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快递员们正抓紧卸货。 |
小家伙的书法作品。 |
跟着网课认真修改作业。 |
王凯睿上网课。 |
抵达营业部后,所有包裹还要再经过一道消杀程序。 |
居民购买安顺破酥包。 |
加紧制作油条。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琳 周雅萌 汪国锋 杨绍辉
疫情渐渐淡去,在逐渐有序恢复的生产生活中,在无数解除了临时静态管理的街头巷尾,在重新开始氤氲的烟火气里,城市正缓缓展开复苏的身体,找回平日里的鲜活节奏。
乌当
一口“早”滋味开始如常生活
贵阳乌当。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实行,逐步有序恢复辖区生产生活秩序,各类早餐店陆续按下“启动键”。
崭新一日的勃勃生机,从想念已久的早餐开始。
热油滋啦声响远远就能听见,油条蓬松酥脆,肉饼金黄诱人,包饼香辣滋味……四光路的豆浆油条小店外,食客早已寻味而来。
“老板,五根油条,五份豆浆。”“两个肉饼和一个包饼油条,加辣!”“哪个要六根油条?”……此起彼伏的热闹声响,奏出属于如常生活的清晨复苏曲。
尽管凌晨四点就开始到店做准备工作,但小店老板湛东满心欢喜。“正常营业好啊,待在家里轻松但是心急呀。”
接到正常营业的消息后,湛东与家人们一起花费两天时间大扫除、采买物资,22日一早,小店笑脸迎人。
“疫情前就爱来他家买,想了大半个月,他家一开张我就来了。”提着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小店老顾客张英国一脸满足。
在同一条街上,吸引众多食客的早餐还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随着蒸笼打开,厚厚的雾气瞬间升腾,卷出诱人香气,白白胖胖的包子隐身在雾气里,讨人欢喜。
“从21号复工起,生意就很不错,每天都很忙,最好的时候一天消耗了将近300斤面粉。”安顺破酥包老板一边和记者搭着话,一边熟练地为客人挑拣包子。微信到账的提示音不时响起,朴素的小店不缺热闹。
在安顺破酥包隔壁,同样干着包子本行的巴比鲜包生意也出奇地好。“卖得最好的是馒头和肉包,生意比疫情前好一些。”
在安顺破酥包铺子前,52岁的李兴买了32个肉包和三鲜包,拎在手上沉甸甸的:“我本来是想多买点馒头,但是馒头没有了。这些能放冰箱不怕坏。”
与李兴不同的是,一旁29岁的薛青青只买了2个包子。“我在这边买包子,我老公去买羊肉粉了。”
光头羊肉粉小店里,老板牟小青正熟练地为顾客备餐: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中,赤红色的汤汁浸泡着圆润的细粉,上面点缀着深棕色的羊肉和青翠的葱花香菜,空气中飘荡着的阵阵香气不断刺激着食客们的味蕾。
“今天应该能卖掉将近300斤米粉和30~40斤羊肉,跟疫情前相比生意会好一些。”牟小青笑意盈盈,恢复营业的4天,尽管工作量大,但营业额的提升让所有辛苦没有白费。
日出而食,做早餐的人忙忙碌碌,吃早餐的人意满志足。这简简单单的一口“早”滋味,是生活的滋味,也是城市的温度。
观山湖
您的快递到了!
“您好,您的京东快递到了,包裹已经消毒,请您查收……”
“已经消过毒了? 真好,谢谢!”
9月23日9:00,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一栋写字楼下,京东快递小哥孙启望顺利地将包裹配送至顾客杨女士手中。
“我们已经恢复上班好几天了,快递都是正常收寄,办公和生活都很需要。”杨女士说,顺利拿到快递包裹,对大家而言,是生活回归正轨的积极信号。
随着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开始实施,贵阳市各个快递站点揽件和派件业务也在逐步恢复。
7:00,天刚微微泛白。在京东快递贵阳城市花园营业部内,两辆满载包裹从物流园区驶来的货车正先后卸货,营业部17名快递员正紧张有序地做着消毒、分拣等准备工作。9:00,他们将驾着大家熟悉的小三轮车分头出发,将这些快递送至网点附近的金融城、会展城、恒大中央公园等多个小区和商圈。
“我们快递小哥每天必须做1次核酸检测和2次抗原自测。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既是保护顾客安全,也是保护自己。”营业部站长黄小波告诉记者,营业部的快递员每天都要持健康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上岗,必须保证安全规范。
为了保障物资安全,从京东物流园区到各个站点的所有包裹,必须经过4道严格消杀后才能配送给顾客。
“如果顾客要求再次消毒,我们还会在配送到顾客手中前,再次为包裹消毒。”孙启望指着配送车内的消毒水说道。
目前,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乌当区、白云区等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管控措施的区域,京东快递已经实行送货上门服务。而在其他区域,为有效保障最后一公里配送,京东物流搭建了多个无接触保供站,协同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保障做好最后100米的物资运送。
“我们会优先派送米面粮油等重点民生物资,奶粉、药品等急需物资我们也会根据市民需求第一时间送达。”京东片区负责人杨成虎介绍,秉持着“只要能下单就能快递”的理念,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保供单位的京东物流在贵阳的营业部基本都在正常运营。他所在的站点里,不少人20来天里一天也没休息过,常常是从清晨工作到深夜。
随着“解封”的区域陆续增多,这家营业部17名快递员已全部复工上岗,滞留的快递也在近期被陆续送达。
“疫情期间,仅是我们这个站点就积压了5000余件快递。‘解封’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加班加点在2天内全部完成派送。”黄小波介绍,目前站点每天配送量在3100件左右,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每天奔波于站点和顾客之间的孙启望来说,“配送恢复正常”也是一个积极信号。这意味着,消费者的网购数目在慢慢回升,揽派件数量会逐渐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回到正常水平。“疫情期间每天配送单量只有60单左右,现在已基本恢复到100多单。”
12:00,第一车包裹派送接近尾声,孙启望载着两个特殊的包裹赶往观山湖区与云岩区之间的封控卡点。因为情况特殊,又是顾客的急需用品,孙启望决定多跑一趟,免费把物品配送至卡点,交由同事完成后半程接力。
家里
“云”上开课不停学!
秋分。
9月23日7点30分,伴着晨露鸟鸣而醒,居住于贵阳市乌当区保利温泉新城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凯睿看了一眼闹钟,伸了个懒腰,便麻利地起床穿衣洗漱。
吃过早餐后,他径直走进书房,熟练地打开电脑,用15分钟的晨读开启一天的“云课堂”时间。
“请同学们把英语作业拿出来,老师一一对照讲解大家的易错题。”8点30分,王凯睿按照屏幕里老师的要求做好准备,端正坐姿后,一边抬眼望向屏幕,一边低头修改作业。
确认孩子完全进入状态,轻轻关上房门后,凯睿妈妈才得闲忙活自己的事儿。
她告诉记者,十多天来,孩子一直都上着网课,课业都没有落下。“凯睿就读于家附近的学校,自9月3日起,大人孩子就一直居家办公、上课。”
谈及疫情前后对比,她想了想说:“也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先说同:课程内容不变,语数外加体艺;上下课进度不变,一天6-7节课,时间的安排基本跟在学校一样。
再聊异:跟同学、老师见不着面,沟通交流的“实感”没有了;没法户外活动,孩子运动这块相对空缺。“当然,对于大人来说,居家后要工作又要兼顾孩子,精力消耗也是以前的两倍。”
中午11点10分,上午课程结束。
王凯睿兴冲冲地告诉记者,已经跟同学约好了,等回了学校,好好打场球。
宅家后,除了“网课”不停,练习书法也是“必备功课”。
他用楷书写下“贵阳加油”四个大字,寓意盼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的生活尽快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