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总是能勾起人的无数回忆。
亲情,友情,爱情,乃至童年,各种情愫都极有可能在听到老歌的一瞬间喷薄而出。
坦言,这首《恋曲1990》比我的年龄还大,由中国的鲍勃迪伦,也就是音乐教父罗大佑演唱。
其实已经很明了了,这首歌就是要讲爱情,所谓恋曲。既不同于史诗,没有那种磅礴大气,又不同于摇滚的那种狂热。
甚至它跟一般的情歌都不同,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潮水般翻涌的爱意,只有一种轻描淡写,里面还充斥着哀愁。
“乌溜溜的黑眼珠 和你的哀愁
怎么也难忘记你 容颜的转变”
不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对一个姑娘的爱意就已经体现出来。
更多人对这首歌的欣赏,早已超越了这首歌曲本身。有的人说:
“第一次学这首歌是初中,我们音乐老师教的,记得,她真漂亮。”
其实令我们难以释怀的,是当时稀里糊涂,而如今耿耿于怀的青春。
人生苦短,几十年一晃而过,其中有多少难舍难分,多少离愁别恨,其实最后都轻飘飘而过。
罗大佑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用这种轻描淡写的曲风,就把一代人的内心给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刻画出的这种情愫又有延续性和共通性,所以才能持久不懈,为代代人传唱。
有的人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听到这首歌泪目。”
平日坚强的人,会被一首小小的歌感动,因为它有强大的魔力,这种强大的能力就是共情。
他唱的东西,和我们听的东西,配合到一起,默契了,这就是共情。
罗大佑想表达的东西,也是不是什么复杂的感情,而是简简单单的爱,爱而不得的哀愁,也许我们的青春里都体会过。
那份遗憾,我们埋藏在心底,只在无人的深夜,靠一首歌来融化我们内心的壁垒,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