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去过建筑工地,就会发现建筑所用的沙子和沙滩上看到的沙子是相似的,而和陆地上的沙子有所不同。而论沙子,中国拥有大面积的荒漠戈壁滩,那里存在的沙子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有人就会发问了,为什么中国人放着巨大的“沙源”不用而跑去江河湖海淘水中的沙呢?这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吗?其实不然,用河沙海沙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7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区,差不多有4个广东省的面积了。过去中国一直致力于西北地区的防风护沙,通过持续的植树造林在戈壁滩逐渐建立起了防护林。在过去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地球绿地地图来看,中国的植树造林计划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为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变绿”的迹象。然而人类植树造林的速度似乎并没有沙漠化的速度快,因此有人提出了利用沙漠中的沙子的想法。
确实如此,沙漠中的沙子数以亿计,如果能够将它们利用起来的话将是一项不错的资源,尤其是用在建筑房屋上。然而这样的想法很快就遭到了否定,沙漠中的沙子还并不适合建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通常称沙漠中的沙子为“流沙”,它们摸起来非常细腻。和海沙的大颗粒无规则比起来,流沙则更加细小和光滑,这是长期接受大自然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建筑要求上流沙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要求,只有河沙和海沙才符合。
如果强行用流沙建筑房屋的话,那么除非是利用新的建材混合方式或者建筑方式,否则建出来的房屋将会摇摇欲坠。而现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建筑都是通过海沙或河沙、水泥等建材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建成的,再配以钢筋,就构成了我们的高楼大厦。因此两者比较起来,在用于建筑方面,流沙的安全性要比河沙海沙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