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四项举措"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工作

2019-11-11   大西安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未央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省市委《安排方案》,始终坚持"四个到位"和"四个贯穿始终"要求,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定制"三类课表",深入学习教育

突出"学习教育有收获",坚持周计划制度,统筹安排区级四大班子、处级领导班子、基层支部班子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内容,推进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一是区级班子以上率下。区委常委班子带头示范,制定学习"课程表",扎实学好《思想纲要》《论述选编》、新中国史、党史并组织集中学习研讨7次。

二是处级班子积极跟进。区级各部门各街道参照常委班子跟进学,扎实开展"十个一"活动(学好一套理论书籍,进行一次集中轮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过好一次政治生日,讲好一次专题党课,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参加一次应知应会测试,确定一个调研课题,开展一次问题检视,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不断深化主题教育实效。

三是基层支部全面落实。基层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学、联系实际学,交流学习体会1097次,党支部书记向党员报告学习体会542次、讲党课419次。为基层党员干部配备《摘编》,编印《主题教育应知应会手册》,组织全区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及其它基层组织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轮训,全面提升基层党员的政治自觉。

贯通"四项措施",做到查改结合

坚持将"四项重点措施"一体化推进,确保"走到位、查到位、做到位",以实际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一是"走"到位,一线调查研究。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以"七进七问"调研活动(走进企业商户、项目工地、驻地单位、开发(园)区、社区村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问助企营商之计、服务保障之策、携手共建之方、补位共赢之法、百姓民生之盼、校舍师资之需、医患和谐之招)为载体,确定调研课题331个,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开展调研,全面查找突出问题,解决实质问题,拿出硬招实招。

二是"查"到位,深刻检视剖析。区级四大班子和区级各单位坚持"开门搞教育",主动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工作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检视自身不足,对照中央和省市区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区委常委班子征求意见座谈会、调研成果检视问题交流专题会和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进一步自我检视、查实问题、剖析根源。

三是"做"到位,确保整改到位。全区各单位把落实整改任务作为践行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以群众关心的教育、交通、遗址区饮水等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个人检视的问题、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等列出清单、制定措施、逐项整改。

抓住"关键少数",促进工作提升

突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将主题教育与当前工作相结合,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扎实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结合当前重点工作,把主题教育与承接和完成好中央各项任务结合起来,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土地执法督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软弱涣散整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党的宗教工作"回头看"等重点工作。

二是加快省市委的安排部署推进。把主题教育与承接和完成好省市安排部署的任务结合起来,扎实推进落实稳增长、补齐教育短板、完善"三中心"周边基础设施、市委十项重点工作等省市重要工作部署,增强工作实效。

三是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坚持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办实事解难题—未央在行动"活动,区级领导确定办实事解难题事项37个,处级领导干部确定办实事解难题事项287个,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实行项目化推进。

注重"一线问效",强化真督实导

通过随机抽查、调研访谈、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基层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加强研判,以严的精神开展督导指导。

一是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特点,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着力点,区委指导组先后深入被指导单位、基层党支部512次,参加各类会议、活动471次,提建议、教方法,做好分类指导、精准督导,增强主题教育效果。

二是力戒形式主义。坚持方法指导与质量督导相结合,及时了解掌握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纠正推进中存在的学习走形式、调研走过场等问题,把从严要求落实到督导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是加强典型引导。围绕主题教育重点任务宣传先进典型,强化典型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网络、电视、报纸先后28次对我区主题教育工作进行报道,《西安新闻》《西安晚报》分别以"深入一线察实情,为民解难求实效""'七进七问'摸实情解民忧""'老年餐桌'小切口,解决居家养老大问题"等为题对我区主题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区政府网站、广播电台、"长乐未央""未央党建"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展"初心·使命大家谈"活动,营造互学互比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