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的应对与发展——2023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

2023-12-13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大变局下的应对与发展——2023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瞬息万变、国内外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的当下,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浪和不确定性。承压向前,稳中求变,在波动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仍然创新图强,显示出长期向好的发展韧性。

洞察“时”与“势”,把握“危”与“机”。2023年12月12日—14日,《中国经营报》携手中国企业,在时代的变量下寻找新机遇,倾力打造“2023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集结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中国新消费高峰论坛、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继续书写商业文明,探讨产业新格局、经济新篇章!

大会致辞

曲永义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

曲永义指出,第一,要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第二,要更新观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标对表一流企业。

“无论是墨西哥还是东南亚国家,它们的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本都和中国没法比。有的企业出海以后为什么又回来?就是这些国家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行。在世界经济发展整体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的火车头。”曲永义说。

主办方致辞

季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

季为民表示,2023年,中国企业进一步以创新为抓手,以改革增活力,开拓发展新格局,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低碳绿色发展成为当前企业的内生基因,人工智能、数字货币、云计算、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创新前沿正在构建新的生态土壤。金融、汽车、消费、大健康等行业也在破壁、重构和蝶变中赋能高质量发展。

季为民强调:“中国企业不断在探索世界、统揽产业、审视行业与反思自我中积累优秀的经验,重塑发展的活力、实力和潜力。”同时,他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经济提升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产业升级处于关键时期,房地产市场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消费需求发生一些变化,民营经济的难题仍待破解。诸多挑战,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主旨演讲

稳中思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高培勇表示,以疫情防控转段为转折点,中国经济步入了疫后的恢复轨道。

谈及中国经济发展,高培勇提出六个基本判断。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经济恢复进程之中。二是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恢复显然不同于以往所经历的经济恢复。三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信心不足,预期不稳。四是推动经济恢复的主力军是企业,要把强信心、稳预期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企业身上。五是围绕激发企业的动力和活力,要持续推出强信心、稳预期的对策、举措。六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最紧迫的一项工作就是强信心,稳预期,特别是强企业的信心,稳企业的预期,这是当务之急。

“在这一轮经济恢复进程中,决不能简单搬用以往应对周期性波动的老思路、老套路、老做法,而须结合疫后经济恢复的新特点、新要求,在精细化分析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实施与当下经济恢复进程相匹配的精准式操作。”高培勇表示。

报告发布

《2023中国互联网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

季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

季为民在《2023中国互联网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发布现场指出,对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需要站在新的高度来思考,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开展各种业务,在兼顾商业回报的同时,也要让地球家园更美好、社会更和谐、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他提到,随着气候挑战以及带来的供应链风险,长期可持续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公司、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的重视。围绕着中国互联网企业,我们需要一份阐明中国特色和行业属性,展现中国互联网企业价值、使命以及未来担当的可持续发展宣言。“这就是我们完成本报告的重要的背景和初衷。”他说。

报告发布

《2024中企出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行动指南》

季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

季为民表示,过去的十年,大型央企和国企是共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急先锋,随着共建国家立体化、互联互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家战略将与所有寻求发展的企业息息相关。

“在我们首推的老挝篇、越南篇中,行动指南首次聚焦了东盟各国最新的投资机会和法律政策,来助力出海企业防范风险,抓住机会,”季为民说到,“以越南篇为例,报告除了对越南基本情况和法律制度进行介绍外,也提示了中国企业在越南进行经营活动的潜在法律风险,并给出了防范对策,涉及投资、贸易、金融、劳动与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税收、争议解决、环境保护、签证等多个方面。同时,也通过中国投资越南的相关案例评析,给出海企业提供了相关指引。”

翟 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翟崑表示,中国企业要出海东南亚,首先要全面、精细、专业地了解中国对东南亚政策。他透露,在经历重大冲击之后,中国和东南亚正在谋划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中国对东南亚政策的覆盖面,层次特别丰富,总体上形成了以东盟为基准,上下浮动的局面。此外,对东南亚来讲,无论是海上和陆上,中国都有比较成型的政策体系。比如说,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分别跟东南亚进行整体性的对接,“一带一路”也跟东南亚整体发展对接。

刘光超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理事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刘光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中国企业出海浪潮已经是大势所趋,一种新的商业秩序正在建立,一种新的发展周期正在开启。东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是中企走出去的重要区域。

刘光超介绍道,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度重视《2024中企出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行动指南》项目,始终以助力中国企业出海为目标,梳理总结出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以案例评析等多种方式切实给出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刘光超还表示,在法律人看来,企业的竞争力除了创新力、组织力,还应有规则力,规则力依靠的是法律的力量。“法律在前期的调研评估,中期的保障落地,后期的紧急避险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

圆桌对话

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翟 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怎么从“一带一路”五通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对此,翟崑表示,“一带一路”有一个合作的政策框架,也就是“五通”,即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未来一年,五个点上都有非常具体的发力点。比如政策沟通,会跟“一带一路”进行更广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设施方面,海陆空天网全面发展;贸易方面,需要特别强调跨境贸易;资金方面也有可以引领方向的案例;民心方面,民心相通特别重要。

张 婷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

张婷表示,作为一名涉外律师,法治进步是维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张婷看来,法律服务于出海企业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比如事前的一些法律法规的调研、地方政策落实工作;事中企业怎么做落地化运营、怎么做合规化管理工作;事后法律相关的救济工作。

张婷指出,现今的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从产品的出海转换为规则的,甚至未来是文化的出海,那么,面对新的特点,更应该关注一些全球化的合规制度。

魏玖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

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高质量发展呢?

魏玖长表示,企业是发展的主体,这需要企业家提高对风险的预判能力、对动态环境变化的掌控能力。企业家只有掌握了变化的规律,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才能够真正地抓住。“不是说感觉到现在发展了,可能过一阵子,这种发展的成果又被外部的变化摧毁了。所以,企业家一定要提高自己对动态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感知能力。”他说。

金 旗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

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银行的服务?金旗表示,金融行业在数字赋能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它面临的两个市场都是很复杂的:一是面对个人,二是面对金融市场。

银行提供服务,是一个中间的载体,连接个人和市场。对个人而言,需要银行尽可能让其明白自己真实的需求,对市场而言,需要对每个市场进行清理,揭露各种各样的数据,可验证的数据,进而形成模型、得出结论,不断地去检验、完善这个模型。所以,数字化永远在路上,需要每个银行从业人员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李国建 山东国信家族信托运营部负责人

李国建表示,信托服务于企业高质量的发展,着力点应该从企业家客户或者家庭出发。以家族企业二代传承和交班为例,李国建认为,家族信托可以有效地解决对职业不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包括通过股权实现平稳过渡或者邀请更加专业的团队、机构进行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平稳过渡和发展。

此外,信托不像银行、保险那样为公众所认知,不过,信托的功能性是具有普适性需求的且具有风险隔离属性。以养老信托服务为例,将来可能不仅能够实现养老金的支付,甚至还能实现各种功能性的产品受托支付。另外,做资产配置的时候,信托可以给客户提供长期的规划和安排。

刘 辰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国际工程院

咨询中心主任

刘辰表示,“走出去”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产品“走出去”,中国目前已经做到了,中国制造现在是一个很响亮的“品牌”。

第二层次是标准“走出去”,比如高铁,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因为我们处于整个行业的高地;像民用建筑等方面,我们正在跟世界进行一些融合。

第三层次是文化和理念“走出去”,这方面我们的道路还比较远。

谈及高质量发展,刘辰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标准,带动我们的文化、理念“走出去”。“总体来讲,提高别人对我们的认可度,认可度提高了,你自己的东西很自然地就‘走出去’了。”

王 勍 中轻跨境(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勍表示,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基数对境外的部分企业和国家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当我们找到正确的切口后,就希望能把中国的企业通过这个管道输出出去。比如,把大家熟悉的电商直播带货的团队直接做到境外,然后在境外部分园区和国家里,让企业家带着商品入驻,通关、报关结束之后,直播团队直接登录境外的其他电商平台媒体做反向销售。

“真正的消费市场其实是国内的消费市场。”王勍强调,对于跨境业务而言,是一个双向的促进业务,既然能够引进,就要找方法把企业的产品直接带给C端用户,而不是中间一环一环地通过贸易商来做。只要找对了方法,就相当于给企业增加了一个触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08eddcbe4fd4220ce00bf65fc62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