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为你好”,为何孩子却嫌你唠叨?试试变成“成长合伙人”

2022-09-29     京妈说

原标题:明明是“为你好”,为何孩子却嫌你唠叨?试试变成“成长合伙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中小学生网民表示,不希望成年人总是跟他们唠叨。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交到了新朋友,开始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同时也渴望更多的自由。

于是他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不再喜欢粘着妈妈,开始不那么喜欢之前和妈妈那种甜腻的亲密关系,而是渴望新型的亲子关系。

重建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成长合伙人”

记得儿子上小学后的那段时间,我送他上学,到学校门口,我还像送他上幼儿园一样,甜甜的说一句“宝贝,再见”!

他立马回过头来告诉我:“妈妈,你不能再叫我宝贝了,我都是小学生了,会被同学笑话的。”

突然我才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喜欢粘着妈妈、离不开妈妈的小豆包了。

“成长合伙人”这个词是我在《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书中看到的,意思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议并制定学业目标,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家长提供各类支持,包括资源、时间和技术支持。

孩子长了,会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也希望爸爸妈妈不再把自己当小宝宝看,事事命令、事事代办,而是希望和自己做“合伙人”,平等独立,可以商量,一起奋斗。

成为孩子的“成长合伙人”,管好3件事放手3件事

先来说说,应该管好哪3件事?

首先是阅读。这是孩子认识世界、触摸人生的钥匙,也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但需要从小养成。那父母就需要手把手把这把钥匙交到孩子手里,并教他学会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是运动。运动的好处很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在阳光下奔跑,在户外挥洒汗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都有好处,和同学朋友一起玩,还有助提升合作和团队意识。

因此,除监督孩子的学习外,也要适当帮孩子安排些户外运动。

第三是交友。对孩子来说,朋友也是一笔财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甚至超过父母。

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除了从小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外,也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意观察和甄别,并在关键时刻给孩子做出提醒。

养育孩子很有学问,小时候侧重于养,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则更侧重育,帮孩子锻炼各种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父母逐渐放手一些事情,就比如想要成为孩子合伙人,这3件事就要学会放手。

第一是生活细节。

我儿子现在才二年级,生活方面就已经经常自己做主了,穿什么样的衣服、选什么样的写字等,小女孩发育的快,可能在幼儿园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了,那我们不妨逐渐放手,让他自己做主,有意的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二是陪写作业。

到底陪不陪孩子写作业?这个问题刚和朋友讨论过。

我个人觉得在孩子习惯养成的阶段,可以适当的盯着点写,以便纠正些不良的习惯。

但如果习惯已经养成了,孩子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或者孩子要求自己写作业,那就要学会放手,因为孩子也需要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

第三是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的喜好都不一样,但只要是合理的、健康的,就应该给孩子一份自由。

比如你特别想让孩子学钢琴,但孩子只想学架子鼓,那就没必要非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爱好,可以先报个试听课,让他体验感受一下。

我们作为父母,经常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各种越界,很少去想这样的“为你好”是否真的为了孩子好?

你家孩子在上学后,有哪些明显的变化?也欢迎来分享你的经验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2bb41406104d7a0000f00929958a7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