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于9月27日第二次挂牌出售,转让底价为25.8亿元。据了解,该工厂于今年8月11日第一次挂牌,转让底价为36.8亿元,到期并未完成出让,流拍之后,转让底价下调了11亿元。
与此同时,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还打包挂牌了仁和发动机二工厂设备类资产,此外,沧州分公司也将沧州发动机工厂设备搬上货架。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现代共在国内布局五座工厂,分别为北京顺义一厂、二厂、三厂、河北沧州工厂和重庆工厂,年产能合计达到165万辆。重庆工厂是其中“最先进”的工厂,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8月正式投产,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7亿元,年产能30万辆。
据了解,北京现代于2016年达到销量巅峰,全年销量114万辆,成为国内少数年销量迈过百万辆门槛的合资车企。从2017年开始,销量逐渐走低,2017-2022年,年销量分别为82万辆、74.6万辆、70.3万辆、50.2万辆、38.5万辆和28.4万辆。今年1-8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仅15万辆,其中销量最高的车型是伊兰特,为6.88万辆,途胜、ix35分别为3.12万辆、2.42万辆,其他车型销量均低于万辆。因销量低迷,工厂也相继停产、转卖,2021年,顺义第一工厂被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接盘,位于河北的沧州工厂也屡屡传出停产的消息。
面对困境,北京现代也在积极尝试多种转型路径。在2023上海车展上,北京现代重申“2025向新计划”。根据计划,在产品转型方面,北京现代将在2025年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未来3-5年内构建一款MPV车型、二款轿车、三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加速引入纯电品牌艾尼氪(IONIQ),2023年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三年投放4-5款纯电产品。
今年6月,现代汽车集团CEO张在勋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宣布将关闭一家在华工厂,并将出售两家在华工厂,这意味着北京现代最终可能只保留一家工厂。除了削减产能,未来北京现代的产品阵营也将收缩,多款车型面临停产停售。张在勋表示,现代汽车在中国的产品将从现在的13款降至8款,并把重心放在SUV和豪华品牌捷尼赛思上。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9月12日在韩国总部透露,正准备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携手推出电动车,也会考虑与更多中国企业在电动车、软件领域合作,对于合作对象,现代汽车集团表示持开放态度。
有消息称,现代汽车和北汽集团合作的电动车将面向10万-25万元的大众化市场。合作路线可能会采用两种方式并行,包括直接导入现代IONIQ系列车型,由北京现代实现本土化生产;由北汽新能源提供核心的三电技术,现代方面主导设计。
业内人士指出,现代汽车有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只是这两大板块在中国市场缺少本土化资源来对接。北汽集团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有一定积累,有利于现代汽车融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