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自抒言意
2022年的九月,在上海阴雨绵绵的秋天时节,我一个人前往了浦东美术馆。去年在上海,这座地标建筑还并没有成为陆家嘴那一侧闪烁灯牌的其中之一,但如今,作为上海新的文化地标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到访于此。
浦东美术馆于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从陆家嘴地铁站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从玻璃幕墙的入口进入,即感受到巨大空间的震撼感。建筑占地六层,设有13个展厅和一个屋顶露台。内部,采用标准的混凝土极简主义,但暖色调的灯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一点,创造了某种程度上和建筑的亲近感。
灯光的作用在建筑中不可被忽视。聚光灯被用于所有画廊,根据艺术品的需要,设计混合了聚光灯、泛光灯、椭圆形泛光灯和洗墙器的光分布,以实现不同的光效果。重点灯突出了艺术作品,而洗墙效果照亮了空间,而不会让多余的光线淹没空间。
灯光的设计在空间内是独具匠心的,配合开窗和玻璃幕墙的设计。这座四层楼高的白色花岗岩建筑带有两个大玻璃墙部分。从内,可以远眺黄浦江岸的绝美景色。作为取景框将多种立面一览无遗。从河对岸的外滩,可以窥见内部的混凝土墙面和画作的搭配。高反射玻璃还将河流的美景反射到博物馆上,营造出对周围环境的归属感。一座天桥将这座建筑连接到黄浦江岸边。灯光点亮了这条河上标志性建筑中的展览空间。
这两块垂直的屏幕标志,一个在博物馆上方,另一个在通风塔顶部,在夜间通过激光束连接在一起,在博物馆上方形成交叉的光线。外滩一侧的西侧屏风被设计为“21世纪艺术的见证”。它是一个变化的双层玻璃立面,有镜子和投影,形状像一个长矩形单元。屏幕将是一个大型镜子画廊,固定在两层叠加的地板上。白天,外滩的西侧屏幕将是安装空间或表演空间。至于晚上,屏幕将被作为展示空间,投放各种LED平面设计。
屋顶的设计,除了顶部的玻璃屏幕,还作为公共属性更强的餐厅被大众使用着。整体覆盖着温暖的白色花岗岩,沉入水中,照亮了立面的色调。博物馆的餐厅位于河上高耸的凉廊上,为游客提供外滩及其船只的全景。通过一组高大的树木,形成了一个V形线性花园,在视觉和物理上与相邻的塔楼隔开,在场地周围形成了一个厚厚的深色框架,并在整个空间周围产生了气流。景观、石场、前院、露台和海滨步道将以当代雕塑和艺术作品为特色,日夜照明。
博物馆的材料选择也尽数体现了让对细节的考究,该地区的石头表面大小不一,纹理为雨滴图案,起到轻微的防滑浮雕作用。整个结构使用的锐角将衬有金属,以进一步定义其锐度。顶层的房间以及中庭的展览空间将采用微型棚屋提供的自然头顶照明。除了人造光,该公司还增加了窗户,为游客提供了邻近城市的景观。
再谈到展品,展览涵盖了中国和国际的古典和当代艺术,经常同时进行,这可以让博物馆度过一个真正兼收并蓄的下午。与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合作,期待大型视觉/装置艺术活动——从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艺术家到西方大炮,再到中国当代舞台上的知名人士。我到达的那日,恰逢徐冰的展览。依稀记得21年的冬天,也在北京见过相同的场景。
《引力剧场》作为一件史无前例的装置奇观,并非只是简单地被“放置于”展览空间当中,而是完美运用了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的绝佳空间特性,在挑高超过30米的展厅内部形成一个从高处垂向地面的巨型文字漩涡。受引力影响,文字被拉伸变形,并经展厅底部巨大镜面反射,凸显出作品与空间相互“穿透”的纵深感。
作品中“英文书法”的原文本,摘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著作《哲学研究》。他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提示出语言的使用给人类所带来的认知误区。徐冰认为:“作品中使用的“透视法”作为一种我们描述世界的语言,如同其他所有的语言,都是我们的思维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而我们的思维也因被各种语言所塑造,它必定带有盲点。”
和作品文本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引力剧场》的名字同样有多层深意。“引力”描述了作品的形态与其镜像共同形成的“虫洞模型”,而“剧场”则呈现出空间多楼层、多角度所展示的戏剧性观展体验。徐冰将宇宙物质间的“纠缠现象”作为这部作品的造型依据,引发大家对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纠缠、角力、拉扯及相互影响的思考。
围绕主体作品,展览还在地下一层公共区域展出了一系列配套作品。这些辅助作品在具有一定艺术独立性的同时,也为观众对《引力剧场》的解读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角度。
正如开幕日那天的祝福语所呈现的,“我们相信,居民和游客都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个城市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还能通过让他们的精神体验成为上海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在文化上丰富他们的生活。这座美术馆,将成为艺术的学习空间、旅游目的地、城市生活的休息场所和学术论坛,同时举办国际领先画廊和博物馆的杰作和艺术作品展览。通过为所有人创造一个空间,鼓励城市的灵活性,我们将成为促进全球合作的主要力量;我们寻求向世界敞开怀抱,拥抱未来,鼓励中西文化互动与交流。”
国内
建筑游记.借建筑师童寯展游外滩源
建筑游记.弥勒和临沧
建筑游记丨南京·张雷工作室踏访
建筑游记.上海图书馆东馆
建筑游记.深圳福田
建筑游记.上海保利大剧院
建筑游记.上海天文馆
建筑游记.天目里
建筑游记.秦皇岛阿那亚
建筑游记.沙丘美术馆
建筑游记.龙美术馆
建筑游记.沈阳的老建筑
建筑游记.上海
建筑游记.北京
建筑游记.上海滨江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游记.阿那亚社区
国外
建筑游记.施罗德住宅
建筑游记.江户东京建物园
建筑游记.迪拜世博日本馆
建筑游记.毕尔巴鄂
建筑游记.西班牙葡萄牙都市狂想
建筑游记.爱尔兰
建筑游记.芝加哥摩天大楼
建筑游记.纽约知名建筑
建筑游记. 欧洲集市篇丨你不知道的小众“菜市场”
建筑游记.意大利小众城镇
建筑游记.克罗地亚
建筑游记.亚琛圣体教堂
建筑游记.布拉格
建筑游记.纽约(小众博物馆)
建筑游记.让.努维尔的建筑
建筑游记.丹麦小众城镇们(上)
建筑游记.丹麦小众城镇们(下)
建筑游记.墨西哥巴拉干的建筑
建筑游记.西扎的建筑
建筑游记.东京的美术馆
建筑游记.米兰的博物馆
建筑游记.冰岛的教堂
建筑游记.塔斯马尼亚(下)
建筑游记.哥本哈根的现代童话
建筑游记.西班牙
建筑游记.阿布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