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钉子户张新国:不给6套房加1亿坚决不拆,挡道14年结局如何?

2022-06-07   胖鹅撩剧

原标题:上海钉子户张新国:不给6套房加1亿坚决不拆,挡道14年结局如何?

房屋拆迁,他开口就是六套房外带一亿元现金赔偿,多次协商无果,他居于路中央硬撑14年之久。

他就是“上海最牛钉子户”张新国。

记录时代印记,回忆经典瞬间,品鉴百味人生。本期子牙童趣数风流人物,和你一起看看张新国的故事。

为了子孙同堂,他花费20多万扩建房屋

张新国是个老上海人,老宅是在松江区的九亭,虽然不是市中心的位置,但也算得上是一个繁华的地带了。

张新国年轻的时候是建设公司的员工,平日里生活也过得去,家里孕育了一儿一女,共同住在那个老房子里,屋子虽小,可爱却没有减淡半分。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身边的子女们也渐渐长大,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作为老一辈的人,张新国并不想与自己的儿女们分开。

可是自家的房屋实在是太小了,小到住不下逐渐增加的家人数量,为了解决这件事情,张新国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房子给扩建一下。

可房屋就这么大,不管怎么改都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为了扩大自家的房屋面积,张新国又将隔壁家的宅基地也一起买了过来,此时的张新国可以使用的房屋面积已经达到了300多平方米了。

将前后的两个房屋连通了后,张新国又将房屋翻新了一下,顺便在原本楼层的高度上加盖了一层,从普通的民宅,变成了一个时尚的欧式小洋楼。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不管是儿子儿媳,还是女儿女婿都感到很满意。

房屋的改造前前后后花了张新国20万元左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万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就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房屋建成后,张新国的家一下子成了当地最气派的房子,不管是哪家哪户看到了张新国的房子都忍不住要夸赞一句,张新国也为自己拥有的这套房子感到骄傲。

可是这种骄傲的日子,张新国并没有过太久。

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拆除掉原本老旧的房屋,换上更加现代化的建筑,上海作为全国的一线城市,自然也需要做出改变。

突遇拆迁,引以为傲的房屋成了不甘的根源

2003年,上海市发布了新的城市规划政策,张新国所在的整片区域都需要拆除重建。

拆迁是个好消息,周围城区的老上海人拆迁后获得了一笔巨款的同时,还能获得好几套房子,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张新国也格外的兴奋。

可是等到拆迁政策落下来后,张新国傻眼了。

当时出台的政策并非是按照房屋的实际面积来赔偿的,而是看宅基地证书上标注的面积,这也就是说张新国花了重金加盖的面积是不算入拆迁赔偿的。

一旦张新国决定签订拆迁的协议,那也就代表着他所能获得的赔偿就会和周围的邻居们一样多。

而这只是张新国不满的其中一点,另一个原因则是当时拆迁的安置房是按照家里的男丁数量来分配的。

张新国当时的邻居家有一个已经走失了很多年的儿子,早已经没有了消息,只是因为名字还在户口簿上登记着,就能多分配两套房屋。

可是轮到张新国,自家的女儿还在和自己一起住,可是分房子的时候却没有她的份,最多就是一个多子女的补偿房。

自己多花了钱,赔偿款还比别人家的少,张新国的内心感到格外的不平衡,家里的子女也因为拆迁的政策吵得不可开交。

越想越气的张新国决定去找当地的拆迁办和开发商商谈,可最后自然是没有结果的,政策是如此,开发商和拆迁办也不愿意开这个头,张新国只能败兴而归。

可是张新国并没有死心,他掏出了岳父留下来的宅基地证明,以及五十年代岳父的弟弟转让给他的宅基地证明去法院认证,希望能多得到一些赔偿。

可是法院只认可前一份的证明,后面的那一份因为时间太过于久远,无法查证,不具备法律效应。

一遍一遍的查证,可得到的都是对他不好的消息。

张新国的内心焦急不堪,拆迁的工作却不能停下来,一户接着一户都安排妥当后,开发商将所有人都聚集起来签合同,万事不顺的张新国自然也是其中一位。

周围的邻居都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邻居越开心,张新国的内心就越苦涩,于是在集会上,张新国说出不给一亿的赔偿款外带六套房子就绝对不会拆,随后离开了现场。

这种要求别说是在当时了,就是现在也是一个不可能满足的需求。

可张新国的话已经放下了,再让他收回来面子上就有些放不开了,哪怕是之后开发商继续找人来和张新国协商,依旧没有收回之前的话。

见张新国铁了心的不愿意搬走,工程一直拖着也不是个事,开发商最终决定,绕开张新国一家,把路继续修下去。

就这样,张新国看着这周围的邻居们一个接一个地搬走,房子一栋接一栋的拆除。

那段日子里,张新国家的窗户都无法打开,厚重的灰尘紧密地覆盖在玻璃上,最开始张新国还会去擦拭一下,后来也就听之任之了。

房子拆完了,也就开始修路了,施工的声音让张新国在深夜难以入睡。

最让他不好受的是,他的房屋刚好是在道路的最中间,原本四车道的道路,到了张新国一家的位置时,就只有两车道的宽度了,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车辆堵塞在张新国家门口。

一堵车,人的脾气就会烦躁,一烦躁就会忍不住按喇叭,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像是在张新国的家门口开了一场风味别致的音乐会一样,让人不得安宁。

硬抗14年,房屋终拆除

日子久了,张新国的内心也开始有了些动摇,家里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几个老人也在这里住着。

光是鸣笛就已经让家里人不好受了,这个地方还老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一次两次不算什么,最让张新国有些难忘的是,一次夜间驶来的汽车,因为视野不好,一不留神撞到了门前的房子上。

修补房子是小,老是这样让张新国的内心也有些不安,他总感觉对不起那些在这里出事的司机。

可是拆迁工作已经结束了,开发商和拆迁办的人也已经离开了,钉在这里这么多年的张新国也曾找到相关部门寻找解决方案,但是处理的方式比较冷淡。

见到相关部门对待自己的态度,让张新国也生了一肚子气,现在的他已经不在乎赔偿多少了,只是想要争一口气罢了。

好在哪怕是张新国在这里当钉子户这么多年,也没有人来断他的水电,甚至网络都是通畅的,正常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干扰。

时间一直到2017年,新上任的拆迁办主任陆辉解决了这个问题,陆辉第一次接触到张新国的时候,张新国本人还是比较抵触的,他对于这些相关部门并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陆辉并没有与张新国商谈关于拆迁的事情,只是不断地唠家常,交流感情,二人熟悉了之后再谈论要不要搬离的问题。

这些年里,张新国也打听到了很多不愿意拆迁的钉子户,最后没有谁能占到便宜,所以他也就同意了陆辉的建议,按照之前拆迁的政策重新签订了协议。

坚持了14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2003年的那个下午,只是此时的张新国早已没了心里的不甘,有的只是放松和洒脱。

本期故事已经结束了,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