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的方式里,藏着一个人的格局

2023-12-13     洞见

原标题:花钱的方式里,藏着一个人的格局

花钱的方式里,藏着一个人的格局

金钱和时间流向哪儿,

你的人生就会走向哪儿。

作者:洞见MK

比尔·盖茨说过:“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

同样的一笔钱,在不同人的手里,却有了不同的流向和价值。

有人大手一挥,花得随心所欲;

有人盲目跟风,冲动之下就刷卡消费;

也有人省吃俭用,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衡量性价比……

钱,是一面镜子。

花钱的方式里,折射出了一个人的见识、眼界和层次。

1

认知低的人,都陷入了消费陷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是世界级的研究“贫困问题”的专家。

他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讲过穷人帕克的故事。

帕克是生活在印尼的一个普通农民,他家境很穷,有时候两天才能吃上一顿饭。

因此,帕克的身体极度虚弱,既干不了活,也赚不了钱。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的孩子们要么辍学打工,要么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

然而,当阿比吉特到帕克家拜访时,却对眼前的景象大吃一惊。

帕克的屋子里,竟然摆放着一台电视机、DVD机和移动电话,角落里还有一些茶叶和咖啡。

阿比吉特百思不解,有钱为什么不先填饱肚子,而是买这些又贵又没用的东西?

帕克告诉他说:“我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

阿比吉特劝说帕克,可以把钱留着养身体,或者供孩子读书。

可帕克还是没听进去,有了一点点闲钱,就拿去消遣。

后来他才发现,帕克并不是个例,这片土地上的穷人,大多如此。

最终,阿比吉特得出了一个结论:

人之所以穷,往往不是因为收入的问题,而是因为认知太低。

很多人在消费的时候,完全毫无理性。

他们不了解自己最需要什么,也从不考虑回报比,所以才会一次次地陷入消费陷阱。

同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贫穷的印尼,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把“及时享乐”奉为圭臬,把“犒劳自己”放在首位。

于是什么时髦就追赶什么,什幺小众就消费什么。

今天去喝一杯联名的奶茶,明天去购入一部某品牌最新推出的手机。

不知不觉,把钱花得个精光,却没能为自己带来些增长性的价值。

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决定贫富差距的,是认知水平的高低。”

越是没钱的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

珍惜手里的每一笔资金,慎重考虑每一笔支出的性价比。

把钱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不冲动,不盲从,这才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清醒。

2

眼界远的人,都懂得节制花钱

著名理财师大卫·巴赫说:“与钱有关的问题,通常不在于收入太少,而在于开销太多。”

一个人没钱,往往是因为眼界太窄,缺乏长远的支出规划。

未雨绸缪,强制储蓄,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困境。

看过这样一期TED演讲。

演讲的女孩叫孙玲,十几岁时就进了工厂,每个月收入只有两千。

其他女同事工资一到手,要么拿去消费,要么就攒着作嫁妆。

但孙玲却志向远大,不甘心在厂里待一辈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对计算机软件学习有了兴趣。

然而,培训费用十分昂贵,她连第一期费用都负担不起。

但经过再三思考之后,孙玲开始下定决心攒钱。

她制定了严格的支出计划,一餐一饭都吃得很简单,衣服首饰也不再买。

没过多久,她就攒下了三万块。

她把这些钱全部拿去报班,学成之后,成功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后来,她又继续一边攒钱,一边花钱投资自己。

先是提升技能、学习英语、后又到了一所美国大学进修。

几年后,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孙玲进入了纽约一家互联网公司,年收入高达百万。

而当初那些在工厂的同事,仍旧在被困在原地打转。

正是因为把钱花对了地方,孙玲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的逆袭。

日本经济学者野口真人,曾提出过“三个钱包”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钱包,分别用于消费、投资和投机。

消费,就是花钱满足个人享乐的欲望。

投机,就是做花钱赚大运,如买彩票、收藏艺术品等。

投资就是先付出一部分成本,就能获得长期回报的事情,比如把钱花在提升自我、子女教育上。

真正的高手,都具备远见思维,会组合使用三个钱包。

最佳的花钱原则就是“一多一少一适度”。

少投机、多投资,适当消费。

奢侈无用的东西,能省则省;充实自己的事情,该花就花。

把钱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你就能在未来获得无限的回馈。

3

格局大的人,都把钱花对了地方

作家何权峰说:“一个人花钱的方式,多少决定了他将来所能达到的高度。”

按照花钱的方式,可以把人分成三个层次。

处于底层的人,乱花钱,想到什么买什么。

只追求眼前的短暂快乐,没有留下备用金,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第二层的人,能存钱,紧巴巴地捂着自己的口袋。

虽然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却错过了更多的体验,从未真正地活在当下。

第三层的人,会花钱,能把钱花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让钱生钱,利滚利,不断为自己增值,拥有更加丰富、开阔的人生。

听过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就像是一个水池里的水,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流走。”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流出去的钱,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性价比。

1. 把钱花在健康上:

你注意到过身边的“健康陷阱”吗?

很多人只顾着拼命赚钱,平时毫不在乎身体状况,等小问题熬成了大毛病,才去补救。

往往一下子,就掏空了大半辈子的积蓄。

健康上的钱,早花叫投资,晚花是消费。

身体养护方面,我们一定不能抠门。

可以成立一个健康账户,定期向其中投放资金,用于健身、体检、治病等方面。

2. 把钱花在关系上: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有人帮才能走得更远。”

金钱是生着羽翼的东西,把它放出去,才能带回更多。

在自己发达之际,分出去一杯羹;或在他人危难之时,拉人一把。

别人也会把你的好记在心里,在未来某天加倍回赠于你。

你今天在人脉上花的钱,都会成为未来助力自己攀登的阶梯。

3. 把钱花在成长上:

俞敏洪曾说过:“与其有钱,不如值钱。”

投资赚钱的能力,比存下100万更重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现在的看家本领,可能几年内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若想不被淘汰,必须进化自己的能力。

深耕自己,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你的价值和收入才会水涨船高。

刘润曾说:一个人对钱的认知,会影响他的选择,并最终决定他的命运。

金钱和时间流向哪儿,你的人生就会走向哪儿。

盲目消费,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和无聊;

合理规划,投资得当,把钱花对了地方,你才能收获不间断的惊喜和成长。

点个赞吧 ,与朋友共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36b0e2183745bb525f683743c86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