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家叫“象寻”的公司火了。
然而,象寻火的方式却不太好看,前员工直接在象寻公众号上发文,祝公司早日倒闭。不知道象寻是不是气昏了头,这篇文章在象寻的公号上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晚间才被删除。
在此期间,这篇文章已经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了。
本来吧,象寻就是一个数字藏品APP,虽然蹭了个元宇宙的热度,但实际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结果被这么一闹,反倒是“因祸得福”,出名了。
再来看这件事的核心——象寻APP。
象寻APP是由象寻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公司的注册时间是2022年3月7日。直到现在,这家公司也就成立2个多月。
但是这家公司的开发进度却堪称神速,仅仅一个月,象寻就开启了APP在IOS和安卓端的内测——换言之,象寻用来开发APP的时间,很可能不到1个月。
一般来说,开发一款APP的周期,视APP的功能复杂程度及投入人员数量来决定。受限于APP的开发流程(梳理需求、UI设计等),一款简单的APP开发周期差不多在1个月以上,复杂一点儿的,在2个月到4个月。
而象寻开发周期如此神速,全靠“压榨员工”。
象寻原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提到象寻在3月底要求技术团队在20天内开发出一款应用,而一款APP从设计到开发,最快也要40天。
当时正值疫情,象寻技术团队的员工只能居家办公。为了完成公司的要求,他们只能加班加点地干活,终于在4月中旬开发出了象寻APP。
但赶工出来的APP没法仔细推敲,在匆忙上线后,象寻就发现APP存在不少bug。原技术团队负责人透露,公司中的李姓负责人变着法儿地折腾技术团队,不仅辱骂嘲讽,还不断给技术团队施压,强制要求员工加班,甚至在凌晨3点打电话辱骂员工。
饶是员工如此努力,最终换来的还是象寻的集体解雇——这APP才刚开发出来,象寻就忙着解雇员工,着实有点儿太狠了。
最后,愤懑的员工在象寻的官方公众号留下一篇文章,《祝愿象寻早日倒闭》。
不知道象寻是不是被员工气昏了头,竟然让这篇文章在官方公众号上挂了一整个下午,直到晚间才删除这篇文章,并发了一篇公告——
象寻的回应还算明确,不承认自己做了这些事,称离职员工严重抹黑了公司形象。但他们在公告中也提到,“与原技术取得沟通”,划个重点,技术带“原”,说明的确是辞退了。
对于文章未能及时删除的问题,象寻也回应了:“因处理该问题需要时间”。
看得出来,象寻是极力想要把自己从这件事中撇出去,这件事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下文了。不过,由于象寻这篇前员工怒骂公司的稿子,数字藏品算是跟着出名了。
数字藏品本身是个很有争议的东西,它是一种数字化资产,即相关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生成数字编码,再把数字化产品卖给大众,这里面炒作得非常厉害,鱼龙混杂的。
最近,数藏的这股妖风,着实有点儿大!5月17日,一家叫“TT数藏”的平台,在官方公众号发了一篇公告——
好嘛,这年头跑路的理由都这么清奇了,老板拿着钱去IBOX平台炒藏品,结果IBOX平台上的藏品都暴跌,亏损严重,导致平台无法经营,只能遣散技术团队。
用自己的钱去给别人抬轿,这位老板,着实是个“大好人”啊!
而他炒作的这个IBOX平台,也是“精彩”不断——近日,IBOX称自己被大量谣言袭击了,从2022年4月18日至5月5日,网上能查询到的恶意造谣IBOX文章就超过了400篇,平均每天被造谣超过22次。
甚至有传闻称,有学生借贷炒作IBOX的数字藏品,结果亏损了,已经扛不住跳楼了。
随后,IBOX否认了学生跳楼的传闻,但它发了一个公告——
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请谨慎购买藏品!
除了用户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群体外,IBOX在运营上的骚操作也特别多,五一以来,IBOX策划搞了个活动,刺激用户不断地去赌各种合成材料,用旧藏品合成新的藏品。
而在合成新藏品的过程中,用户还可能获得优先购的机会,选取下一批藏品。
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是一个抽卡游戏,等你抽到限量卡牌了,转手就能卖给别人,赚上一笔。
对此,榜姐直接说,你可清醒一点儿吧,真能赚钱,哪儿还轮得到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