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2》9.4分,董卿新综艺又火了,文化综艺还能出爆款吗?

2019-10-28   票房侠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现代舞台剧的背景下,当胡歌穿上长衫、刘涛穿上旗袍,瞬时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革命时代。而当胡歌饰演的李侠说出这句开国内谍战类影视剧的先河的经典影视剧的经典台词,也将气氛推向最高潮。

这是首期《故事里的中国》的一幕,该综艺也是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后,主持的又一档高口碑文化类综艺,目前综艺评分达到8.6分。

在另一个360度全景舞台上,复古英伦绅士造型的周一围和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女子打扮的薛佳凝,正在用舞台剧的形式,演绎《简·爱》。这部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英国女子在磨难中成长,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这是《一本好书》第二季,《简爱》中的一幕。

有趣的是,在《故事里的中国》第二期里,薛佳凝又携手郭涛、杜淳、王一楠共同将当代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呈现了出来。

全明星阵容正在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化综艺里,也提升了这些文化综艺的关注度。

在王劲松、高亚麟、于震 、叶璇 、王自健 、喻恩泰、 海一天、李诚儒等演技派明星阵容的演绎下,《一本好书》第一季视频总播放量5亿,豆瓣评分9.2分。第二季在首季的高标准下口碑不降反升,达到了豆瓣9.4分,已经播出的三期《红岩》、《骆驼祥子》和《红字》的播放量已经接近1亿。

近年来,文化综艺在形式、内容上的磨合探索从未停止。在有了《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见字如面》《非凡匠心》等口碑节目之后,《遇见天坛》、《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更多新主题的文化创新类明星真人秀继续持续涌现。

在当今国人日益注重经典文化的背景下,文化类综艺寻求节目模式创新的同时,自然地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为突破口,找到了一条独有的创作路径,为传统文化内核赋予了更多当代美感,还挖掘了新一代年轻观众对经典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下一个问题就是:口碑大热的文化类节目何时再现“爆款” ?

上新了,文化综艺

“《一本好书》等文化综艺代表着文化综艺的3.0时代”,娱评人认为,从2001年的《百家讲坛》开启了文化综艺爆款的1.0时代开始,文化综艺已经经历了几次创作模式上的进化,而万变不离其宗,节目根本还是对经典文化的呈现。

《百家讲坛》作为一档名家荟萃的历史文化沙龙类节目,惯用模式是请学者教授再解读经典文化内容,易中天、于丹等人借此成为典型代表,并带动了“传统文化热”。

当这种模式渐渐令观众形成审美疲劳,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英雄》《传承者》等一批以诗词歌赋为主题,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再次引爆了一轮传统文化热,这一次,更多草根凭借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力和节目一起成功出圈。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视听媒介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综艺借此进入更加多元、融媒体的3.0时代。

其中一个特点, 就是高口碑文化综艺的大范围涌现。

据统计,目前豆瓣上有《一本好书》《一千零一夜》《圆桌派》《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18部文化综艺评分超9分。从评分热度看,《国家宝藏》以两季累计破9人次的点评量遥遥领先,《圆桌派》《一本好书》等紧随其后。

娱评人认为,这些文化综艺弥补了电视娱乐中缺席的文化属性,已经构成了一个综艺市场中的亚类型市场,并且逐步培育出稳定的受众,甚至派生出不同的类型。

例如以汉字、成语为主要内容、朗读背诵为主要形式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以文博、非遗为关键词、年轻化、娱乐化再现经典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再到音乐元素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咏流传》,以“戏剧+影视+综艺”的表达方式,再现真实故事 的《故事里的中国》,以影视化、可视化包装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等。

这些节目均通过一系列创新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口碑效果。

“越来越多的文化综艺采取了融媒体的表现形式”,娱评人认为,文化综艺3.0时代,就是看节目如何采用创意十足的比拼新模式,多元嫁接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

不过,综艺节目虽然形式层出不穷,但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找差异化的审美观感,都是这些节目突围的根本。

这些综艺都在试图寻找文化与娱乐的平衡点,丰富大众的娱乐内容不仅局限于技术、硬件,更加体现在认知上——观众、用户是否能够认可文化综艺所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和核心价值观,或者说这些创新呈现如何能更加满足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

例如诗歌文化节目《邻家诗话》就专门打造了2400平方米的中式庭院演播室,还邀请文学、表演、朗诵、音乐、舞蹈、绘画、动漫等领域嘉宾,每期围绕一首诗歌,以聊天的方式讲述知识,同时与舞蹈、绘画还有与流行歌曲产生的情感互动,用多元方式呈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吟诵《垓下歌》,就在庭院里搭戏台唱一段《霸王别姬》;谈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就请舞者演绎《三国演义》中周瑜月下饮酒舞剑的英姿勃发。

另一方面,这些节目还在致力于挖掘经典文化新时代的新意。例如《一本好书》第二季第二期的《骆驼祥子》中,祥子不再仅仅是老实憨厚、勤劳吃苦的被损害的形象,也表现出局限性的一面,而虎妞的塑造也突破局限,展现了她敢爱敢恨的一面,从而引发了网民对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

全明星助阵,让文化综艺再“出圈”

融媒体的呈现方式带来了对经典文化的再次激活,另一方面,通过多年的尝试,这类综艺也摸索出了新的模式,形成了明星+内容创新的嘉宾组合。

早年的文化类综艺以“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唱主角。如今的节目更多的是采取了“专家+明星+素人”的嘉宾模式。比如,《国家宝藏》由明星、文物保护专家等共同推介国宝,由明星演绎国宝故事,利用剧情吸引观众,由素人守护者负责解说,进一步满足观众求知欲。

《遇见天坛》邀请明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与天坛有关的文化,例如杨幂和冯绍峰这对荧屏CP,在当年的大热剧《宫》之后又在同一档节目中以清宫造型出现,引发了新观众的关注。

《上新了·故宫》则请邓伦、张鲁一等明星带领观众游故宫、解读故宫博物院所藏的5000年历史,还深度揭秘故宫600年大修幕后。

观众认为,这些节目不走过度沉重路线,走的是明星带路的轻科普的路线,普通采用了历史情景表演、体验任务等手法,让经典厚重的文化古迹有了年轻气息,也更便于将历史文化、绝世珍宝等内容呈现出来。

“明星选择也越来越追求符合节目属性”,娱评人解读,相对《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这类更希望吸引年轻人增量观众的文化综艺选择了蔡徐坤等多位流量明星,《一本好书》则更多选择了演技派明星,目的是为了通过沉浸式的舞台戏剧体验、老戏骨足够味道的表演,去更好地呈现《红岩》中的信仰选择,《骆驼祥子》中理想与现实的拉扯等书中的文化精髓。

而全新开播的文化综艺《故事里的中国》,第一期就邀请了胡歌和刘涛这两位实力+人气明星,共同演绎《永不消逝的电波》,既保证了表演质量,又成功登顶热搜,第一期就打响了节目口碑。

娱评人指出,正是这一次次创新中,让电视人也惊讶于经典文化对于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从《国家宝藏》在B站爆火让国宝成为网红,到《一本好书》第一季收官时,节目演绎的11本书,不少在网店和线下书店的销售排名都有明显提升,

文化综艺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节目本身影响力上,更拓展到了现实中,证实了年轻观众并非是一群“娱乐至死”的群体,相反他们表现出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还有大量年轻网友通过弹幕、视频短片等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端引爆点击量,给节目和节目呈现的经典文化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话题效应。

文化综艺显然进入了新的上升期,庞大的年轻市场就是文化综艺的潜在市场。只不过接下来需要思考的议题是,如何更好地让文化综艺持续创新下去?

《一本好书》第二季除了第二期播放量突破3000万外,剩下的几期都保持在2500万左右,这样的成绩与市场上的头部综艺相比差距不小,相比能够基本保持热度的《一本好书》,《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还不同程度遭遇了综N代魔咒出现热度下滑的情况,而《遇见天坛》等新综艺在新一代流量明星的“引流”下,也没有大爆。

娱评人指出,当“小众”逐渐出圈成为大众综艺,必然遭遇“出圈容易,持久难”的困境,而同质化现象也在日趋明显,如果缺乏模式创新,观众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文化综艺就面临再次沉寂下去的风险。

而问题的解法依然是在保证经典文化呈现、内容深度的前提和创新的基础上,不断贴合当代年轻人的观赏习惯,在产生共鸣的同时,给年轻人以积极正向引导。

据统计,从2015年到今年9月,文化类综艺上新数量突破110部,其中,网络综艺已接近,可以看出,电视综艺依然是文化综艺的主力军,但直接面对网络受众、受众相对更年轻、更垂直的文化网综也在不断崛起。

在经典文化和年轻观众之间,文化综艺正在成为架设在其间的桥梁。但文化综艺的制胜关键依然是 “内容为王”,回归踏实的内容创作本质依然是文化综艺持续“逆袭”创造爆款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