年茶乡"之称的昌宁以后。由于独特的气候、土质条件,昌宁适宜种茶,并且出产好茶,昌宁人种茶的历史,有上千年了。温泉镇和漭水镇都有古茶树群,数百上千年的古茶树高大粗壮,待到春风几番侵染之后,一棵棵老态龙钟的古树,竟也抽出了嫩绿的新芽,虽谈不上遮天蔽日,却也颇为壮观。本地的茶叶品牌有尼诺茶、树根地、昌宁红等,都已远近闻名,当然,还有同事歪哥家的清水云丝,也是品质极佳的。

清明刚过,仲春的细雨,依然纷纷扰扰,路上的行人,已然丢魄断魂的时节,歪哥邀我们到他的茶庄小聚。一路都是风景,正是满山春色惹人醉,几枝娇艳引蝶飞。车子停稳后,眼前更是一坡青山植绿茶,几间木屋盖青瓦,若非佳朋呼声至,心疑误进陶翁家。歪哥向我们介绍他的茶庄,房前屋后一坡的茶山,都是他家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纯天然。茶地里放养的土鸡,正认真地找着虫子。与他开玩笑说,虫子吃茶叶,鸡吃虫子,那么你家的鸡下出来的蛋,不就是茶叶蛋了。

靠上是老房子,住人,下方则是一排新建的标准化茶厂,连接茶厂与老房的,是一间茶室,装修简约,但却是一种独特的风格,正好应了那句“简约而不简单”的广告词。进到里面,风格依然没变,靠墙摆放一排展柜,上边有各种装饰品,也有他家生产的各种茶叶。四周的射灯,把光线都集聚到了中间一张长长的茶几上,整个房间光线显得暗淡,给人一种幽静古朴的感觉,茶具也一应俱全。歪哥一边烧水泡茶,一边给我们讲茶道的五境之美,包括茶叶、茶水、茶具、音乐及环境,倒茶的时候又与大家谈起茶艺,真没想到,平日如此粗糙的一个男人,表演起茶艺竟也有模有样。古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而今,我们亦可以清明煮茶,不论英雄,只拉家常。

走访的大多是贫困户,茶叶多半是市场上购的粗茶,有的也是自己在山上采的野茶,手搓锅炒自制而成,味偏苦涩。架一笼柴火,煮一壶泉水,冲一杯粗茶。茶非好茶,茶具简陋,亦不谈茶艺,更不讲茶道,这种不甚讲究,似乎又让我回到了年少时偷茶吃的记忆。在农家饮茶,我曾作得打油诗一首,“狗在墙角卧,鸡从篱边过。煮水冲新茶,与友围炉坐。”我喜欢这种氛围,狗也悠闲,鸡也从容,人则围着炉火喝茶,可以谈谈曾经的故事,也可以说说最近的新闻,一切都显得率性,不再羁绊于世俗的道与艺。

其实品茶也与生活一样,不管是粗茶还是好茶,都是一泡苦,二泡涩,三泡才回甜。穷则过得简单一点,富可活得精细一些,但只需我们细细品味,再穷的日子,也有快乐的时刻,任富的生活,也有苦过的时候。粗茶细品,也会回甜,好茶任精,先是苦涩。

或饮茶一瓯,或吟诗一首。这也是一个极好的生活状态,沏一杯茶,一个人静静地,可吟诗一首,可写一段文字,可以感悟一番人生,也可以看青茶慢慢沉降,水温变得微凉。其实这小小的杯中,也深藏着无限的哲理,我们每个人,就如同这一片片茶叶,杯中的水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杯子则是约束我们的规矩。

刚刚冲泡的新茶,都是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一个个热情高涨,飘飘然在上面不肯沉下去,泡出来也是苦涩的,随着时间增长,水温也慢慢降低,从水中吸收的东西越来越多,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沉稳、有内涵,也开始逐渐下沉了,直到最后抵达杯底,而此时茶叶的味道,也完美地融入到了水中。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环境中磨练成长,汲取养分,然后又将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

冬天来了,草木凋零,虫兽蛰伏,人也一样,在遇到寒冬的时候,也可以做一片沉稳的茶叶,静静地沉到杯底,浸泡出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