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压岁钱南北大不同,东北500广东50,北方娃却说不如南方娃

2021-02-20   陆北老师

原标题:全国压岁钱南北大不同,东北500广东50,北方娃却说不如南方娃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

一到过年,最高兴的要数小孩子了。除了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以外,收红包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事。

不过,同样是发压岁钱,全国各地的处理方法却有些不一样,这次就和大家聊聊相关话题。

下图是网友整理出的全国压岁钱分布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压岁钱的多少和当地经济情况基本呈正相关态势。

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城市,消费高,压岁钱自然也就给得多。两地都达到了千元档位,比起周边城市超出一截。

此外,沿海地区的压岁钱额度也要比内陆城市更高。像江浙等南方省份,压岁钱份额已经直逼北京、上海。

更有福建这样的压岁钱大省,儿童过年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3500元,比北京、上海这些超一线城市都要高。

部分福建地区的压岁钱甚至突破万元大关,像莆田当地的普通家庭,每年小孩的压岁钱都是千元起步。

有的福建人表示,还没等到正式过年,到账的资金就已经不少了。

这让很多网友都十分羡慕福建的小孩子。不少人都开玩笑说,今年就准备移居到福建过年。还有人翻出了厚厚的族谱,想要在福建当地找远方亲戚索要压岁钱。

实际上,福建的人均收入并不是全国最高的。根据官方资料显示,福建居民每年可支配的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

换句话说,如果福建家长过年给4个孩子发红包,那么他接下来的3个月就要喝西北风了。因此,实际上福建发红包都是至亲才给那么多,像侄子、外甥等关系,可能就拿不到了。

与福建遥相呼应的是东北地区。按说,东北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但压岁钱却是清一色的500元,达到了全国中上水准。

这可能是跟当地人热情豪爽的性格有关,与之相同的还有新疆地区,也是平均500元。

不过,东北孩子每年纠结的并不是压岁钱该怎么花,而是该怎么接。很多网友表示收压岁钱就像扯皮,有的甚至都快打起来了。

同时,本来收压岁钱应该是高高兴兴的一件事,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顺势给红包,再自然不过了。但有些家长不是发红包,而是甩红包,让孩子们感到更多的是惊愕和不解。

不仅孩子收钱犯难,家长发钱也不轻松。很多父母表示,给亲戚红包就像是一场智斗,要挑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离开后还要及时通知对方以免找不到,真是费尽心思。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谦逊是国人的传统美德。大家都是想落一个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好名声,所以来回推让是难免的。

不过,凡事都讲究点到为止,过分的谦虚反而会让人觉得虚伪。希望下一代能够更加开诚布公,少一些不必要的客套。

在众多压岁钱百元起步的省份中,广东人均50元的红包,可以说是非常醒目了。不少广东网友也表示,每年谈到压岁钱这个话题时,自己的心情都会十分沉重。

也有人晒出自己过年的真实收入,声称亲友间只要能收到超过50元的红包,那简直感激到五体投地了。

这也让外省人十分困惑。按理说,广东的经济发展可以媲美北京、上海,就算压岁钱不能达到千元量级,发个几百元应该也不成问题。

不过,有的广东人解释说,这是当地作风务实的一种表现。过年发红包只是图吉利,意思到了就够了,不在乎多少。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也有人给出了更加靠谱的解释,那就是广东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式拜年,一个长辈每年可能要给十几个小朋友发红包。

如果每个孩子都给到,别说是千元起步,就算对标青海、内蒙古等省份,也照样给不起。

此外,广东收入两极分化情况也比较严重,不是每个广东家庭都给得起高额红包,加上风俗如此,平均水平低也实属正常。

不过,北方地区的压岁钱并不会落到孩子手里,而是会以压岁钱的形式再被父母还回去。而广东地区的压岁钱虽然少,但是会被孩子拿去花。

这种南北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也经常被公众讨论,那就是父母该不该拿走孩子的压岁钱。

央视官方平台曾经发布了一条关于父母能不能花孩子压岁钱的普法视频,其中一张欠条的截图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图片中的母亲收回了孩子2700元的压岁钱,同时保证在孩子18岁的时候归还。欠条有模有样地按上了双方手印,看起来非常正式。

不过,网友们都担心到时候这位母亲会不会信守诺言,而且欠条中全部归还的错别字也非常关键。

按照图中的字面意思,母亲即使在孩子18岁时也是可以不归还这笔钱财的,这让很多人不禁质疑家长是不是欺负孩子不识字。

其实,如果孩子年纪尚小,对金钱的观念不是很清晰,父母替他们花压岁钱的做法是很正确的。

因为在幼儿眼里,金钱无非就是印着精美图案的纸片。他们可能在上面乱涂乱画,甚至撕毁钱币,这都是对财物极大的浪费。

而父母替孩童保管压岁钱,一方面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能给他们买心仪的礼物。取之于娃,用之于娃,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好。

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岁数,已经能够自主安排收支时,父母就不应该打着保护的名义,从孩子的手里巧取豪夺,拿走压岁钱。

在一些高收入家庭中,家长不仅不会干涉孩子拿红包,还会自己给孩子发压岁钱,鼓励他们合理运用这笔财富,这就非常值得学习。

也就是说,尽管有的父母需要把压岁钱拿去还给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家长最好不要错过这一次教育孩子财商的机会。

同时,家长也要意识到,压岁钱是孩子自己的收入。尽管最终结果两家财产没有变化,但不能从孩子这里拆东墙补西墙,要培养他们自主理财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