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海上的漂浮学校,拿奖拿到手软后,塌了···

2019-08-31   艺非凡

当荣誉的殿堂轰然倒塌,真正的君子,会收起愤恨的指责,低头收拣割脚的渣滓。

“漂浮学校”


在尼日利亚的官方地图上,拉各斯的马可可,被标示成一块无人区,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却有20万。

一边是洪荒泽国,一边是广阔海域。

没有半寸土地,没有传统意义的公路,没有现代成型的建筑。


与生俱来的贫穷,让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拥挤在这个海上贫民窟里。


6至10个人共享一间棚屋,潮湿、狭窄、暗无天日,没有厕所,洗浴艰难,匮乏的排污系统,更让这里变成疾病肆虐的温床。


尽管孩子们单纯热情,但是20万人的社区,只有一间小学校,很多人无法上学,有的即使报上了名,也无法挤进教室。


随着全球变暖,上升的海平面还随时威胁着这个仅有的容身之所,正在绝望之际,孔勒·阿德耶米出现了。

他是本土出生的建筑师,曾在全世界最知名的OMA事务所工作了九年,2010年辞职,决心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奋斗,便回国创立了NLE建筑工作室。

当马可可的现状不容忽视,孔勒挺身而出,以非盈利的性质,要用建筑改变这里。

首先被想到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于是一期工程先建学校!

为了让它顺利的固定在水面上,孔勒和工作室讨论后,决定运用漂浮设计概念。

找来256个塑料桶,配合着木板,修建了一个漂浮平台。

居民自发性地,从遥远的山上寻找了木材,孔勒将它们利用起来,搭建成金字塔状,防止它向水中倾翻。


三层的建筑,底层做操场,中层做教室,顶层加上太阳能金属板,挡风遮雨又环保发电,底部还能储蓄雨水。

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两边还加上了网状的护栏,孩子们划着小船来上课,可以同时容纳一百人。

2013年3月,漂浮学校正式落成,虽然政府一直将其视为违建建筑,但马可可的孩子们开心,大人们也常常聚集在这里。


这个鹤立鸡群的建筑,一下子点燃了马可可,仿佛带动了一潭死水,让它有了流动的可能。

学校建成后,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大家将其称为海上的“诺亚方舟”。

建筑界的各个奖项也找上门来,拿奖拿到手软,甚至得到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狮奖,孔勒被评委会赞为“有为的年轻人”。

然而,不久之后,随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学校塌了……

万幸没有人受伤,但事故发生之后,几乎所有媒体都对孔勒倒戈,建筑承重结构不过关,简直是个“豆腐渣工程”。

孔勒解释过,这个设计原型已经服役三年,达到使用寿命,接下来只需要研究,什么样的建筑材料,能大规模建设且使用持久。

但建筑塌了之后,往往会变得更有名,尽管有了孔勒的解释,建筑师们还是开始争议。

到底建筑的基本属性,是坚固耐用,还是情怀和内涵?只要是有爱心的建筑,就一定是好建筑?

靠一栋建筑,真的能换来幸福?

是不是吸引政府注意,进行社区改造来的更加便宜?

这样的议论整日笼罩在孔勒身边,其中不乏好事者,全盘否定了他的努力。

他不再发声,只是变得更加坚定,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舆论,消磨了初心。

好在乔布斯的名言一直激励着他,“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就从改变马可可开始,只是以后,会做得更好罢了。

以沉默面对诘难,以坚定对抗失败,活着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图片来自网络,资料源自Google

艺非凡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