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南的朋友来说,天府可乐不会陌生吧?近日,重庆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的破产清算的公告。
许多网友对天府可乐的遗憾退场表示唏嘘。有人表示小时候喝的,可惜了,也有人称情怀过后,还是难敌市场冲击。
国宴用饮料的“雪藏”
天府可乐起家于四川成都,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辉煌时期,曾被定为国宴用饮料。当时,天府可乐在全中国建有108家联营厂,年销量高达20多万吨,利税超过7000万,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可乐。其代理、灌装厂也广布日本、莫斯科、美国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并且在美国世贸大厦设立了公司。
可是伴随着外资进入中国,许多国外的品牌也都纷纷将目标瞄准中国这片广大的市场,一时间许多国产品牌迎来了灭顶之灾。
1994年,百事可乐与天府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重庆百事天府公司。在长达12年的合作中,天府可乐不仅没有获得百事可乐的一点支持,反而让百事可乐持续打压,使得天府可乐的市场份额从75%降到了不足1%,最终在2006年,百事可乐看到天府可乐彻底没有压榨的价值以后以1.3亿的价格出售了合资厂40%的股权。
那时的天府可乐在市场上几近绝迹,且债务缠身,要想重新上市几乎是难如登天。
没落后的重生,夺回知识产权
据媒体报道,当时的天府除了留守的17人外,其余全部下岗。而留守这些人的工作,其中主要就是打官司。
2009年,天府可乐集团向法院提起诉讼,百事可乐公司先后两次申请异议。百事可乐公司认为,百事公司一直在根据公司章程以及董事会的决策生产天府可乐全套产品,天府可乐集团在股权转让后无权干涉百事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是属于天府可乐集团的商业秘密,合资时也未作价入股合资公司,百事公司应停止使用并返还。这起官司争论的核心是天府可乐乙料浓缩液的成分、配方和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将配方和技术秘密交给合资企业,是出于当时觉得“外资可以帮助我们做大做强”的美好预期。但合资后,由外方掌握控制权的合资公司逐年减少了天府可乐的市场份额,直到后来一瓶都不生产。
2010年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等属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所有,百事可乐公司应停止使用并返还配方及生产工艺等资料。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品牌之争首轮获胜。直到2013年天府可乐集团才拿回天府可乐商标。
经过3年时间的整顿和研发,2016年天府可乐重新宣布品牌复出,在复出仪式上,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
然而,因为与百事可乐的合资,让天府可乐这一品牌被雪藏,使其失去了20年的黄金发展时间。此时的可口和百事早已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天府可乐的销量可想而知。
如今,天府可乐面临破产清算不禁令人唏嘘。但是,知识产权的价值不会随着企业的注销或破产而消失。
据中国商标网查询显示,天府可乐共计申请商标65件,其中大多仍处于有效的状态。
于佰腾网查询,天府可乐持有8件专利,且均处于有效状态。
知识产权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今随着新国货时代的到来,国产汽水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从消费者、经销商、终端等每一个层次都开始对品类引起关注,进入市场的几个国产品牌更是名利双收,品牌从过去的区域性品牌逐渐走向全国,销量更是节节攀升。
或许,我们仍可以保持期待,天府可乐能否崛起,完成一个史诗般的逆转。
--------------------------
来源 | 部分内容整理自快科技 中国零售信息 界面新闻等
编辑 | 北京高沃知识产权(ID: gaowoip-com)
声明 | 部分图文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