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还不是为你好?”妈妈快收回这句话吧,孩子心里明白着呢

2019-11-25   豆宝娘亲

每当家长想要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总是使出“杀手锏”——“我是为了你好”,让孩子不忍拒绝父母的要求。但事实上,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家长非要强迫去做,即使他表面听了家长的建议,心里还是很抵触的。所以父母不应该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就要尊重他的选择和情感,家长这么做才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

了解孩子的喜好

很多家长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回来才能见到孩子,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也特别的少,偶尔回家路上路过精品店的时候买一个自己认为孩子会喜欢的小玩意儿,送给孩子当做是补偿,从来没有真的去了解过孩子的喜好。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仅会增加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度,而且还可以深层次的去了解孩子,同时培养他拥有更广泛的兴趣,从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并通过接触的人和事物,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尊重孩子的选择

有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可能与家长们所期待的不太一样,父母想要一个会弹钢琴的女儿,而孩子在出生后总是喜欢涂鸦画画。对于孩子来说,因为他们都还小,可能对很多事物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但是在他们还不能专注于一件事之前,他们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因此家长们没有必要去急于否定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和选择,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尊重孩子,培养他自主选择的能力,对他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为孩子铺路

大多数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为了让孩子不用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就会提前为孩子铺好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条条道路,让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愿去生活,从而达到父母的期望,我希望家长可以明白一个道理,这条路是你的选择,不是孩子的,这也许是你的梦想,但是孩子也有他的追求。让我不得不想到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宋倩的严母式教育,不停的为乔英子定目标,为她认真规划好日后的每一步,最终英子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好像妈妈的一切“辛苦”都是徒劳的。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每个父母都可以正视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教会孩子如何去坚持和选择。

别再“跟随”孩子的脚步

“别对父母抱太大的信心,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名为关心实为监视”,这是一句很经典的电视剧台词,也是很多孩子埋藏在心里却迟迟不敢表达的情绪。虽然说父母是“敌人”有些过分,但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好多父母都如同大敌,时刻“监视”着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想要掌握他的所有动向和想法,当孩子开始抗争时,他们又说“我这是为你好”,企图以亲情绑架孩子的青春主权。

很多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有来不及实现的愿望或者不可悔改的事情,就很容易延续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理想的缺失,就会不自觉的替孩子做主,从而会忽略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孩子也有自己的性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