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中国化妆品基础研究登上《Cell》

2023-11-06   青眼

原标题:历史性突破!中国化妆品基础研究登上《Cell》

“行业之光”

一篇影响因子高达64.5的顶刊,点燃了中国化妆品原料突围之路。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刊登北京大学博士陈家悦、赵亚冉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为有着120年历史的“淀粉-平衡石”假说提供分子解释,成为生物科学界的里程碑事件,由此得到《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等权威学界媒体的头版重点报道。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百年难题的突破不仅让生物科学界感到振奋,还得到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强烈关注,原因在于陈家悦、赵亚冉还有另一重身份——合成生物学企业未名拾光的创始人,而未名拾光致力于化妆品原料的科研创新。

对此,青眼第一时间联系到陈家悦。“这项研究是未名拾光的技术结晶,也希望借此机会鼓励大家,在化妆品行业一样可以做出世界级的研究。”陈家悦谦虚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研究成果或为解决最刚性需求之一的抗衰提供突破性技术支持。

更重要的是,以陈家悦、赵亚冉为代表的众多顶尖学术人才纷纷投身化妆品行业,且研究成果罕见登上国际顶刊,同样表明,中国化妆品已然进入科学嬗变时刻。

回答“达尔文”百年之问 全球美妆行业罕见

“春风吹又生”的青草、枝叶茂密的大树,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生命物种之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背后,往往藏着无穷的“秘密”。

例如,一粒种子在泥土中萌发后,是如何“懂得”破土而出,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也就是说,植物究竟是如何感受重力方向的?

对此,120年前,达尔文之子弗兰西斯·达尔文(Francis Darwin)与Bohumil Nemec、Gottlieb Haberlandt三位科学家大胆提出了“淀粉 - 平衡石”假说,成为百年来最被广泛接受的重力感知理论,并被写入国内外众多教科书,甚至国内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都留有其“一席之地”。

不过,“淀粉 - 平衡石”假说只阐述了淀粉体沉降的物理过程,而该过程是如何转变为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信号,从而使植物感受重力的,却是120年来的“未解之谜”。

就在近日,随着Cell期刊正式刊登“淀粉 - 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尘封了百年的秘密终于揭开。该篇论文的署名一栏中,业内知名的化妆品原料企业未名拾光(Veminsyn)赫然在列,而未名拾光的两位创始人陈家悦(Jiayue Chen)、赵亚冉(Yaran Zhao)更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可见未名拾光的主导地位。

▍截自Cell官网

青眼了解到,Cell不仅与《自然》、《科学》并列为全球三大顶尖期刊,更是生物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有着极高的引用率和录用难度,被科学界奉为权威。

据科学网统计,2022年,国内共发表了78万余篇SCI论文,其中仅有33篇Cell论文,国内团队单独发表Cell的几率仅万分之零点三(0.0032%),而放眼全球美妆行业,如此重磅的学术成果同样极为罕见。

对此,青眼带着好奇与陈家悦深度探讨此次学术成果背后的重要意义。

对于该篇论文的背景,陈家悦表示,“‘淀粉-平衡石假说’的核心阐述了植物如何感知重力,并对重力做出响应,以此来适应环境,然而‘达尔文们’为后世的生物学家留下一个百年未解之谜,无数科学家投身其中,却一直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论文第一作者 未名拾光联合创始人陈家悦

随后,陈家悦以引力波为例,对此次科研成果进行了生动形象的介绍,“这个历程非常像引力波,1916年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直到2016年,物理学家们才首次找到了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这二者都是重力相关的问题,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所面对的未解之谜多存在了20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学术成果入选Cell消息一出,多位化妆品研发界的科学家纷纷向青眼表达了对未名拾光此次突破的赞赏。

一位先后担任国际美妆巨头及国内头部美妆公司研发负责人的专业人士对青眼表示,“第一时间就恭喜了两位创始人,Cell作为学术圈的顶级期刊,能够入选证明他们已经是整个学术圈的顶级青年人才,我非常为这样的人才加入我们行业而开心,因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未名拾光用极为亮眼的学术成果证明了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也为其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打造顶尖生物智造平台

将推出“反重力”原料

青眼了解到,未名拾光是由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工业生物催化重点实验室)的多位博⼠联合创建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旨在开发创新生物活性材料,为中国化妆品品牌提供国产替代成分。

据悉,仅成立两年,未名拾光就已先后获得三轮融资,总融资额过亿,并建立以小分子活性胶原、植物细胞培养物、胶原蛋白与医疗器械为主的产品矩阵,目前已与珀莱雅、上海家化、伊肤泉、花皙蔻、PMPM、欧莱雅、拜尔斯道夫、科蒂、逐本、华熙生物等多个知名美妆品牌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那么,此次入选的重磅学术成果又将如何赋能未名拾光的发展?

青眼了解到,此次Cell的论文所用的多个方法,目前已经转化为未名拾光的核心技术平台。例如,该篇Cell论文中使用的精细化的蛋白组学鉴定、植物细胞基因编辑技术以及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都是未名拾光“Veminsyn-生物智造平台”的底层技术。

基于上述平台,未名拾光能够开发各种类型的重组蛋白、多肽和植物愈伤组织等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未名拾光开发的新型胶原蛋白原料Time-COL17,目前已实现了广泛的市场应用,该原料通过模拟17型胶原蛋白最关键的一处信号片段,以极小的分子深入肌底在保留17型胶原蛋白活性的同时,可通过护肤途径吸收,极大地拓展了下游护肤品牌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

此外,陈家悦还向青眼透露,“未名拾光还希望将论文重点研究的重力现象,转化为行业可用的原料。因为重力会影响皮肤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皱纹和衰老问题。”

对此,陈家悦向青眼展示了相关领域的权威论文。据悉,2019年4月12日,同为三大顶级期刊的Science发表了一篇重磅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一对同卵双胞胎宇航员马克·凯利(Mark Kelly)与斯考特·凯利(Scott Kelly)进行比较研究,其中马克·凯利留在地球上,而斯考特·凯利则持续待在太空失重环境长达一年。

而在一年后,在地球上的马克脸上的皱纹数量显著高于在太空中的斯考特,同时斯考特的端粒出现了明显的延长,而回到地球后,他的端粒又出现了加速缩短的现象。这表明地球上的重力会使人处在加速衰老的风险之中。

青眼注意到,“重力”与“反重力”概念在化妆品中已有不少应用的先例,且较多应用于抗皱产品,一般指产品具有紧致抗皱效果,能改善重力影响带来的松弛下垂问题。

据化妆品监管App显示,名称带有“重力”或“反重力”的备案产品达170款,国产品牌瑷尔博士、美肤宝,美国品牌PCA SKIN、日本品牌MOONLIT等均有所涉足。

“我们的研究材料曾跟随神舟号飞船上过太空,我们希望能通过专业的研究,真正解决重力带来的衰老问题,为相关产品提供科学辅助。”陈家悦表示,目前原料开发已经到了收尾阶段,预计半年内将与行业见面。

“中国化妆品行业科技属性大大提高”

科学,向来是一个行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而科技进步的深远影响,在近年来的中国化妆品行业尤为凸显。

曾几何时,多位学术界重量级人物踏入化妆品行业,成功推动了重组胶原蛋白、玻尿酸等原料的研发与生产突破。近两年,各大头部化妆品企业更是纷纷设立首席科学官,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研视野与研发水平,而未名拾光更是新一代顶尖学术人才入局化妆品行业的典型案例。

对于近年来化妆品行业的科学潮,陈家悦感受颇深,“现在做化妆品研究的人,其实跟做学术研究的人已经非常重合。而在5年前,大家会觉得化妆品好像对科学性要求不是很高。”

“尤其在原料端,这几年国内出现很多新兴的原料公司,其背后是越多越多高校科研出身的教授、学者投身化妆品行业,使得化妆品行业的科技属性已被大大提高。现在很多品牌都比较专注于科学研究,我认为这对行业是一个好的导向。”陈家悦补充道。

在越来越注重科学的大环境下,科学底蕴深厚,对前沿技术有着敏锐嗅觉的未名拾光可谓如鱼得水,使其能为市场持续带来更高效的创新。

今年以来,未名拾光可谓步履不停,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就在近期,未名拾光-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揭牌,双方将围绕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植物源功能性分子筛选技术以及蛋白质与植物次生代谢物规模化表达等生物活性成分的研发与生产领域进行战略合作,为美妆个护领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产品创新。

展望未来,未名拾光的目光并不仅限于国内市场。据悉,未名拾光将基于“2+3”布局(“2”个中心:杭州研发中心、张家港生产中心;“3”个应用场景:生活美容、医疗美容以及功能性食品),以中国市场为基础,逐步走向全球,成为一家全球化的生物活性材料供应商。

采访最后,当被问及此次论文登上Cell的感受时,陈家悦对青眼平静地说道:“很多人告诉我,以这篇论文的影响因子之高,学术声誉之大,在未来的十年甚至几十年内可能都难以逾越。不过,我想表达的是,这篇论文对于行业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告诉大家我们比其他人强,而是在于告诉所有人,在个护美妆行业一样可以做出世界级的研究。”

“重视科学、应用科学、发展科学,相信我们也有改变世界的能力。”陈家悦掷地有声。

未名拾光,恰如它的名字。这家源自中国顶级学府的企业,正用科学研究为中国化妆品原料突围点亮了一束看到更宽广的未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