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这场中年女演员的困境突围和她近年来在影视作品中饰演的角色无形间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在影视作品中她在不停寻找作为女性的自我,在现实中,她也在寻找,慢慢摸索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定位与转型之路。
来源:娱匠(yujiangmedia);作者:小豆子;编辑:小飚
原本定档于8月9日的《送我上青云》最终改档至8月16日正式上映。
这部由新人导演滕丛丛、姚晨主演和监制的电影,因女性题材和别样类型,在点映阶段受到了关注。
8月11日,姚晨回应知名博主的“硬核开车言论”得到了女性群体热烈的响应。
回顾近两年,无论是《都挺好》中经济独立、事业成功的苏明玉,还是《找到你》中作为律师、拼尽全力争夺孩子抚养权的职场妈妈李捷,抑或是如今《送你上青云》中的盛男,都成功塑造和固化姚晨独立、自信、干练的女性形象。
在为这些影视作品做宣发的过程中,她偶尔会就这些角色发表相关的女性主义观点,进一步增加了女性观众对她的好感。
腾讯对她的评价是独立、自信、坚韧、成功的女性代表。但在腾讯邀请她去做的那场女性力量系列的星空演讲上,她却诚实地道出作为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
年近四十的她逃脱不了的是中年女演员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共同危机,她明白女演员人到中年的艰难,题材的局限极大束缚了她们的发挥空间,但她没有坐以待毙,她在竭尽全力去寻找、书写、演绎当代女性故事。
有趣的是,现实中这场中年女演员的困境突围和她近年来在影视作品中饰演的角色无形间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在影视作品中她在不停寻找作为女性的自我,在现实中,她也在寻找,慢慢摸索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定位与转型之路。
中年女演员,难!
半个月前的First影展上,《送我上青云》露了个脸,受邀参展“特别放送”。
《送我上青云》
但对于这一届的First影展,更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海清“不太聪明的亚子”。她为中年女演员的尴尬发声让“中年女演员身陷困境”这一话题再次引爆舆论。
女演员的中年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了。去年姚晨《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演讲就曾在全网发酵。
杨蓉、王媛可、任素汐在综艺节目上则恳求导演给“30+”、“40+”的女演员多一些机会。焦俊艳在真人秀节目中难掩自己的焦虑,无奈感叹30岁女演员的现状,“试戏像棵菜一样被人挑选,嫌你老了,不够新鲜。”
中年女演员的困境是双重的,一重来自年龄,一重来自性别。
年龄在演艺行业无疑是更为敏感的存在,娱乐圈受众“喜新厌旧”的特性和更新换代之高频都让身处其中的人时刻深切感受到“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流量经济时代中年女演员在年轻小花面前显然不具备优势。同时,她们还要承受源于性别的压力。生育和工作,女性的内在性和超越性在不停撕扯。
姚晨也曾面临生育和事业的冲突。在其自述演讲中,曾经因为两个孩子的到来耽搁了近五年的演艺事业。
生育和拍戏,相似的一点在于都需要大量集中的时间,它不允许被碎片化分割,一旦开启其中的某一项,必然要全身心地投入与付出,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往往难以兼顾。生育就像给演艺事业按下暂停键,重新回来才恍然惊觉潮来潮往,已不是当年模样,前浪早已被拍死在沙滩上。
由姚晨主演、去年上映的电影《找到你》,以一种谜题式的结构展开,表现的是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两种身份的对立。
《找到你》
电影最终矛盾以某种方式和解了,然而这只是存在于影视作品中的理想主义,这道谜题最终无解。家庭和事业的冲突依旧存在。
在多个场合,女演员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对此,姚晨坦言,无法平衡。
而整体的环境对这一群体也并不友好。题材的单一化与模式化是中年女演员上行的极大阻力。
留给中年女演员的主流选择大多逃不出这几种:甜腻的都市恋爱剧,冻龄扮嫩不愿老去;剪不断、理还乱的伦理剧,为家庭琐事所扰、与媳妇或婆婆等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吵吵嚷嚷的教育剧,每天在更年期与青春期三百回合冲撞中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
演员赵立新曾发微博慨叹国内一些优秀的中年女演员只能出演一些妈妈、婆婆的角色。中年女演员的真正危机并不是“无戏可演”,而是她们的荧幕形象更多是配角式的存在,故事的书写很少以她们为中心。
她们的欲望更多是以家庭、孩子、丈夫为驱动力,而鲜少是出于自我的欲望。即便是披着“大女主”外衣的戏,同样也是以男性为驱动力。也因此,她们或难以引起共鸣,或容易被忽略。
《送我上青云》,是关于一个卵巢癌变女子向死而生的故事,女性观众对这样的故事是饥渴的,因为它将焦点回归到女性本身。正如学者梁鸿所说:“这应该是华语电影上第一次如此自然、真挚又多向地表达女性身体的欲望。”这是女性自我的欲望之一。
中年女演员也需要自我寻找
回看姚晨的演艺生涯,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幸运的人。
出演的第一部喜剧《武林外传》就是中国喜剧黄金年代最佳作品之一,时隔十年依旧是广大网友的表情包源泉,2009年出演的谍战剧《潜伏》目前为止仍是中国谍战剧的巅峰。郭芙蓉、翠平这些形象几乎是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
而当微博平台兴起时,她又因为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被封为“微博女王”,凭副业再次爆红。在《十三邀》与许知远“尬聊”时,后者对她成功的评价隐约透着一丝“这是赶上好运气”的意味。
年轻时,她很少主动,因为似乎不需要。她天生的外形和饰演的角色就极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次访谈中,她表示“她是一个被命运选择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不肯轻易低头的“理想主义者”,她对盛男的评价是“女版孙悟空”,她对自我的评价亦如是。
大环境的不景气、女性故事的匮乏让她想更主动去寻找这些故事。“我想更主动地去创造角色。当市场还没能让我足够选择之际,那就自己去找解决之道。”
2016年,姚晨决定离开原有的经纪公司,和先生共同创办了坏兔子影业公司。
对于中年女演员这个社会角色,她仍存在困惑,偶然的几次机会,在公众平台上,她发出了疑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问我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却没有人问我先生这个问题?却没想到得到了女性同胞们的热烈回应。她意识到,女性是有表达自我欲望的。她们需要一个出口。
她开始有意地关注现代女性故事文本,在 First 影展的创投会上,她作为评委发现了《送我上青云》这个不错的脚本,决定投资。最终,《送我上青云》由坏兔子影视公司出品,由她当主演和监制。
媒体对滕丛丛和姚晨这样的“合璧”总是视为是后者对前者的扶持。对此,大姚不赞成也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不存在所谓的扶持,导演和演员彼此都需要相互成就,共同目标都是把电影做得更好。
的确,青年导演也存在自己的困境。年轻有时候也并非优势,它是没有经验的代名词。无论是资本的积累、能力的积淀都让人不信任,青年导演的行业地位与持有资源使其与在圈内有一定沉淀的成熟中年女演员之间本身就存在壁垒。
某种程度上,市场所呈现的题材同质化现状也归因于渠道的瘫痪。很多好的故事无法落地。
中年女演员的优势在于在圈内多年拥有了一定的资源与号召力。近些年,她们当中不乏有进军导演、制片人的例子。
赵薇曾担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导演,章子怡曾担任《非常完美》等影片的制片人,她们在往影视链条上的其他环节延展,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姚晨和滕丛丛之间刚好形成了一种互补。滕丛丛需要资金的支持,也需要成熟的演员加持,姚晨则为这样的角色着迷。
当独立女性故事题材还不是市场上的主流时,它们似乎集体隐匿时,她决定自己去寻找与讲述。这样的角色是她想表达的。而这一主动寻找的举动也是独立女性有的姿态,而非像灰姑娘一样坐等援救。
电影名字《送我上青云》,源自《红楼梦》薛宝钗所作之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大多数人都有后半句的野心,渴望并等待“好风”的到来。在惯常的认知中,好风不可多得,它是机遇,是成败的关键。因而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
两个月前,姚晨曾深夜发博表示“很想念盛男”,微博末尾,她说“等不来风,就自己上青云”。这也是她应对女演员中年危机最生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