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琪
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学会了急救知识,屡屡救人于危急时刻。
今年以来,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也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热词”,与死神赛跑,挽回生命,多次被媒体报道,也被公众视为公共场所标配的“救命神器”。
记者从长沙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该市在公共场所配备了920余台AED ,接下来还会继续配置。同时,已经有多名市民因为这个“神器”,赢得了“生命时间”。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配备在公共场所的AED。)
【案例一】
68岁老人地铁站突发心跳骤停,AED及时施救赢得“生命时间”
12月15日,68岁的长沙市民刘栋民(化名)在长沙市八医院星沙院区经过救治,病情趋于稳定。
5天前在地铁3号线星沙站,刘栋民突发心跳骤停晕倒在地,幸亏遇到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员瞿贻心,与地铁工作人员一起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开展施救,为老人赢得了“生机”。
记者了解到,12月10日8时32分,瞿贻心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途经地铁3号线星沙站时,她突然听到人群中一位民警边跑边大声呼喊:“有人晕倒了!”
开始与死神赛跑!作为长沙市120急救中心的调度员,出于职业本能,瞿贻心立即奔跑着前去查看情况。赶到现场后,瞿贻心发现一位老年男性正趴在地上。
“我上前查看生命体征时,老人颈动脉已经摸不到了,而且嘴角有口水及分泌物。因此我初步判定,他是呼吸心跳骤停。”瞿贻心表示, 这时焦急陪在一旁的患者家属告诉她,刘栋民有心脏病史,刚刚上完厕所后突然晕倒了。
确定是心跳骤停。“我去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一名地铁工作人员见状,立即取来地铁站配置的AED 。
瞿贻心和民警、地铁站值班人员分工合作,为刘栋民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将AED的两个电极片贴在他的身体上后,我们一直坚持心肺复苏,一个人胸外按压,一个人进行人工呼吸。”瞿贻心回忆,现场地铁站工作人员都参加过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家一起为刘栋民开展心肺复苏。
“先后两次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
8时41分,救护车赶到了。“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再次使用AED进行了两次电击除颤,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在救护车转运途中终于恢复生命体征,后被就近送往长沙市八医院。”瞿贻心告诉记者。
“这个患者比较幸运,晕倒在人多的地铁站,而且我们第一时间取到了AED,专业又及时地施救。”谈及自己救人的过程,瞿贻心表示,刘栋民目前恢复良好,除了大家的及时救治,还要得益于“救命神器”AED的使用,为他赢得了“生命时间”。
【案例二】
很难抢救的突发情况,他们用AED创造奇迹
数月前,长沙市湘江新区洋湖足球公园,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
当时,一场足球比赛正在激战中,44岁的球员冯先生突然倒地昏厥,裁判吴荣光紧急叫停比赛。球队队长王强与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医生袁彪以及有医学背景的运动康复师大沐,立即上前实施救援。
倒地的冯先生已失去了意识,情况非常紧急。怎么办?王强迅速用手扣住冯先生的牙齿,防止其咬到舌头,保持呼吸畅通,同时让队员拨打120电话求救。
查看冯先生的脉搏心跳,袁彪医生判断,他可能是心跳骤停,立即和大沐开始心肺复苏。
袁医生实施胸外按压,大沐在旁边辅助,为冯先生开放气道。
“有没有专业医生护士?!”心肺复苏需要大量的体力,为了得到更多帮助,王强在球场声嘶力竭地呐喊。这时,在旁边场地玩飞盘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闻讯加入施救。王强又赶紧指挥队员,飞奔取来公园配备的AED设备。
当AED的电极片贴到冯先生身体上时,显示“建议除颤”,袁彪等人立马开始除颤。
经过大家的专业施救,冯先生终于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随后120急救医生赶到,他被抬上担架送往医院救治。
当时,急救医生说:“这样的突发情况很难抢救,你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该名医生表示,正是救援人员迅速反应,施救措施专业,把握住了心脏骤停救助的“黄金时间”。
而AED设备的配备与使用,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冯先生的救治希望。
名词解释
什么是AED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又被称为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
通过自动分析心律和提供电击,帮助恢复正常心脏跳动,遇到紧急情况时,AED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
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
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稍加培训就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操作提示,使得操作更为简便易行。
延伸阅读
心跳骤停的高危人群有3类
1. 超量运动,出现胸闷等症状。以冯先生为例,很多平时不参加锻炼的人,在长时间跑步之后,体内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就会容易发生心跳骤停,引起生命危险。因此,在运动中,如果突然出现胸闷、心跳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则不能再强行运动,要慢慢地放慢运动步伐,继续往前慢走几分钟,缓冲一下再坐下休息。
2. 日常过度劳累、经常熬夜。湖南省胸科医院ICU主任医师蒋泽华表示,没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药物中毒、过敏、触电等引发心跳骤停。因此建议保证良好睡眠,别让自己过度劳累。中午时间如果能休息20—30分钟,能让心肌得到“滋养”,令心率更加平稳。
3. 心脏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也可能会引发心脏骤停。以刘栋民为例,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有心肌梗死发作史人群,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心力衰竭、心肌病患者,都是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