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这么复杂,孩子能理解吗?

2022-04-15     悠贝亲子图书馆

原标题: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这么复杂,孩子能理解吗?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回复“666”,领取分龄分类书单

几乎所有绘本小读者的书架上,都有一本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几乎所有介绍这位英国绘本大师的文章或书籍,都会在评论他的风格时提到一个词: 超现实主义

这个陌生的词,绝大部分大人都摸不着头脑,对孩子而言又有什么意义?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在我们上周开团的 启发童书新出版的安东尼布朗自传《玩转形状游戏》中,安东尼·布朗详细向读者们解释了这种风格的来龙去脉!

《玩转形状游戏》(安东尼·布朗自传中文版)

阿甲老师、董海雅老师倾情翻译

定价:198元/本

下单即赠作者手绘画复印版一幅(与书分开发货)

码上购买

家长们带着娃把这本自传结合他的作品再读一遍,会有更多饶有趣味,令人欣喜的发现哦~

小男孩托比觉得生活无聊透了。看书也烦,玩玩具也烦,做什么都烦。

他走进客厅,爸爸妈妈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看报纸,一点意思也没有。

托比只好回到自己房间。他百无聊赖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好像哪里有点不一样。

他伸手去摸镜子,却直接穿过镜子,进入了一个熟悉又奇异的世界。

这个故事来自绘本 《穿越魔镜》——是英国绘本大师 安东尼·布朗的处女作

这本被他自己评价为“幼稚”的图画书奠定了安东尼布朗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用想象力将现实与梦境错位拼接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想必大家都有疑问:“超现实主义风格”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理解,就是 超越了现实世界,呈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什么意思?……大人消化起来都有点困难的概念,孩子能理解吗?

别急,我们再来看看安东尼·布朗非常喜爱的超现实主义大师,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又译:马格里特)的代表作。

(马格利特作品,图源:网络)

许多着力宣泄情绪的艺术作品常用扭曲变形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感受,但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单独看每一件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样貌,甚至比日常更加精致细腻。但这些日常物品和场景却被以一种意外的方式重新组合,就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

没有定规,不拘常理,天马行空,自由自在,这不就是小孩子思考世界的方式

超现实主义风格被艺术的专业研究者和评论者认为是突破人的本能与欲望,探索人的深层心理,或者潜意识的一种尝试。

在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中,少了怪诞与不安,读者最直接感受到的,是新奇与喜悦。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安东尼·布朗为低龄读者创作的 “小熊系列”

大面积的明亮、平整的色彩营造出舒适明朗的氛围。 打着领结的白色小熊手靠手里的魔法铅笔一路升级打怪,克服障碍,更创造惊喜

超现实主义风格退到背景之中,成为各种各样怪趣的小细节,等待孩子们在一遍遍阅读中不断发现,甚至,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被创造出新的故事。

这种创作手法,安东尼·布朗更简单形象的归纳为——形状游戏

在5年前访问北京的时候,安东尼·布朗在对读者的演讲中专门解释了形状游戏—— 这个游戏我和我哥哥认为是我们发明的游戏,但是之后我发现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在玩他们的形状游戏,只是是它们各自的版本。第一个人来画一个很抽象的形状,第二个人用一个不同颜色的笔来把它转化成另外一个事物。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但是对我来说,对我整个职业生涯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任何人只要是在创造什么东西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玩一种形状游戏。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被这种不断激发和挑战创造力的游戏吸引,从中得到无穷乐趣

《穿越魔镜》有许多向大师致敬的画面,而随着不断尝试,安东尼·布朗的创作手法日臻成熟,形状游戏就不再只是一种为画面增加乐趣的技巧了。 它成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是安东尼布朗讲述故事,以及与读者达成情绪共识的有力工具

比如,《小凯的家不一样了》~

爸爸出门去接妈妈,临走时告诉小凯,家里就要变得不一样了!

什么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弟弟妹妹要出生了”的故事。各种巧妙的拼接和变形把家里老大的惶惑、慌张与不安表现得既微妙,又鲜明。

安东尼·布朗在自传《玩转形状游戏》中解释了自己在《小凯的家不一样了》的创作思路。

“我知道,由始至终,《小凯的家不一样了》的创作都深受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影响,尤其是勒内·马格利特。这样的变形正是马格利特非常喜欢的主题之一,他也沉醉于画这样的物体:一部分是这种东西,另一部分是那种东西……

这些画面很奇怪,但因为马格利特用不动声色的笔调画出来,它们便有了某种若无其事的神态,反映了我们在做梦时,对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坦然接受的特别状态。小凯差不多以同样的方式接受了这些离奇的变形。

——摘自《玩转形状游戏》

小凯在自己的想象世界玩了一场形状游戏,当各种奇特与不合理的场景一幕幕呈现在小凯的幻想中,他也释放并最终接纳了自己的不安。

安东尼·布朗认为: 我们的社会低估了视觉的力量。而他的创作的绘本,始终在努力为读者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

在另一本绘本《捉迷藏》中,安东尼·布朗如同导演一出大戏,通过色彩和形状营造的氛围以及巧妙拼接、变形制造的隐喻与暗示,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与两位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从兴奋,到紧张,再到如释重负,愉悦放松的心理过程。

自从小狗戈迪跑丢之后,小波和小凯很难过,于是决定到树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

这个每个孩子都十分熟悉的游戏在这本书里充满紧张刺激的感受。

安东尼·布朗对形状游戏充满炙烈的热情,他把这个游戏放入了一本想要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乐趣的绘本中。

这本书就叫《形状游戏》。

他在自传中介绍说: 这本书起源于他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合作的一个项目:以系列工作坊的形式,美术馆的环境中带孩子们观看、欣赏和讨论艺术作品

他选择了绘本《动物园》中的一家人,让他们进入美术馆。

从开始的局促不安到慢慢融入,这本书里呈现的,也是普通人迈入美术馆时的感受。

在一幅一幅画作间缓慢前行,这家人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来源于他们各自慢慢找到的与艺术作品间的联结。

原来的疏离感悄然褪去,他们逐渐找到了乐趣。墙上的画变得越来越生动逼真,他们的外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直到最后全部都变成了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仿佛是他们从身边美丽的艺术品中获得的。

最后,妈妈教两个孩子玩形状游戏,成为了这个故事再合适不过的完美结局。

安东尼·布朗也曾在演讲中对父母们说: 我强烈地建议父母都来和孩子玩这个形状游戏。孩子们非常非常善于玩形状游戏。我们小的时候都是会画的,也都可以讲故事、编故事,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我们再大一点的时候,就认为我们不会画画了,不会编故事了。而当我们玩形状游戏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你就会学会怎样阅读图画,而且你也可以鼓励你自己的创造性。 所以那些认为自己不会画画的父母,就一定要和孩子们玩形状游戏,你就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会绘画的。

读到这里,如果你是安东尼·布朗的新读者,相信你已经对他独树一帜的超现实主义(或者,更简洁地说“形状游戏式的”)的创作风格有了一些体会,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更有心领神会的乐趣。如果你是他的老读者,那么或许会有冲动再去重读他的作品,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最后,再为大家推荐一本《走进森林》。这是安东尼作品中不多见的童话故事。

你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在故事里看到小红帽、大灰狼,以及黑黢黢的森林的暗影。

你又会觉得非常奇特,小男孩在森林里一路走来,奇奇怪怪的事情不断发生,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梦境?哪些是小男孩的身边事?哪些是他脑海中的想象?

在安东尼·布朗的故事里,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像一个美好的白日梦,而梦中的一切,又都能照见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微妙的感受。

每一个人,小孩或者大人,都能在他创造的奇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你准备好推门而入了吗?

悠贝十三年,一直坚持做亲子阅读,服务的用户群体是0到8岁儿童家庭,一直坚守,一直没有变;起点是每一本优质绘本,终点是儿童家庭,通过悠贝这个平台完成陪伴和成长;悠贝已从单一品牌到平台到生态,到最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的建立,通过大数据+4000+优秀阅读推广人的专业指导,推动每个的家庭都在亲子阅读。

严选童书童品,尽在悠贝优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511706acc07be6c1fd7cd4af943de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