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龙岗丨一封集体感谢信背后的暖心事

2019-12-20     掌上龙岗

12月16日,古稀之年的残疾人叶鉴艺亲手将龙城街道职康中心全体会员签名的感谢信交到来访的区残联理事长陈礼阳手中,表达了对区残联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感谢!这其中有着什么故事呢?这封信又写了什么?日前,记者走进龙城街道职康中心,聆听背后的故事。

龙城街道职康中心会员进行民乐培训。

惊心动魄的一幕

12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龙城街道职康中心时,“梦飞龙城”民乐团团长叶鉴艺正在音乐室排练。等待间隙,中心负责人刘惠青带着记者参观各类特色服务项目。

“我们职康中心不久前多安装了24个摄像头,原来只有6个。”“为什么一下安装这么多?”参观中,面对记者的疑问,刘惠青的脸色突然凝重起来,回忆起了上个月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那天,街道职康中心有一名小孩突然倒地,癫痫发作,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人们瞬间躁动起来,小孩的父亲大声呼救,刘惠青闻声和同伴迅速赶到进行急救,花了近三分钟,终于控制住孩子的病情。正当大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意外再次来临。“小孩子又晕倒了,快来人!”听到这急迫的呼喊声,刘惠青称自己当时全身神经都绷紧了,这次发作足足持续了5分钟。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让刘惠青意识到,这次恰巧是自己遇到才能迅速作出急救部署,倘若小孩倒地时无人发现,而此处又没有监控,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该中心大量增设摄像头,尽可能全方位监控到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保护好在此生活的会员。同时,还增加了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当会员犯病时能有个得力助手。

自强不息的会员

“你看,他们多认真在做手工啊!”“这些珐琅画都是他们精心制作的,多漂亮啊!”刘惠青看着会员的佳作,不由得开启了自夸模式。再来到民乐团活动室,排练结束的叶鉴艺朝着我们乐呵呵地打招呼。

2007年,龙城街道职康中心成立,患有腿疾的叶鉴艺是第一批会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叶老”。当时中心只有5名女性工作人员,而会员有10来人。“在这个活跃又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人每天都笑容满面,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叶老说。现如今,街道职康中心已有90多名会员,而员工却只增加了一名男性。

近年来,区残联高度重视街道残疾人职康中心“一街一品”特色服务项目发展,打造了龙城职康珐琅画、庇护工场、民乐团等一批残疾人康复、就业及文化活动项目。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售出珐琅画作品500幅,收入41万多元,人均项目月增收2000多元。

叶老感叹地说,现在每个项目都搞得有声有色,每名会员都非常努力。中心每周一至周五安排古琴、扬琴、葫芦丝等乐器培训,同时采用会员自组管理模式,每个服务项目选出两名会员负责人。如今,近百名会员在这里过得轻松自在,积极性高涨。“如果庇护工场的人没有手工做了,就会很急切地问下一批什么时候来,所以工作人员会到工厂去为会员找活儿做。”叶老说。而在十多年的相处中,叶老与刘惠青已形同父女,他打心底感谢这个“女儿”:“一个人要管理好近百人的团队都难,更别说职康中心内汇聚了残疾人、自闭症以及无法正常沟通的人。”

“职康是我们残疾人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活跃、温暖的大家庭里,大家每天都笑容满面……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我们获得的温暖和能量……”为表达感激之情,叶老及会员们联名写下这封充满感恩的感谢信……

龙岗融媒记者 程睛函 通讯员 吴全力 文/图

龙岗融媒编辑 钟海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8bLJW8BMH2_cNUgHJ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