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铁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保留绿皮火车?它还有三大重要作用

2024-01-12   微兔分享呀

原标题:现在高铁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保留绿皮火车?它还有三大重要作用

提到中国速度,就不能不提到如今风头正劲的高铁了。来中国坐高铁也成为了众多外国人,在中国旅行时必须打卡的观光体验。

其实不仅仅是初来乍到的国际友人,即使在国人的嘴里如今提到铁路运输,也基本上多数是指高速列车。

在这种情形下一些人提出,既然高铁已经如此发达,为什么不干脆取消运行了数十年的绿皮火车呢?

分布更广地理优势明显

简单来说,绿皮火车不但目前无法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会飞驰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各地。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绿皮火车即目前还在运行中的普通和慢速列车,在车站和线路的分布范围广度方面,仍然有着高铁无法替代的优势。

我国的铁路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北至漠河南到广东,西到新疆东临东海,经过无数开拓者的奋斗,已经建立了一个连通大部分地区的铁路体系。

虽然近些年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后来者居上,已经在全国各大型城市之间建立了更为快速的铁路线路,高铁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和重视出行速度人群的交通首选。

但高铁的起步毕竟较晚,目前能够抵达的地区数量也很有限,另外由于高铁的车速极快,许多小车站根本就不能停车,这也为一些不以大城市为目的地的旅客带来了不便。

反观如今已经被视为落后的绿皮火车,在能够到达的地点和可以乘坐的上车站数量上,传统慢速列车有着巨大的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居住在一个小城市或县城的人,本来可以在县里的火车站买票上车,却因为取消了绿皮火车而不得不赶到大城市去乘坐高铁,究竟算是方便还是不便?

虽然高铁在行驶速度上更快,但固定的线路的有限的车站组成,也意味着人们在下高铁后可能还需要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以达到自己奔次的目的地。

从目前的高铁利用主要人群来看,人们大多是采取高铁——地铁或计程车的出行过程,从这个模式看来只能说当一个人的轨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时候,高铁更加适合。

正如新兴快递的涌现虽然铺天盖地,但却依然无法取代传统的中国邮政一样。邮递员们辛辛苦苦,跋山涉水只为了走完最后一段距离,把信件和快递送到偏远的收信人手中。

这样的服务是大部分快递公司,都无法拍着胸脯保证能够做到的。也恰恰正是这种服务,成为了如今主体物流潮流中的一种有益补充,正如绿皮火车的意义一样无法取代。

大众资源的保留

绿皮火车的存在,也是一种特殊意义下的公平。即无论城市,乡村,不管贫穷,富有,更无所谓职业,地位,民族等标签,只要身处中国就享有使用公共交通的权利。

乘坐高铁更快,更舒适,更加现代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普通人花更少的钱,用更多的时间,最终也能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就是普世中的公平。

保留绿皮火车,即是保留了能够被大部分人利用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服务于更大范围的大众,也是更有意义的一种全民福利形式。

虽然高速的列车同样没有对乘客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但相对高昂的票价,乘车时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包括前文提到的大城市车站限制,都注定了它暂时不适合大部分人。

如今在许多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绿皮火车的意义并非单纯的交通工具。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看到挑着水果,牵着羊进城售卖的农民身影。

为了满足乘坐的需要,这样的线路车厢内的座椅通常会被拆掉,以容纳更多的人和货物。对于乘坐火车去赶集和售卖货物的人来说,绿皮火车算得上是谋生的工具之一。

普通火车的车票价格,也充分表现出了“全民福利”的特点。虽然铁路系统每年因为亏损而叫苦连天,但时隔多年绿皮火车仍然会准时的出现在每个车站。

当许多人因为没有买到高铁票,而不情不愿乘坐绿皮火车满心牢骚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看似低效的交通系统,很可能恰恰是偏远地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第一站。

正如许多升学率平平,却容纳了许多普通家庭孩子,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的公立学校一样;也正像那些在基层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用低价药物治疗人们病痛的诊所一样。

往往看似落后,也不受人们重视的普通机构,很可能是一些人获得教育和医疗的唯一手段,这些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福利底线。

身家富裕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寻找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十分常见,百万富翁也不会甘于在社区诊所进行治疗。这个社会需要精英化的资源以供消费。

但在同时也不能放弃受众面更大的基础资源,相比价格高昂,私人订制的高端资源,这样的体系才是社会的主体,夺人眼目的精英部分只能算作是在此基础上一个补充。

而我们未来的目标,必然是坚持并完善社会福利的主体部分,以保证负担不起精英资源的普通人,可以得到相对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来,绿皮火车的存在更像是一个符号,也表现出国家对普通人的关爱和扶持。

绿皮火车的记忆和慢旅行

对于一个乘坐过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来说,很可能会站在反对取消绿皮火车的立场上,因为只要经历过绿皮火车那个年代的人们,都会明白它是不可替代的。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第一次乘坐绿皮火车的经历,可能是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无论是坐在邻座大快朵颐的乘客,还是推着小车来回兜售食品的列车员,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

后来乘坐火车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个独特的环境也让人产生深深的眷恋感。有人说火车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好的坏的,众生百态应有尽有。

也有人说正是车厢里面鲜活的烟火气,慢慢抚平了自己赶着到终点的急躁。更有人回忆曾经在火车上偶然的一次交谈,彻底提高了自己的眼界。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今在高铁的车厢内,再也找不到那种“过分自由”的感觉了。这恰恰符合现代人的社交变迁规律——公共空间里的人际交往转变为强调个人空间。

相比于嘈杂热闹的绿皮车车厢,高铁里面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不但互不认识的人不会主动交谈,即使一同坐车的熟人在交谈的时候也会刻意压低音量。

这也是如今大环境社交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很难判断就是变好了还是变淡了。人们不愿意同身在咫尺的陌生人有任何交流,却忙着用手机同同样陌生且远隔千里的网友聊天。

还有一种人,在工作和赶路之外休闲旅行的时候,会特地选择乘坐绿皮火车。尽管在网上经常出现“XX天游遍XX”的视频,可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旅行就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情。

旅行并不一定是单纯的去到什么地方,急急忙忙的打卡拍照发朋友圈。更在乎旅行的过程以及一路美景是否能够放松状态,疗愈心情也是一些人的选择。

甚至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风景,完成了什么目的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从来都是改变当前的生活状态,如果平时太快,那就需要慢下来。

如今在许多条普通线路上,曾经满载乘客的绿皮火车大多数时间空空如也。随着乘客人数的减少,许多车次也干脆被改成了旅游线路。

除了座椅数量变少,乘客个人空间变大以外,火车在行驶中也会刻意控制速度。尤其当列车路过知名地点时,它将不再是一晃而过的影子,而是可以让乘客细细欣赏的美丽景色。

未来的高铁和绿皮火车,将在不同的侧重方向继续发展,多样化的铁路交通方式,也为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