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奖”是如何“跑”成的?
——天易经开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丁玉洁 李荆 周蓉
招商引资是产业强园的“生命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最近,湘潭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三季度招商引资工作“骏马奖、蜗牛榜”考评结果的通报,天易经开区以85.01分的高分位居榜首,获颁“骏马奖”,系全市唯一。
今年以来,天易经开区始终围绕“一主一特一先”产业定位,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抓项目、扩增量、盘存量,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好”园区创建“如虎添翼”。
产业链招商唱“重头戏”
湘潭县委、天易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一行考察联东集团。
从年初开始,各大园区都以超强力度投身新一轮招商“战局”。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资如何实现量质齐升?
地处长株潭都市圈核心区“南大门”,天易经开区在经济发展上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产业链招商主线,全力推动全员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推进“湘商回归”。
企业如同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方能绽放璀璨光芒。所谓产业链招商,就是要让企业真正“链”起来,不再只追求单个项目、单个企业“顶天立地”,而是更加注重“链式招商”。
湘潭县委、天易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一行考察清华信息港。
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天易经开区精准发力,梳理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靶向招商,制定了《湘潭天易经开区落实湘潭市招商引资“头等大事”开展“全员招商”工作方案》《湘潭天易经开区2023年重大招商及经贸活动方案》《湘潭天易经开区2023年“湘商回归”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
今年以来,天易经开区“一把手”率先垂范,多次带头拼招商、抢机遇、抓项目、谋合作,高位推动招商,以精诚服务推动项目签约、落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激活力。湘潭县委书记、天易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黄劲松,天易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武强带领招商团队,前往广州、东莞、宁波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拜访湘籍知名人士和企业家50余人。如10月中旬在东莞拜访湘潭县籍知名人士企业——东莞依文电子有限公司,与董事长欧立辉等高层洽谈后,随后一周内邀请其来天易经开区考察,近期将签订湘潭依文电子项目合作协议。该公司是一家以出口电脑配件为主的电子生产企业,主要出口到美国、瑞士、德国等国,该项目的引进将进一步增强园区外向型经济体量,有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武强表示将全力做好项目服务,根据项目后续投资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项目用地,加强要素保障,迎接湘商回归。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事事都是招商形象”。在天易经开区,招商引资没有“局外人”这一概念。各级招商人员全速奔跑、奋力拼搏,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比拼氛围。
天易经开区对标发达地区先进招商理念,向招商一线充实人员力量,成立驻点招商队伍常驻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粤港澳招商服务站,今年已拜访企业近150家,积累了大量一手招商引资信息。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招商小分队长期开展“侦查式”招商活动,持续“走出去”“请进来”,引进落地项目。
与产业链招商相伴而行的,还有“以商招商”。天易经开区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树立“全周期”服务理念,引导企业合理布局,推进天易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天易食品医药产业园两大市级专业示范园区建设。
柏屹园区蓬勃发展。 (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柏屹自主创新园是天易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以商招商”的个中翘楚,也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产业园的最佳范例。在柏屹自主创新园推进过程中,政府赋予园区在模式运营上最大的自由度,园区把控引进项目的产业方向,为入驻企业打造全方位服务链,推动“以商招商”滚动循环,集聚效益持续壮大。
当前,柏屹自主创新园已开发建设86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引进中小微企业150余家。其中,达产区亩均产值超过400万元,亩均税收超过28万元。
家乡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家乡是湘商发展最坚强的后盾。天易经开区用心用情,全力当好“湘商回归”的护航员,编制《湘商回归招商服务指南》《湘商回归政策手册》,设立湘商回归、返乡创业服务服务指导站,组织“湘商回归”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湘商回归”项目31个,到位资金达32.45亿元。
籍贯湘潭县的王志强,之前在广东一家企业担任高管。4月,天易经开区在深圳举行“湘商回归”招商推介会,双方“一见钟情”。王志强接过故乡抛来的“橄榄枝”,带着资金、技术等返乡创业。从确定投资到年产600吨超细高纯电子级金属氧化物粉体项目建成投产,耗时仅用6个多月,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税收180万元。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园区的高效服务,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像王志强一样,在乡情乡音中,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构筑了天易经开区未来发展的全新增长点。
佳特泵业负责人罗宇荣,在云南省创业多年。他怀揣着一颗回报家乡的心,今年三季度确定在天易经开区投资,先期觅得一处闲置厂房,主打生产工业水泵。“闲置厂房再利用,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和成本。项目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预计年后3月份就能试投产。”该公司负责人计划将云南另外两个公司一同搬迁至天易经开区,购地设立总部基地。
口碑是无形的,却需要有形的服务来支撑。与“新生血液”不同,一批“原生”企业也在充沛的阳光雨露滋养下,“老树发新枝”,裂变新项目。
总投资约1.2亿元的湘潭新大粉末冶金技术有限公司高端智能压力烧结炉产业化项目,今年9月正式落户天易经开区。这次的签约,属于“梅开二度”,将有力促进园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壮大。
作为第一批落户天易经开区的企业,湘潭新大粉末冶金技术有限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具备设计、制造粉末冶金全套高精装备生产线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占据粉末冶金行业高端装备市场60%以上的份额。
黄劲松表示,“县委、县政府和天易经开区将充分展现契约精神、敬业精神,为项目的尽快落地和建设投产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更多企业投资在天易、满意在天易、收获在天易。”
据统计,截至目前,2023年天易经开区共引进项目75个,总投资63.47亿元。其中,引进500强项目3个;过亿元以上项目17个,省级重点项目11个,利用闲置厂房或入驻园中园项目58个;“湘商回归”项目12个。
营商环境做出“金口碑”
飞“阅”天易。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项目不仅要“招得来”,更要“落得下”“发展好”。天易经开区深知,唯有加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做出“金口碑”,才能激发“磁石效应”,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招商引资新局面。
用心用情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后半篇文章”,天易经开区出台了《湘潭天易经开区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强服务、创一流”行动方案》,构建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优化营商环境责任落实体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等五项工作推进机制。
作为湖南省十大高效用地园区,天易经开区特色鲜明: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标准厂房建设,柏屹、佳海、宏信等“园中园”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17万平方米,吸纳了创新能力强、活力足的中小企业达300余家。
湘潭佳海食品医药产业园。 (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天易经开区通过项目联合预审工作机制,为进驻“园中园”的中小企业开展前置服务,让他们得以快速入园、快速投产、快速见效。
具体操作流程上,天易经开区由经济合作局牵头,组织发改、环保、消防、安监、财政、规划、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下移服务重心,下沉企业一线,对拟入园项目现场考察,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这样的“绿色通道”,极大缩短了企业入园的手续办理流程。
“今年,我区共举行六次联合预审会,通过以商招商快速入驻‘园中园’项目58个。”天易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局长赵浩介绍。
就拿天易经开区第四次招商引资入园项目联合预审会议来说,审定通过了13个项目入园,预计总投资约2亿元、年产值约3.5亿元、年纳税1500万元。其中3个高新技术企业,2个“湘商回归”项目。
此次入园项目中的明鑫轨道装备、晟新昇智能装备、浩隆机械、实意新材料、芮昕液压、伏尔加桩工机械等企业,均是中车时代、三一重工、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的配套企业,为园区产业链构建“锦上添花”。同时,旭控科技和晟新昇智能装备的引进,更是园区现有企业“穿针引线”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会议发放的《项目入园服务指南》,明确了下一步各职能部门要为联合预审项目提供工商注册等入园后期服务工作。不得不说,联合预审机制实现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换位思考”,令远道而来的企业家们颇为安心,“第一次体验如此高效、便捷的入园服务!我们将尽快投产达效,为园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对于有效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天易经开区上下牢固树立“我是招商员、我是服务员、我是安全员”理念,推行“台账式管理、挂牌式履责、管家式服务”机制,一对一为企业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品远销国内外。作为一家投产不到5年,尚在“爬坡”的科技型企业,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人才吸纳,资金成为掣肘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觉察到企业的“心事”后,天易经开区有关部门主动上门,为其引来“金融活水”。“我们总共贷款4000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建丰介绍,企业人才和家属落户、开通公交专线解决员工上下班问题等方面,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正筹备二期项目建设。
天易经开区今年积极对接县发改、财政、科工、自然资源、人社、金融办、商务、教育、交通等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申报、资金兑付、权证办理、用工、融资、子女就学、车辆进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100余个。
丰达铂赛项目,是天易经开区成功收回25亩低效闲置用地,实现拿地即开工的典型案例之一。该项目去年9月动工,今年5月投产,主要为三一重卡配套汽车零部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
“但凡项目有需求,园区的干部一定是随叫随到,给人的感觉非常好。”项目负责人陶宗斌说,园区为企业解决了自来水管网改造、电力、进出道路等多个棘手问题,他多次为园区的服务举措和工作效率点赞。
为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天易经开区还制定了“三员三式”网格化管理服务方案,力求将服务做到企业家们的心坎上,天易经开区干部职工,对20个在建项目、560余家企业实现走访全覆盖。将全区划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干部为网格指导员,部门负责人变身网格长,人人成为网格员,对所有企业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园区企业服务全覆盖。
天易经开区“拼”出来的招商实践,赢得了“骏马奖”,也赢得了一场与企业和项目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天易经开区将发挥“四敢”精神,以决战决胜的信心,为高质量招商引资答卷再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