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亲戚家的孩子在我家住了八年。
原来帖主家有一个住在农村的姐姐,姐姐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来到帖主所在的城市找工作。
一时之间,找不到工作的她就先在帖主家安顿了下来。
按照原计划,帖主想着等后面安顿好了再让亲戚孩子搬出去。
令帖主始料未及的是,这一住就是整整八年时间。
如今,孩子也30岁了,但仍未有男朋友。
帖主想着让她出去住,却始终想不出该如何开这个口。
这让帖主十分为难,为了这事,帖主早已失眠许久。
帖子曝光后,网友纷纷喊话“直接让她走”。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网友@南方有水怪就描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
“表姐大学就开始住我家,毕业工作后一直住到现在十年了。
年薪十几万,也不走也不交伙食费,不找男朋友,平时买水果回自己房间自己吃,过年过节单位发些福利好的就带回异地的家,一些红薯之类的普通礼品就丢出来给我们。
更恐怖的是把自己当主人了,我带女朋友回来还经常找女朋友的茬,结果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看完真的令人心惊。
到底什么样的心态可以让一个人长期在亲戚家无止尽的住下去?
记得心理学专家李雪在作品《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提出:
“界线,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深表赞同。
哪怕再亲密的关系,也得有彼此的界限,何况是所谓的亲戚呢?
2
山东菏泽有一名女子,曾发布了一则自己在结婚时遭遇婚闹的视频,看得令人十分气愤。
视频中在婚宴上,女子和新郎被朋友用一种白色泡沫疯狂喷射。
尽管两人已经承受不住,频频躲闪,但朋友们依旧我行我素,丝毫不考虑其他。
据女子事后所述,当日她和新郎站在舞台上持续被喷射,两人浑身上下都被白色泡沫喷满,身体已经呈现出十分不舒服的状态,但奈何几位朋友根本听不进去。
因为被朋友整得崩溃,女子甚至一度止不住地不哭,就连婚宴上的敬酒环节也没有进行。
最崩溃的时候,女子都想过直接当场离婚算了。
看完是不是觉得十分震惊?
几个朋友参加婚礼,原本只是小闹活跃下气氛,却不曾想一群朋友忘了场合,也忘了身份。
女子说,婚宴进行之前,她就让新郎和朋友们沟通过,只是简单玩一下,朋友也各自做出了承诺。
然而,他们在婚宴现场依旧不顾新郎新娘的感受,肆意妄为。
婚礼原本是属于新人的美好记忆,硬生生地被几个人整成了噩梦,不愿回首。
记得哲学家Heraclitus说过:
“世界的一切次序,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婚宴变成闹剧,主要就源于几位朋友的界限模糊。
他们不知道,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一旦失了分寸,模糊了界限,麻烦和冲突也就随之产生了。
3
自媒体人@江小黑曾在一个聚会上,认识了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生。
一位女生性格外向开朗,永远热情洋溢地分享着一切见闻;而另一位女生性格内向,话少,甚至有些羞涩。
但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江小黑却渐渐和内向话少的女生成了好朋友,而渐渐远离了那位开朗的女生。
究其缘由,只因为江小黑清晰地记得过往的一幕。
那是初次见面之时,热情的女生就不停地追问她的过往,彷佛一丝细节都不愿意放过。
大到工作收入,小到家庭住址。
原来轻松愉快的聊天气氛,因为对方的过度介入,变得不适。
从那以后,江小黑就刻意远离了那位热情的朋友,直到双方淡出彼此的圈子。
相反的,与另一位慢热的女生相处,江小黑没有任何负担。
她们一开始只是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持续了一段时间彼此慢慢熟络后,才开始私聊一些工作、家庭之类的话题。
相处了一年,她们才开始有更深的交往,分享彼此的观点,关系也渐渐变得亲密。
周国平曾说过: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不清晰,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带着分寸感交友,是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
古话说:“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拿捏好分寸,不逾越他人,也不任由他人践踏自己,就是人际关系里最适合的距离。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