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便于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概念。美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坦克炮射导弹;并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坦克炮射导弹"橡树棍",采用红外制导。
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以后,坦克炮发射导弹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苏联研制了第一种"红宝石"坦克炮射导弹。由于其空心装药战斗部威力不大,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也容易受干扰,这种炮射导弹最终没成功。此后,它们主要对已大量生产的T-62和T-64坦克做改进。为避免重蹈覆辙,改进时没有采用炮射导弹,而是用发射轨进行发射。287号坦克发射"台风"导弹,150号坦克发射"龙"式导弹。其中"龙"式的试验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探讨如何在坦克上采用反坦克导弹、法国研究了利用坦克炮直接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这就是有名的"阿克拉"导弹、它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飞行速度500米/秒,最大射程3800米,单发命中概率接近100%。1966年,美军在M551"谢里登"坦克上装备了MGM-51A"橡树棍"导弹。
20世纪7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军用M60A2和"谢里登',坦克发射的"橡树棍"导弹准确击中2000米的试验坦克,此距离超过了当时主战坦克的直射距离,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由于导弹的技术复杂,研究导弹付出的代价比常规炮弹高很多,而发展坦克火控系统和先进的光电传感器,也可达到与制导炮弹相当的效果,因此西方国家逐渐放弃发展坦克炮射导弹。只有苏联一直坚持研制炮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