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犊子师父
然后描述了德云社的变迁:
当时的郭德纲意气风发,准备“复兴”整个相声界,当然他失败了,同行的冷眼,儿徒的背叛等,让他的热情也迅速的消退,德云社也从一个理想集合地变成了一个企业,一个公司。
变成了一个为了照顾自己拉入伙的合伙人和自己徒弟不被饿死的地方,相声的复兴他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相声复兴地
带偏了吗?
然后,是郭德纲心态的变化:
德云社成立之初,他雄心壮志,立志打破相声行业日渐衰落的局面。
确实衰落,自打《曲苑杂谈》没了之后我都不知道还有相声,而且《曲苑杂坛》里的节目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
老郭甚至打算让几个儿徒扛起大旗。
大徒弟何伟没什么出彩的本事,老郭本来是打算把德云社(一开始那个理想中的德云社)留给他来继承。
而曹金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别的不说,他是学到郭的能耐最多之人,虽然我不喜欢他,但这点不能不承认,曹现在混成这样也是自作自受)
早年左膀右臂
老郭一直在曹金铺路,希望他出师之后另起门户,将相声发扬光大。
谁料关键时刻,老郭到遭到了这位最器重的儿徒“背后一刀”,于是开始心灰意冷,他意识到了这个行业之所以会落寞成这样,在于利益至上。
但是老郭又不能突然撂担子不干,这样会苦了他一开始叫来的这些入伙人和自己的其他徒弟。
这时候老郭的心态开始变了,不再继续做着相声的复兴梦,开始考虑怎么让自己的其他徒弟先“活着”,德云社也随之转型。相声不再是唯一的买卖。
德云社
一直到后面,老郭已经不再想着相声能不能继续走的更远,他只能先保证自己徒弟这一代,起码可以因为说相声不会被饿着就够了。
只要郭德纲在,德云社倒不了
李箐的离开,他说了是德云社氛围变了,这点无可厚非,从一个由理想聚集起来的团体变成了要养活一堆人的公司,变化肯定很大。
李菁走也是可以理解,而何云伟的离开,则是他看清了一件事情:
德云社不会交到他手上了,德云社转型之后,他不再是那个下一任“掌门”,甚至因为他的实力不够,会被逐渐淘汰到角落。
何云伟不甘心做少侯爷那种被“圈养”的角色,所以他选择高调离开,趁机还蹭了一波热度。
说实话,李菁有点可惜了。
不可能和解了
发展到如今的德云社,郭麒麟投身于老师门下学艺,打算扛起德云社这面大旗,老郭其实很欣慰了。
他甚至已经不想再给孩子们铺路了,因为孩子们已经会自己修路了,哪怕这条路不好走也有人再走。
其他名声鹤起的那些位(孙岳,小白大黄,孟周等)路已经给了,他们之后是继续跟着少班主或者出去另起炉灶看他们的野心和造化。
老郭已经不想再为他人安排完所有的后路,因为何曹的事情仍旧是他心中的痛。
岳云鹏和老郭
不得不说最特别的这位,他是在德云社最虚弱的时候扛起了大旗之人,老郭也是对他最用心的(继曹之后)甚至害怕再发生曹那样的事情。
他经常找岳谈心,为他安排了很多路子(喜剧人,节目主持,拍电影等),可以说岳完全就是照着曹以前没走完的路子在走着。
只是现在的岳云鹏,相声也不怎么说了,却成了一个“综艺混子”。
总之,按照目前“鱼龙混杂”“丑闻频出”的现状来说,不得不让人怀疑,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火爆”,就是相声界的一个笑话。
郭于
有网友评价,郭德纲说相声火了之后他很快就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真火必须出镜,必须上电视,必须露脸,在剧场里演一辈子也火不了。
这是德云社大火的真谛,是郭德纲最大的贡献。他拉着队伍进电视综艺进影视圈,总之哪有电视进那里,这就对了,这就是营销战略,广告效应。
当年侯大师怎么火的?他在小剧场演出火不了,他是进了广播电台老百姓才知道有个侯宝林相声说得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德纲和德云社发展越好对社会越有益,这是经济效益。
从目前来看,他们的节目还没有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也希望他们的相声能有更多的正能量,有更多的教育意义。
德云社
也有网友认为,社会都在日新月异,相声必然也不能依着老路一直走。德云社只是在紧跟时代步伐,不然也会慢慢淘汰。
再说这些演员,天天被死盯被放大各种缺点,只要有负面新闻就会被某些人一面倒地批判,这里面又存不存在误会陷害和断章取义呢?
存在即合理,喜欢你就看,不喜欢就不看,没必要互相为难。
再说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德云社不唯美,脸上也有痦子,但相比其他很多艺人,老郭做得够优秀,最起码人家教育儿子没得说,教育徒弟够上心。
难道就因为个别人道德上的瑕疵,就全盘否定吗?某地发洪水之时,德云社在老郭带领下,捐款上千万,而那些所谓的主流相声表演艺术家又做了啥?
对于目前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火爆,以及不时被爆出来的真假难辨的“丑闻”,大家怎么看?
老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