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标志着天地万物由“春生”进入到“夏长”的鼎盛阶段。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任吉祥介绍,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季节发生变化,人们身体各脏器也将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中医认为,心对应“夏”,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保养我们的心脏。
宜静养
立夏养生要注意“养心”,四季中夏天五行属心,心属火,火气通于心,加上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多喝水以退热降火滋养阴液。宜静养,避免大量出汗,“汗”出伤阳。在饮食方面也要坚持“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养心脾
夏季心火正旺却不盛,正是心火生脾土的好时候。在养心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功能强了,气血也就充足。有储备充足的“能量”,就再也不怕炎热酷暑带来的“危机”了。此时胃病较易发,要注意防范。
防湿邪
随着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也容易感觉沉重、困倦。这是因为湿为阴邪,性质黏腻、秽浊,容易阻遏气机,从而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因此,预防湿邪致病也是夏季的养生重点。
补阳气
按照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夜卧早起顺应阴阳变化,进入立夏后,人们明显感觉昼长夜短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适宜“晚睡”、“早起”,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让身体平和过渡到夏季。
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立夏过后,天气变热,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因此,立夏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了解这段时间出现如出现心烦口淡、疲劳困倦等症状,是与肝木太过、心火亢盛、湿浊内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进入立夏以后,养生应当以梳理肝气、清泻心火、健运脾气为重,护好心、肝、脾这三个脏腑,打好健康基础,才能迎来一个健康的夏季。
参薷清暑饮
参苓益元饮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