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问就是曾经爱过!那些不再流连bilibili的二次元年轻人们

原标题:别问,问就是曾经爱过!那些不再流连bilibili的二次元年轻人们

(以下人物均为化名)

鱼丸的人生改变从一部日本动画的完结开始。

从一所三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在传统观念的推动下,鱼丸考了一个与专业不相关的工程师证书,在广州的事业单位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工作虽然体面,但枯燥沉闷,吃饭时大家聊的都是“房子车子,生活旅游”,鱼丸对这些丝毫没有兴趣,“没什么追求,一下就老了的感觉”。

平凡生活开始有了些不平凡的色彩。

最真实最自由

小如的父母经常一起旅游,去广东、西藏,但她自己从来没去过——她巴不得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我觉得不如在家看动漫。”

每年暑假,父母出门上班,小如就起床钻进书房,坐在电脑桌前,打开B站,一看就是一天,一天就能看完一部动漫。遇到“好的作品”,看完之后她需要“缓一缓”,虚构世界带来的情绪和遐想足够她消化好久。

她羡慕动漫角色的生活,羡慕主角的超能力,羡慕校园里有趣的社团活动,羡慕主角们形形色色的朋友。“真的非常羡慕,恨不得能直接整个人钻到动漫世界里。”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逃离,“高中、大学的时候,看动漫时最让我开心的。最不开心的就是看完了,从里面抽离出来,回到现实生活。”

从2005年开始,以“扶持国产动画”之名,国内明确禁止日本动画作品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放。这之后,在日本早已成为主流的二次元文化,在国内逐渐成为亚文化,动漫内容在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中失去市场与传播空间,相关内容逐渐转移到互联网“地下传播”。

对于一个人看了很多年动漫的宅粉而言,动画作品给她的惊喜、感动始终是私人、内敛,且无从表达的。但是在B站上,每当她被戳中笑点的时候,弹幕里就会飞过很多“哈哈哈”;热血的时候,满屏都是各种带着感叹号的呐喊;感动的时候,弹幕又和她哭成一团。

脱离现实之后,B站对小如而言就像一个避难所。“看B站的我,才是最真实、最自由的我。”数以万计的小如聚集在这里,于是有了那句著名的:“B站就是家”。

小鲨鱼是另一个“家人”。他和小如的经历出奇得一致——每个假期,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溜进父母房间,坐在电脑桌前,打开B站,一看就是一天。

不同的是,他压根不敢让父母知道,每次看完都要清理一遍浏览记录。有时候看到晚上,父母突然到家,他只能慌张拔掉电脑的电源,反复几次,电脑还因此出了毛病。

这个问题在弹幕里得到了解决。在B站上,你能够看到几年前用户留下的弹幕。在观众眼里,他们因为作品而波动的情绪,在弹幕飞过的那一刻,得到了及时的回应。

小鲨鱼在B站上“追”的第一部动漫是《樱花庄的宠物女孩》。这部校园喜剧的结局是一场毕业典礼,全校学生抛出了校服上的樱花徽章。

“撒花”的画面成为了全片的最高潮。

感动的观众们在弹幕里一齐打出“完结撒花,感谢陪伴”,庆祝这个陪伴他们半年的动画迎来结局。小如对这一幕同样印象深刻。

这条弹幕后来成了一个梗,B站每一部优秀动漫的结尾,屏幕上都是整整齐齐的“完结撒花,感谢陪伴”。

“这种弹幕是对作品表示感激,但更惊喜的是,有这么多人和你一样感到感激。”

哪怕没有聊天,大家依然能感到有志趣相投的人们簇拥在一起。

进入大学之后,鱼丸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计算机专业。他自嘲是全系旷课第二名,因为“第一名整个学期都没来”。

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找教程,自学软件,为战队做了些宣传片。鱼丸创作视频的天赋慢慢显露出来。

21世纪初期,随着喜欢日本动漫的二次元人群逐渐增加,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下,MAD在国内的初步形成了一个扎实的受众群体。

2013年,高中一年级的小鲨鱼无意间在B站上看到了《武士之魂》,他惊讶于这个短短两分钟的视频居然能够传递出《银魂》“最燃最精华的部分”。

从小开始看动漫的小鲨鱼很快迷上了MAD,直到今天,他依然能在自己的B站账号里找到13年时收藏的一大堆MAD视频。

在小鲨鱼的理解中,MAD就是把动画的名场面配合音乐集中在一起。所谓“名场面”就是动漫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对观众而言,哪怕只有一帧的“名场面”也能让他们立刻回想起自己观看动画时的感受,震撼的剧情、超越想像的作画或者一组动人的台词,任何优秀的动画都会在观众心里留下些什么。

优秀的MAD作品首先是能够赢得观众共鸣的。

弹幕网站独特的互动方式把这种“共鸣”放大到极限。

《武士之魂》是B站早期弹幕最疯狂的视频,喜欢《银魂》的观众们在这条视频里不断地发布弹幕,密密麻麻飞过的弹幕遮挡住了视频,它们逐渐成为《武士之魂》看点的一部分。

某种程度上,网友发布的弹幕和鱼丸创作的视频加在一起,才是最完整的《武士之魂》。

在B站没有限制同屏弹幕数量的时候,高潮的副歌部分因为弹幕过多,会引起电脑卡顿乃至死机,后来甚至有了打开这个视频测试电脑性能的说法。

真正给小鲨鱼带来震撼的,就是《武士之魂》恐怖的弹幕。

“陪伴感作祟”小鲨鱼说,“你能看到很多很多在那一刻跟你有同样想法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

死路一条和新希望

MAD,和衍生出的“鬼畜”(制作手段同MAD类似,但更加追求洗脑、恶搞等效果)视频,就是B站早期最热门的两种内容。

因为《武士之魂》,鱼丸一战成名,在B站上成了人尽皆知的高手。

但日本方面对此要求更加严格,这也导致了后来日本MAD圈逐渐沦落。

两三年后,MAD真的走向了下坡路,很多优秀的MADer离开了这个“为爱发电”的圈子。鱼丸也是一样。那时候,圈内人一起留下了一句话:做MAD就是死路一条。

“直接说是腾讯游戏项目组的,一开始我还不信。”

2014年,在腾讯待了两年后,鱼丸有了创业自己做游戏的想法。他找到赤月,B站创始团队里和鱼丸关系最好的一个,他们早在大学时期就在网上结识。

两人在一家小餐厅里聊到很晚。当时B站刚刚完成B轮融资,职业经理人陈睿的加入让这家原本几十人的小团队迅速扩张为几百人的规模。

赤月告诉鱼丸,自己最不后悔的就是做出了B站,“他说这样人生就圆满了”。

鱼丸羡慕得不行。那天晚上他印象最深的,是赤月的一句鼓励:“万一成了呢?”

从腾讯辞职,鱼丸决定再一次离开安逸的生活。带着腾讯工资攒下来的积蓄和家里七拼八凑的现金,鱼丸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了游戏公司的创业。

两年后,鱼丸的游戏制作完成准备上线。他和团队走访了国内各大游戏公司,没有人愿意为这支小团队的作品买单。考虑游戏所属的二次元品类,团队最后将在国内的独家代理交给了B站。

鱼丸激动得截图分享到社交网络:“没有试过,又怎么知道螃蟹能不能吃呢?”

叛逆性格由此转变

和MAD一样,很多早期在B站非常流行的内容形式,后来逐渐没落。

比如用语音软件调音制作的翻唱音乐。

视频针对的事件,是在此一个月前中国工信部发布的通知:为了过滤网上不良信息,防止毒害未成年人,计划推出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

“花季要护航,还是绿坝娘......河蟹猖狂功能强,硬盘给你屏蔽扫荡,不管你怎么藏,此信息不良,已被屏蔽光......”

当时的ACG圈子大多受到国外文艺创作的影响,没有丝毫忌惮与自我审查。

作为一个只有圈内人才知道的小网站,B站自由创作的氛围尤为明显。

小如最初看到日本动漫的时候,会惊讶于作品内容和题材的宽松。

“真的很敢写,什么都敢画,我当时就觉得这种创作氛围真的非常好”。

B站的UP主们也是一样。小如很喜欢逛翻唱区。早期的时候,翻唱区有很多《河蟹你全家》这类的内容,“他们自己填词、改歌,去吐槽这些东西,”她回忆说,“以前B站还挺叛逆的。”

转一年,B站用户数达到了千万级,其中大多是中学、大学的年轻人。

曾经用来嘲弄权威的手段反被权威所用。

依然有网友前赴后继地重复上传这些视频,但随着B站审查机制越来越严格,能够成功发布的此类作品也寥寥无几。

我巴不得B站死

“现在很容易违禁,上传东西,后台审核非常久,一些敏感词语都不可以。”小如感慨道,“以前都没有这种,什么观点都可以说,也不会被人拿出来举报。”

可是他又觉得问题根源与B站无关。

“这个大环境,你不能让一个网站去承担它,”她逐渐接受改变的事实,“没有创作自由。”

属于B站和用户的侥幸变得越来越少。对很多老用户而言,这种变化难以接受。但改变越来越多地发生了。

亚文化的标签被打破,B站越发与主流融合,甚至反过来影响到主流社会。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后浪》发布前两周的一个晚上,正在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的小鲨鱼在自己的卧室,他打开B站,这一次是为了看北京大学的区块链公开课。一堂课结束,小鲨鱼关闭网页的那一刻,妈妈走了进来。电脑屏幕停留在B站首页,“动画”、“游戏”等标签引起了妈妈的不满。

“你在玩游戏吗?”妈妈质疑他。

“没有,我在上网课。”

妈妈将信将疑地走了。两周后,《后浪》刷屏,妈妈以为这不过是一个鼓励年轻人的正能量宣传片,她拿给小鲨鱼,两人一起看完了这个视频。

小鲨鱼告诉妈妈,这就是他之前上网课的网站。

从妈妈恍然大悟的表情,小鲨鱼才确信她真的相信了自己。

“至少我妈相信,这是一个正规的网站。”那是小鲨鱼第一次,让父母知道自己是一名B站的用户。

那一天,小鲨鱼对《后浪》是有好感的。

后来,他才发现在B站里大家对这个视频的观点并不友好。

视频里呈现的“年轻人生活”属于金字塔尖的年轻人;大量生活不如意,在网络世界寻求一隅以偏安的用户猛然发现,在B站影响力最大的宣传片里,丝毫找不到他们自己。

老用户依然叛逆,他们依然想要推倒一些被赐予光环、被神化的东西——这一次的对象换成了B站本身;而很多后来加入的年轻用户依然认为B站是自己心里最好的社区,他们极力维护B站,与外界和老用户的批评吵作一团。

小如并不喜欢这些,争吵的弹幕会打扰到她,逼得她只能在刷视频的时候关掉弹幕功能,这曾经是B站吸引她来此,并给予她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本科毕业三年,小如在南方某个一线城市工作。

闲暇时,她还是习惯逛逛B站,看些舞蹈、翻唱和明星鬼畜的视频。

偶尔她会在B站上直播打游戏,看的人不多,主要是几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大家在弹幕里吐槽她技术差。

就算过不了关,也比一个人玩要开心些。

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一些B站用户特别希望B站倒闭?”

“与其看着它越来越烂,不如趁早倒闭,保留一份曾经美好的样子。”这种观点并非少数。

还有人情绪激动,毫不遮掩地诅咒:“我巴不得B站死”!

“不能死啊!”看到这句话的小如反应激烈,她同样深感B站变化之大,很多过去吸引她的美好都不复存在,但她还是离不开。

“已经走出了二次元,死了我怎么办啊?”

这大概也是诸如此类青年的共同心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4bd7b1b56705827b9af9946ea670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