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组40年前“偷拍”的老照片,我下决心停掉女儿所有的兴趣班

2022-04-06   现代与经典

原标题:看完这组40年前“偷拍”的老照片,我下决心停掉女儿所有的兴趣班

如何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我想首要条件是——他得真正享受过童年的快乐。

作者:番茄妈

来源:女儿派

上周,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在家写作业——作文《我的童年》。

我看着她坐在书桌前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半个小时就憋出了一句话:

“我的童年生活,十分的丰富多彩......”

我不由得感到头疼:“长这么大,你就没什么感到快乐、印象深刻的事吗?”

女儿也表示很委屈:

我天天不是被你带着去跳舞、弹古筝,就是在家里学习,最快乐的就是看动画片了...

对了,妈妈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呀,给我讲讲呗?

我天天不是被你带着去跳舞、弹古筝,就是在家里学习,最快乐的就是看动画片了...

对了,妈妈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呀,给我讲讲呗?

我不由得一愣,陷入了沉思... ...

说起我们那个时候的童年,虽然没有手机、电子产品,也没有Wi-Fi、网络游戏,但每天都过得那么逍遥自在。

下课时,我们三五成群、嬉戏游玩,玩弹珠、跳房子、绳圈在十个手指间不停地翻飞着;

简陋的娱乐设施下,孩子们踮起脚尖期待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格外灿烂;

女孩子们虽然穿着花花绿绿的小裙子,但“野”起来,一点也不比男生差;

她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不小心摔伤了,顶多就掉几颗金豆子,涂上红药水休息一会,又满血复活,加入疯玩的队伍。

孩子们奔跑在雨后的泥土上、青青的草地上,总是玩成泥猴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那时候,自行车还是稀罕玩意儿,骑上一辆二八自行车,我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最奢侈的,就是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游乐场。

几个人挤在小小的飞船上,虽然脸上写满了紧张,但心里却开出一朵朵明媚的花朵。

那个时候啊,总是特别容易满足,喊上几个要好的朋友,便可以充实、快乐的过一整天。

那时候的童年,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颜色,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精彩: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桃花一簇一簇的盛开;

孩子时而在大自然的芬芳里尽情地奔跑,时而坐着小船,轻轻推开春天的大门。

那个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明亮的,笑容是真心的,快乐是自然的;

肩并肩在湖边拍个照,年少时的友谊,总是格外珍贵,可以相伴很久很久;

夏天则是每个孩子最期盼,也最喜欢的季节。

不上课的日子,我们就撒丫子往野外跑,池塘边的榕树,声声的蝉鸣,甜滋滋的橘子汽水,勾起了全部的回忆。

海水清澈,鱼虾丰满,我们拿着渔网轻轻一捞,仿佛兜住了整个夏天。

周末相约去海边,晒得黝黑的皮肤,也挡不住我们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

最难忘的是放学路上1角钱一支的冰棍,清清凉凉,每一口都夹杂着回忆和甘甜。

那时候,没有冰可乐,也没有冰淇淋,每家每户都会亲手炮制独家酸梅汤,一口下去,口齿生津,桂花味悠长;

而到了秋天,又是另一种好颜色,别是一番风味在心头。

秋高气爽,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出游好时候。

孩子们坐上期待已久的大巴,一路欢声笑语,快活得好似出笼的小鸟;

在明媚的阳光下,大家尽情的奔跑、做游戏,美妙的歌声传到很远很远。

小男孩第一次来到天安门,抑制不住心中翻涌的自豪,那是他出生以来最骄傲的时刻;

关于冬天,最深刻的味道就是一串红灿灿的糖葫芦了吧。

那种细腻的甜夹杂着清爽的酸,就如轻快的音符,在舌尖上跳跃。

即使冻得脸蛋通红,也不忘套上棉袄,去外面撒欢儿;

那个时候,孩子们仿佛永远充满活力,生活总是特别充实、有趣。

放学之后,在茂密的树荫下,与小伙伴一起打打闹闹地写作业,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还有最美的日落,真羡慕这种小时候的纯真。

每次路过花花绿绿的路边摊,总是忍不住驻足,把兜里的零花钱数了又数;

戴上爸爸的军帽,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样,顺便在心中埋下小小的梦想。

那时候,总有大把可消磨的时光,我们对阅读总是格外有兴趣。

琳琅满目的小书摊前,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那个时候,大人们也没有加不完的班、开不完的会,他们总是格外有耐心,陪伴着孩子度过漫长又温柔的岁月。

清晨,和妈妈约会去跑步,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和路边的鸟儿说早安。

下午,再牵着妈妈的手去赶集,看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买点带回去。

一条横粱则承载起了所有关于爸爸的回忆,灵巧的车轮就像一对翅膀,带我到所有我梦想去的地方。

那时候,快乐总是简单而纯粹,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挂着无忧无虑的笑容。

就像李叔同在《忆儿时》里写的那样: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可是一晃40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们又是什么样呢?

他们奔波于各个兴趣班,连周末也被占得满满当当;

他们的童年,没有新鲜的泥土芬芳,而是被各种看起来高大上的英语、编程、围棋课充斥着...

明明花一般的年纪,却早早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在跑道上冲刺,许多看台上的学生却在下面“埋头冲刺”;

除去在校学习的时间,孩子们90%的闲暇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

他们要么困在狭小的房间里,日复一日的忙于学业,甚至压弯了脊梁......

要么捧着手机、平板玩游戏、刷短视频,有些孩子甚至一玩就是一整天;

不少孩子的大脑因此受到腐蚀、变得麻木不堪,生活也变得单调、封闭。

甚至还衍生了各种网瘾少年,为了游戏和父母吵架、自残、离家出走...

物质生活和科技在进步,可孩子们的世界却越来越窄... ...

现在的孩子们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活力和快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奕奕,像花朵一样在慢慢凋零... ...

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近视比例为35.6%,初中生71.1%,高中生则直线上升至80.5%;

同时,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超过10%,整体比例正逐年上升。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近视比例为35.6%,初中生71.1%,高中生则直线上升至80.5%;

同时,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超过10%,整体比例正逐年上升。

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根据中国儿童日常习惯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5000万儿童被列入超重或肥胖。

各大新闻中,青少年高血压、高血脂、脊椎病、糖尿病、心机梗塞等一系列身体问题更是频频被提及。

多少孩子,因为健康问题,让本来如朝霞般绚烂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严重的危险也在悄悄降临。

随着孩子们厌学、沉迷网络、自闭、情绪不稳定等信号的出现,中国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是亟待关注。

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也就是说,大约每4个孩子里,就有1个被检出有抑郁倾向。

不得不说,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盈,我们的孩子们的从身体到心理,都越发的脆弱。

想起之前特别流行的一个词“草莓族”,形容当代青少年在温室里长大,外表光鲜亮丽、鲜红可爱,却禁不起挤压、弱不禁风,稍有挫折就不堪一击。

一根轻飘飘的稻草,就能把孩子打倒在地;

一场稍微滂沱的风雨,就能把孩子彻底击溃。

一位心理咨询师在接待了几百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后,发出感慨:

“现在的孩子内心太空洞了,宛如一台台冰冷运行的机器;

我多想让他们知道,会爱、会痛、会失望、会玩、会失败、会创造,才是一个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

“现在的孩子内心太空洞了,宛如一台台冰冷运行的机器;

我多想让他们知道,会爱、会痛、会失望、会玩、会失败、会创造,才是一个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

是啊,造成孩子们身心脆弱的背后原因很复杂,可是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缺少真正的、充实又快乐的童年。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是苍白枯燥、单调乏味的,应该是天真无邪、鲜活灵动的。

想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童年还给孩子。

想到这里,我当下就做了一个决定。

我决定把女儿课余的兴趣班全部停掉,我想趁着还不晚,让女儿好好体验一下童年的快乐。

那个周末,我们全家人一起驱车去了郊区游玩,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澈而美丽。

我们找了一大块绿色的空地野餐,我看着女儿和她爸爸在不远处放起了风筝,肆意地在草地上奔跑着,脸上露出了久违地、发自肺腑的快乐。

那天回去的路上,我和女儿约定,平日里她在学校好好学习、认真写作业,以后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去一个新的目的地游玩,比如去爬山,去钓鱼,去湿地公园划船... ...

女儿也欣然接受。

就像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说的那样:

如果儿童时代没有无拘无束地玩耍过,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会快乐,也难以适应新环境。

我想,我们的孩子应该从课本、手机、IPAD中、从钢筋水泥的牢笼中走出来,走到阳光、森林、鲜花、小鸟、溪水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玩耍。

别带着孩子匆匆赶路了,放下繁忙的工作,用耐心的陪伴守护孩子的童真,陪她雨后观察蜗牛、饭后打打羽毛球、一起去市场买菜......

别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回忆起童年时光时,除了网课、作业、兴趣班和无尽的压抑之外一无所有。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真实的快乐和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