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生来就是汉献帝,唐昭宗却是把自己玩成了汉献帝;人家汉献帝好歹也混了个善终,唐昭宗却被人当众砍死了。而这个悲剧的根源,竟然是唐昭宗太有雄心壮志了。
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
唐朝历史上有两对混账父子,一对是唐穆宗、唐敬宗,另一对就是唐懿宗和唐僖宗。尤其是“大唐国足”唐僖宗,这小伙儿一生致力于玩乐,最后把自己玩成了流浪汉,年仅26岁就把自己玩崩了。
唐僖宗玩心太重,直到临死才发现“忘了”生儿子,于是21岁的李晔在宦官杨复恭的拥立下登上了皇位。
唐昭宗很有点爷爷唐宣宗的风范,他好读书,有大志向,一直试图恢复祖上的荣光。即位之初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大唐风气为之一新,天下人欢欣鼓舞:咱大唐第二个“宣宗”诞生了。
事实证明,李晔同学不是“宣宗”而是“楦宗”,一副被撑大的皮囊而已,他连出几招,轻松地就让自己被藩镇、太监轮番蹂躏,成功地将自己升级为汉献帝。
经过黄巢之乱后的大唐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各大藩镇几乎都成了独立王国。不过大唐依然有两大优势,一是拥有法理上的地位,可以拉一派打一派;二是拥有数万神策军,刀刃还算锋利。
所以,各藩镇轻易不敢跟朝廷翻脸,有时候还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摆布。
李晔说,这还不够,朕要让他们乖乖当孙子,先拿李克用开刀!
沙陀人李克用是晚唐最活跃的军阀,战斗力非凡,帐下十三太保纵横天下。只是李克用肌肉比大脑发达,做事向来由肾上腺激素决定,他曾经拯救过大唐,也多次跟大唐翻脸,曾经逼得“国足”踏上流亡之路。
大顺元年,李克用在和李匡威、赫连铎的战争中落败,李晔同学大喜过望:趁你病要你命,收拾他!
话音刚落,阶下跪倒一片,宰相杜让能说:“陛下,李克用曾经有大恩于朝廷,万万不可啊。”
神策军中尉杨复恭也说:“陛下,咱这点家底可得珍惜啊,打没就没啦。”
另一位宰相张濬却说:“先帝两次讨饭都是这个沙陀人的罪过,现在各藩镇都想收拾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宣武节度使朱温发来“效忠书”:“陛下,俺挺你,坚决干掉李克用。”
于是小伙儿李晔热血澎湃:发兵河东,灭了李克用!
这一仗持续打了一年,朱温干打雷不下雨,在一旁看热闹,张濬口中的“各藩镇都支持”的局面也没出现,神策军被李克用揍得鼻青脸肿,损失了半数兵力。
朝廷本来有能力当裁判,让藩镇之间相互撕巴,结果却弄成了赤膊上阵,让藩镇在一旁看戏,自己反而被打了个半身不遂,你说蠢不蠢?
这事最上火的是杨复恭,神策军是他的命根子啊。
晚唐的太监也开始进入“家族经营”的模式,杨氏家族就是当时最牛的宦官家族,杨复光、杨复恭哥俩都曾经为大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然,杨家的权势也大得吓人,比如杨复恭,居然有600多个干儿子,从地方节度使到禁军,个个身居要位。
李晔不听话,让杨复恭又损掉半个命根子,这让他很生气:大唐谁说了算?没有我,你还当个屁皇帝?
李晔也火了:大唐闹成今天这个样子,还不都是你们这群没根的家伙闹的?外贼打不过,还收拾不了你们这些内鬼吗?
于是李晔肾上腺激素也升高了,他对杨复恭展开了大清洗。
皇帝毕竟是皇帝,手上有的是筹码,他随便摸出几枚大印就策反了杨复恭的最贴心的干儿子杨守立(李顺节)。靠杨守立的支持,李晔终于除掉了杨复恭,并顺手干掉了杨守立。
看起来唐昭宗李晔笑到了最后,其实真正笑晕了的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李晔脑抽筋了,神策军同室操戈,人马又损了一半,这是给自己挖坟掘墓呐!
李烨的第三个对手李茂贞冒头了,他趁乱打劫,一下子攻占了数十个州,将自己的地盘扩展到四十五个州。
李晔火了:神马玩意儿,李茂贞,你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即刻赴任。
李茂贞笑了:想将我连根拔起?撒泡尿照照自己吧!这伙计给唐昭宗回了一封极具侮辱性的信:你把我发配到山南,万一哪天你成了流浪汉,谁来救你?
这不诅咒人嘛,李晔一怒之下宣布要对李茂贞开炮。
杜让能又赶紧阻止:陛下,千万不能啊,咱这点家底快折腾光了,万一失利,你即便想学习汉景帝,推出一个晁错怕也不能平息祸端啊。
李晔被怒火烧昏了头,根本听不进去,结果不出杜让能所料,神策军几乎全军覆没。
打狗还得有跟打狗棍,李晔手上空空了,李茂贞笑得嘴儿开了叉:走,去长安乐呵几天!
以前,藩镇再牛叉都不敢进京,生怕被摁在那里回不来,现在李茂贞再也不怕了,他一声招呼,大军滚滚向东包围了长安。
这时候李晔才知道闯了大祸,但一切都晚了,他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仅比汉献帝多一道城门。
无奈之下,李晔只好按李茂贞的指示办事,先后杀了两位神策军中尉和三位宰相,其中就包括杜让能。
即便如此,李茂贞还不罢手,准备直接废了李晔。就在此时,李克用出手救驾来了。李克用为何要救李晔?藩镇之间矛盾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谁不想“汉献帝”被别人掐在手上。
李茂贞自知不是李克用的对手,他裹挟着李晔逃出了长安,并派人与李克用谈判。果然被李茂贞说中了,李晔当上了流浪汉。
好在双方很快达成了一支,李克用撤兵,李晔被李茂贞释放,结束了第一次流浪生涯。
是的,这是第一次,第二年李茂贞又卷土重来,李晔被迫第二次踏上流亡之路。李茂贞大摇大摆闯进长安,把皇宫狠狠地洗劫了一番。
就在李茂贞心思着下一步行动时,又有人向李晔伸出了橄榄枝,这一回不是李克用,而是朱温。
朱温此时已经统一了河南,以及半拉河北,迅速跻身为天下第一藩镇。他的崛起惊动了李克用,以及李茂贞、韩建、王行瑜等人,四人竟然神奇般地达成了一致:联合起来对付朱温,为了不给朱温进京的借口,放回唐昭宗。
就这样,李晔又奇迹般地回到了长安,结束了第二次流浪。
这次回到京城后,李晔彻底放挺了,整日借酒消愁,喝多了就拿刀砍宫女和太监。有个叫刘季述的神策军中尉火了:留着这个昏君咱都没好日子过,废了他!
于是刘季述等人突然发兵囚禁了李晔,改立太子为为帝。
那段时间李晔惨透了,他们一家人被关在少阳院,饥寒交迫之下,小公主冻得哇哇大哭。
朱温正苦于没借口插手朝廷的事呢,刘季述就送上门来了。他大喜过望,随即率领大军杀进关中。宦官们见势不妙,裹挟着李晔逃到了凤翔,投靠到李茂贞门下。
这倒霉催的皇帝,第三次当了流浪汉,终于打破了哥哥唐僖宗的记录。
朱温一路追到凤翔,并形成围攻。几个月的战争导致凤翔弹尽粮绝,城内人相食,李晔同学跟叫花子似的躲在角落里熬麦粥度日,饿得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
后来李茂贞再也撑不住了,只好跟朱温和解,交出了李晔,李晔为此还忍痛搭上了一个女儿。
三度流浪,三度重获自由,这经历比汉献帝刺激多了。真的自由了吗?呵呵,汉献帝自由过吗?
天复四年,朱温拍拍李同学的肩膀:陛下,咱该上路了,去洛阳吧,那里离我的大本营更近。
李晔还有反抗的资本吗?身边的太监们都被朱温杀光了,连个拿棍子替他壮胆的人都没有,还反抗个头啊?
这一路上,李同学受尽欺凌,皇后半路产子都不允许逗留。为了恐吓他们,朱温一路大开杀戒,将李晔的亲信杀了好几个。就这样,李晔被强制搬家到了洛阳。
李晔成了汉献帝,朱温可不想做曹操。抵达洛阳才四个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对李晔下手了。
天复四年八月十一日的夜里,一群人手执凶器闯进宫中,他们逢人就砍。宫人们的呼叫声惊动了李晔,他穿着薄薄的衣衫、光脚绕着大柱子四处躲藏。
这一切都很徒劳,片刻功夫后,冰冷的刀锋还是刺透了他的胸膛。唐昭宗李晔死了,享年37岁。大唐帝国的皇帝,竟然死得如此窝囊,实在让人唏嘘。
客观讲,彼时的大唐已经积重难返。但李晔即位的时候至少尚有一搏的资本,然而他却不顾现实,因怒兴兵,把藩镇、宦官,甚至连士族集团都得罪了个精光,还拼光了唯一可以倚仗的神策军。
可以说,是李晔亲手将自己塑造成了“汉献帝”,他咎由自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