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是如何利用光线,在电影中营造空间的?

2022-10-17   依的蔷薇

原标题:李安导演是如何利用光线,在电影中营造空间的?

电影中光线和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同时也可以在二维的银幕上创造和表达出具有三维立体特质的造型效果。

在电影画面中,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光进行划分,从光源上来看,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从光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硬光和软光;从光的主次上来看,可分为主光和补光;从光的方位来看,水平方向上可分为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平角光、顶光和底光。

在电影画面中,通常是多种光的共同作用,共同营造出绚丽多彩的光影空间。在李安导演的电影中,光线总是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空间氛围。

《推手》20:01处,李安导演利用光源的不同,营造出两种冷暖对比的空间氛围。在同一画面中位于前景中的朱父使用的主光源为室外呈白色的冷光源,光线从人物的左侧直射到右侧,在人物面部右侧形成阴影区域,使得人物整个面部形成了明亮与阴影两部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增强了人物造型的立体感。

而后景中位于房屋二楼的室内空间,主光源则是呈黄色的暖光源,这一暖一冷营造了两种不同的空间氛围。室外的朱父满面愁容地吸着烟,排解内心的苦闷情绪,与室内儿媳妇和孙子玩耍的温馨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在这个镜头中,

李安导演还巧妙地运用抒情蒙太奇手法,

前一个镜头为月亮的大特写,反打镜头中则是朱父抬头望月的悲伤神情,这正反打镜头强化了朱父孤独苦闷的心境,抒发了朱父的思乡情怀。

除此之外,电影中有一场儿子从警局接父亲回家的戏,导演运用逆光的拍摄方式,使画面整体处于阴影之中,将人物压抑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淋漓尽致。

《理智与情感》中,李安导演一方面通过自然光,主要运用日光、天空光呈现了英国古典庄园的美景,另一方面在室内场景中,多采用自然光与人工光相配合的布光方式。

人工光主要运用烛光来营造空间氛围。如影片1:23:55处,玛丽安正在画面左侧的烛光下给威洛比写信,左侧昏黄的光线照在玛丽安的脸上,使得玛丽安处于画面中较亮的光线下,而位于后景中的爱莲娜,因为距离光源较远,则处于相对较暗的光线下,一明一暗两种不同的光线,分别表达了妹妹玛丽安对于爱情的感性态度和姐姐爱莲娜对于爱情的理性态度。

在表现室外戏份时,李安导演多采用明亮的光线来表现美丽的风景,欢乐的气氛,但有时也会运用阴暗的光线来表现人物的伤心的情绪。

比如在表现玛丽安失恋的场景中,伴随着狂风暴雨以及阴暗的光线来表现玛丽安内心的痛苦。运用光线的明暗反差可有效增强画面空间感,如《推手》中,朱父离家出走后,儿子晓生打开父亲曾住的房门,站在门口处。

画面中背景光亮度大,而前景中的人物在逆光拍摄下,处于黑暗之中,致使观众看不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只能看清人物的轮廓,从而前后景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反差,层次分明,有效地将人物与背景分离开来,增强了画面空间感。

《卧虎藏龙》中有几场重要的打戏也都是在黑夜中进行拍摄的,无论是城墙下的飞檐走壁,还是黄土岗上众人的大混战,又或者是李慕白和玉娇龙在古寺的打斗,相比于在明亮的白天拍摄,夜晚拍摄,无疑对光的运用更加困难。

例如,在黄土岗上众人大混战的场景中,由于是在夜间拍摄,画面呈现上以低调光为主,同时将人物的面部用主光照亮,与黑暗的背景环境形成反差,这不仅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身上,

烘托了打斗的紧张氛围,还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立体感与画面空间感。

影片44:11处,在李慕白和玉娇龙古寺打斗的一场戏中,烛光透过窗格照射进来,在人物以及墙壁上留下光斑,同时通过补光在背景墙上的铜像上留下多处的反光点,与前景中的较亮的人物面部形成对比,将背景与人物区别开来,从而营造了画面的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