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有效保障,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从中获益。在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中,既有市场或者社会推动的改革,但更多的还是政府主导型改革。一些政府部门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革创新不停步,几乎每一年都要推出若干条新的改革举措,充分彰显了与时俱进的自觉和自我革命的勇气。当然,如果一个部门每年都有改革新空间,也不免让人对其此前进行的改革是否全面深入和扎实有效心存些许疑虑,甚或对于营造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产生某种担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属于普遍受益的增量型改革领域越来越少,而面临利益调整的存量型改革任务则越来越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要求大大提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继续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切实针对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而改变原有制度、创新治理方式。需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需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缩小政府自我感觉与人民普遍感受之间的“温差”。
一切改革的实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都要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宜将改革举措本身作为政绩,而是要以人民的获得感和体验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尺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谋良策,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和积极引导市场和社会中自发性的改革创新。毕竟,“知屋漏者在宇下”。
回望我国40多年的改革历程,一些颇具意义、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往往是由市场和社会自发首创的,比如安徽凤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还要统筹协调、平衡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当我们不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着力提升企业进退市场效率的时候,不能忽视对于债权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我们积极实施数字政务改革,全面开展网上办事的时候,不能罔顾总有一些公民和法人不熟练或者不愿意在网上操作。
事实上,数字政府建设的真谛,并不仅仅是为了网上办事,更不是让屏幕来遮挡政府与公民和法人之间直接的沟通交流,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信息互联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提升决策和创新水平,进而做到:对于公民和法人要承担的义务,主动及时通知;对于公民和法人应享有的权益,非申请即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