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粤北地区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于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区。
地形地貌主要以中山地貌为主,占了保护区总面积的87%左右。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全年光照充足,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
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无数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石门台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脊椎动物高达39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47种。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在2021年的时候,就开展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项目,大致内容就是将保护区分成数百个公里网格,然后在每一个网格上,布设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的监测。
自从项目实施之后,拍到了许许多多珍稀的野生动物,有豹猫、小灵猫、白鹇、藏酋猴等等。截至到2022年7月,一共布设有365台红外相机了,对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石门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近日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的时候,发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当时红外相机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拍到了雌雄两只吐绶鸟在镜头前走过。
只见它们羽毛艳丽、身姿挺拔,悠闲地在一处山坡上散步。吐绶鸟是民间的称呼,有些地方也叫“寿鸡”或者“角鸡”,它的学名叫黄腹角雉,是鸟纲、雉科中国特产的一种鸟类。
飞行能力不算太好,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在地上走,除非有必要,否则通常不起飞。
为什么说发现吐绶鸟会令人们兴奋不已呢?主要是因为它真的太罕见了。
在广东石门台保护区,吐绶鸟是一种“消失”了21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2001年,时隔21年它们再次现身石门台,怎能不令人兴奋呢?
2001年,人们在石门台保护区发现吐绶鸟之后,几乎就没有它们相关的记录了。虽然偶有目击记录传出,但从未有过确切的照片或者视频,自然也就不可考。直到2021年启动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之后,才再次拍到它们的身影。
吐绶鸟是一种雌雄两态非常明显的鸟类,雄鸟长得非常艳丽,相对而言雌鸟就朴素多了。
雄鸟身上的羽毛为栗褐色,且布满淡黄色的圆斑,腹部为黄色,脑袋为黑色,会长出栗红色的羽冠和蓝色的肉角,脖子前还“挂”着翠蓝色和朱红色组成的肉裙,看上去十分艳丽,在求偶的时候会向雌鸟展示。
雌鸟基本上就是通体棕褐色,密布棕黄、黑、白色的细纹和斑点。它们的体型中大,成年之后体长约50-65厘米。别看雄鸟长大之后这么华丽,但在幼鸟阶段,可是跟雌鸟差不多“朴素”的。
吐绶鸟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只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省份里,国外未有相关记录。
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600-1800米的山林中,喜欢湿润温暖的环境,对栖息地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吐绶鸟不太会飞,所以它们喜欢在林下植被茂密的地方出没,这样有助于它们隐藏。
它们的天敌众多,比如黄喉貂、豹猫等都被观察到会捕食吐绶鸟。而且它们的巢穴和鸟蛋,也容易遭到普通松鸦等鸟类的破坏。
自然界里许多动物都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吐绶鸟也不例外,别看它们只是一种鸟,它的领地意识可不会比一些猛兽弱。
在繁殖的季节,雄性吐绶鸟往往会“占山为王”。强者们划分出各自的势力范围,每天清晨雄鸟都会发出“哇、哇、嘎嘎嘎”的鸣叫声,响彻山谷。
这是一种占区鸣叫,意思就是宣示自己的主权,这个地方已经被它占了,其他的雄鸟最好识趣离开。
而一些老弱的雄鸟,没有能力争夺领地,只能成为“流浪汉”,四处流浪,没有雌鸟会看上它们,自然也就无法获得交配的机会。
进入繁殖期的吐绶鸟,会明显亢奋许多,每天都变得很活跃,甚至一天之中会有两个活动高峰,雄鸟会对雌鸟展开疯狂地追求。
雄鸟有一套复杂的求偶方法,它会面对雌鸟蹲伏,然后上下点头展示自己脖子前艳丽的肉裙。
面对雄鸟的追求,雌鸟如果不感兴趣,就会左顾右盼或者直接走掉;如果感兴趣,它就会伫立不动,然后目光直视雄鸟。
享受到被异性目光注视的感觉之后,雄鸟会更加兴奋,并更卖力地完成炫耀自己的整个求偶过程。
吐绶鸟的身子比较粗笨,不擅长飞翔,平日里喜欢潜伏在地面灌木丛里。它们的胆子很小,行踪比较隐秘,靠躲藏来躲避危险。
吐绶鸟的反应很迟钝,是出了名的“笨鸡”,当它听到危险响动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逃,而是站在原地东张西望,先听听看是啥问题。
然而当危险逼近时,它想要逃,却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时候吐绶鸟更是会出现一种“神操作”,简直让人窒息。
它发现逃跑已经来不及的时候,会一头钻进草丛里,但身体还露在外面。跟人们说的鸵鸟遇到危险会把脑袋藏起来,露出身体的情形一模一样。
吐绶鸟不擅长飞,但擅长跑,平常多在地面上觅食和活动,以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同时也吃一些昆虫和白蚁。
尤其是交让木的果实和叶子,是它们的最爱,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吐绶鸟对交让木的依赖性很大。
到了晚上,吐绶鸟就会离开地面,跑到树上休息过夜。下雨天,或者下雪天,它们也多在树上活动和取食。
吐绶鸟的巢穴比较简陋,主要是由一些树叶和苔藓构成,因此容易遭到其他鸟类破坏。
吐绶鸟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主要致危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这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物种,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此外,由于吐绶鸟习性的缘故,在大自然中它们的天敌众多,除了直接被捕食之外,巢穴和卵也容易被其他鸟破坏。
比如自1983年以来,吐绶鸟的巢穴有48%都是被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破坏的,这无疑也影响了它们的种群发展。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