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的时候,被一个热搜视频惊呆了:
十三岁的小姑娘,却为了“爱情”不惜很父母决裂。甚至,还为了所谓的“老公”,已经怀孕数月。
父母在边上不停地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回女儿的心。父母很清楚,一旦女儿做了错误的决定,她的人生就毁了。
真的不敢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十几岁的小姑娘。原本以为这是个例,后来特意搜索了相关事件,发现这种事情很多。
特意翻看了评论,大多数人都在指责女孩不懂事。小小年纪不学好,为了所谓的“爱情”抛弃父母,完全都不知道羞耻。
可是,大家却忽略了:女孩之所以走上这条路,跟父母背后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若是父母教育得当,她还会这样吗?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中,“性”都是特别敏感的话题。父母在教育时,会刻意避开这个话题,自己都羞于说出口。
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的逃避,才让青春期好奇的孩子,做出了让她们后悔终生的事情。
青春期,孩子为何对“性”如此好奇?
想告诉父母的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对“性”表现出好奇心理,这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
孩子之所以好奇,是因为他们在慢慢成长、慢慢成熟。到了青春期,无论孩子性别如何,他们的第二性征都慢慢显现出来。
好奇,也是因为青春期之后,孩子身体的性荷尔蒙分泌大量增加的缘故。这是生理现象,任谁也躲不过,若是避而不谈的话,反倒更容易引起孩子好奇。
父母只要记住,每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冲动。仔细想想自己在青春期的时候,是否也曾这样呢。
良性的沟通,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成长路上,孩子获取的所有知识,都应该有父母的参与。尤其是“两性知识”,父母更应该作为第一任老师,主动跟孩子沟通,让他们清楚认识性。
当然,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实操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因为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张不开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在这里,想认真且诚恳的告诉父母:性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接下来,分享一些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所有的父母都能心甘情愿的跟孩子沟通,冲破内心的阻碍和压力。
1、父母要正确认识“性”
在孩子认识和了解“性”之前,父母得要先了解,这样才能做好老师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性”,一旦父母的认知出现偏差,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态,先系统的了解一下,到底从哪个角度入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当然,还需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开始。
2、等待合适的时机
其实,很多95后和00后的父母,他们的是想比较新潮,在孩子年龄特别小的时候,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把“性知识”一点点的传递给他们。不得不说,循序渐进特别适合,效果也很明显。
若是错够了这个时间,那就继续等待。不过,千万不要等到孩子早恋,或者对性特别好奇时,再考虑跟他们沟通,那时已经晚了。所谓正确的时机,就是“防患于未然”,在孩子慢慢表现出好奇心理时,就赶紧主动出击。
3、视频和书籍要好好利用
要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开口,那就根据孩子的年龄,买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或者是找到一些适合该年龄段观看的视频。要相信书籍和视频的力量,它们所讲述的内容,要比父母讲的更专业。
当然,父母也要陪在身边,跟着孩子一起阅读,或者观看。这个过程,父母可以暂时不开口,等到孩子观看完毕之后,再主动打开话题。一句“看完之后,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作为开场白,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4、教孩子保护自己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伤害别人。
说直白一点,就是教孩子避孕,若是他们忍不住好奇心做了“坏事”,也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行。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所以说父母要先改变。当你可以正确且理性的看待“两性知识”时,孩子才能理性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