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隔20年,都会有一种能够代表一个社会的意志,
40-60年代的中国,时代的精神就是“活着”——无论多艰难,都要想尽办法生存下来。
60-80年代的中国,时代的精神就是“希望”——百废待兴,靠闯靠拼搏可以积累财富,创造明天。
刚刚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人世间》由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改编,
就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最好凝聚。
《人世间》讲述了一个五口人之家,
在那个年代,他们如何经历上山下乡,如何又经历下岗再就业,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而《人世间》的首播,
就拿下了周五黄金档同时段收视率第一名。
《人世间》的第1集到第4集的篇幅,
主要讲了由雷佳音,辛柏青,小宋佳饰演的周家三兄妹,如何经历贫瘠却又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逐渐走向中年时代的。
辛柏青饰演可靠忠厚的大哥,在建设兵团服役,
两年回家一次,是家里除了父亲,最有号召力的人。
小宋佳饰演的二姐,是最有主意,也最倔强的,
也是这一片最漂亮的姑娘,为了理想和爱情,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留在城区的安排,瞒着全家去了贵州的大山深处。
而三弟由雷佳音饰演,活泼机灵,是家里的老幺,最受宠,也最贪玩,
因为二姐代替自己去下乡,自己成了家里的独苗,继续留在城区的老家,照顾母亲。
整个1-2集主要交代了一家五口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建设的,
第一集的离别和第二集的中年时代,交代得非常快,没有太多的赘述,就将横跨十几年的家庭故事交代完毕。
而整整两集,不单讲了周家这个小家的巨大变化,
也讲述了那个时代下,发生的历史变化,在历史变化下被影响的小人物们。
《人世间》可谓是近几年“一片中产,富豪打天下”的现代剧中的一股清流,
在今天极少以工人为故事主人公的影视环境下,
《人世间》不但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工人之家的变迁,
更是毫不避讳地讲述了一个时代影响下,不同普通人命运的改变。
前4集,描绘最多的还是由雷佳音饰演的三弟,
他因为没能去下乡,所以留在了家里,伴随着他的长大,
他所生活的片区也经历了有头有脸的城区变成了好姑娘都嗤之以鼻的穷地方。
住在这里的人,经历几十年的变化,已经由城市中心变成了脏乱差的破落街区,
而住在这里的工人们,也大多是从事着体力劳动的工人,
原本以工人为荣的话语体系逐渐瓦解,而原本以建筑工人的子女为傲的社会地位,也在迅速下降。
老三作为留在家里的独子,是最能感受到这种城市变化下,这种普通人生活的改变,
起先在伐木场浑噩度日的老三,因为好友杀人被执行,陷入了人生的迷茫期,
几经辗转经熟人介绍去了酱油厂上班,
在这里,不单需要从事同样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经受新工厂改革所带来的不适应。
关于老三身份,地位的变迁,他的心理变化用了较大的篇幅来描述,
他从伐木场调往酱油厂,虽然工种变化,但社会地位仍然停滞不前,让他觊觎的是曾经姐姐暗恋者所工作的五金车间。
虽然只是厂跟厂的区别,但在待遇,前景,社会地位上都是大相径庭的,
而创作者也通过他人之口讲出了老三心里的疑虑:
作为工人出身的他来说,到底是实惠比较重要,还是体面更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以实惠为核心的价值观逐渐改变,取而代之是体面的工作,体面地生活。
而体面是当时离老三这种工人出身的人最远又最近的东西,
原因在于,他没有熟人或者亲戚可以托关系,
远在建设兵团的哥哥和远在重庆的父亲都无法给予他过多的帮助,
而近在于,和他从小住一个街巷的其它同龄人,因为裙带关系,而改变了自己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阶级上升一直是很多作品里避而不谈的问题,
而这部作品则避开了一家人如何别离,如何生活的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而把阶级,身份,自我这些在那个时代还很模糊的意识代入,
这种年代感与现代感的混合,让这部作品既有年代剧的厚重感,又有贴近今天生活的真实感。
而故事中心的老三,扮演者雷佳音,也是继黄渤,吴京之后,最有国民度的演员,
雷佳音近几年的作品密集度和题材的跨越,都让这位在《黄金大劫案》时期还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迅速积累了人气。
雷佳音的口碑都是通过一部部作品的优秀演技而积累起来的,
无论是《黄金大劫案》、《心花怒放》时期的混不吝痞子人设,
还是《异时空同居》这种双重人格的人设,
亦或是《功勋》、《人世间》这种带有年代气息的导弹专家,工人角色,
他都游刃有余。
而在接下来展开的故事线中,
老三这个角色也是整个周家的线索人物,他串起了一家五口的人生变迁,
《人世间》少了《乔家儿女》的那种嬉笑怒骂,家长里短,
没有酱油瓶倒了都不服的不成器父亲,更没有被多次出轨的咋呼小妹,也没有忍辱负重一心为家的大哥。
《人世间》的人物塑造都很平实,
没有大起大落式的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事件,都是遵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从外到里不断深挖,而没有为了增强人物的戏剧张力和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而建立一些对立,夸张的人际关系。
《人世间》更像是一首写给普通人的诗篇,它充满了更为真挚的理解和认可,
作品的内核是把工人身上的那种质朴,知命但不认命地执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与其说它是从下往上看的悲悯,不如说它多了一份从小处着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