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正式确立。
5月28日,由国产大飞机C919承担载客任务的东航MU9191航班顺利从上海起飞,历时近两个小时飞行,在一百多名乘客的欢呼声中,最终成功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在此之后的数日内,已有多架C919搭载旅客往返天地间,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行。
也就是说,现在每一位国人都有机会感受国产大飞机带来的旅行体验。
当然,C919的意义根本不止这些。
C919从成功研制到如今投入商用,中国凭借自己的制造实力,成为了新的民机市场参与者,中国商飞与美国波音、欧洲空客“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得以确立,势必会增加国内航空公司向空客、波音采购飞机时的议价能力。
空客、波音在中国市场躺着挣钱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将空客(Airbus)、波音(Boeing)、C919的首字母连起来,正好对应了ABC,因此有人给出评价:C919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行之后,世界航空进入ABC时代。
国产大飞机C919后面,依然是全球供应链
虽然C919从一开始就以“国产大飞机”闻名,但根据网友整理的供应商列表,我们能发现:C919的背后依然是全球供应链,C919依然是全球民机供应链公司互相协作的成果。
根据网友“国产民机走向商业成功之路”所列的图表显示,在C919的供应商中,既有美、法合资的CFM、GE、霍尼韦尔这样的海外公司,也有诸如昂际航电、赛飞这样的合资公司,按照这名博主的话讲:民机行业是一个国际间充分协作的行业。
但就在这样国际化的协作当中,C919的国产化率还是达到了60%。
不要小看这60%,要知道在C919立项之初,还是个Idea的时候,即便是10%的国产化率,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即便是欧洲空客、美国波音,他们的国产化率最多也就40%,所以说C919 60%的国产化率横向比较下来,已经是非常高了。
然而,其实有一点比国产化率更重要:C919很多关键参数用的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标准,C919让我们有了自己的民机制造标准体系。
说白了,C919制造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技术标准,全都是咱们自己说了算,哪怕是国外的供应链公司,主要想进入C919供应链,就必须遵从这一点。
举个例子:
常言道“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就在C919制造过程中,我们诞生了自己的复合材料标准,其中就以C919机身结构中的铝锂合金最为典型,在C919的座椅滑轨、边界梁、客舱地板支撑立柱等部件中,就使用了我们自己标准的第三代铝锂合金。
这一突破,填补了国内民机行业在材料工艺规范、使用标准上的空白。
最后,根据一些网传消息,C919在未来的批次中,还会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核心零组件上,实现国产替代,就比如大家最关心的发动机。
所以说,眼下的C919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期。
C919将成为“供应链外交”的新支点
除了产业意义之外,C919同样也有着很重要的国际意义。
首先大家要知道,无论是老美还是咱们,无论世界哪一个国家,如今都需要全球供应链制造产品,都需要融入全球供应链,参与国际分工。
差别只体现在:该由谁主导全球供应链。
各位要知道,全球供应链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毫不夸张的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C919是个很重要的机会,它对我们国际地位的提升,建设以我们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有很大推动作用。
随着日后C919产能的提升,我们势必要与更多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来推动C919的生产,以及全球交付。借此,我们可以基于C919,打造更深层次的国际研发合作,实现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所以说,C919注定会成为我们“供应链外交”的新支点,推动我们与全球供应商及客户国家之间形成更多的共同利益纽带。
结语
在我看来,C919不仅是一架飞机。
过去,我们常常会因为梦想不着边际而妄自菲薄。
但如今,C919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平台,它会给我们更多去做梦、追梦的勇气,并在未来实现更多梦想。
此时,我耳畔想起伟人的那一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