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24岁的武汉小伙刘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体验了一次生命的“过山车”。身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原本因为就诊难而对医护人员心怀不满的他,却在出院后表示一定要找到“杨护士”报恩。刘猛不知道她的名字,没见过她的样子,方舱医院的杨姓护士也不止一个,但这些都无法动摇他的决心。
2月28日晚,《新闻联播》报道了刘猛的寻人故事:听音辨人的情意,相隔一米五的鞠躬,迟到的合影……“死里逃生后,我只想再见你一面”,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没有床位,医生都不救人了,对政府有点绝望”
临近农历春节,刘猛的小姨去华南海鲜市场门口购买了一些海鲜。之后两次家庭聚会,刘猛的父亲、姑妈、姨妈以及刘猛本人都被传染上新冠病毒。起初只当是普通感冒,出现发热症状的刘猛并未在意,直到后来他开始胸闷、全身乏力,父亲开始呼吸困难,他们才前往武汉同济医院就诊。
除夕到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刘猛却在医院排了十个小时的长队,他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黑压压地挤在医院里。一句“没有床位,没有呼吸机”,让刘猛和父亲的期盼落空。
医院不收,武汉“封城”。
辗转多家医院未果,刘猛和父亲连开车的力气也没有了。看到医生和自己说话都要隔着很远的距离,被抛弃的感觉从刘猛心底油然而生,“你该管我但不管我,就是很无助,对医生、对政府有点绝望。”刘猛坦言。
在后来的十多天里,刘猛的母亲每次都要徒步半个小时去发热门诊给家人拿药,刘猛和父亲在家中已经失去行动能力,那时的刘猛理解不了,明明我们也需要医治,为什么不救我们?
那时的刘猛也不会想到,在他遇到杨护士之后,他的想法会被完全颠覆。
“刚开始的方舱一无所有,现在回想起来就像一场梦”
2月6日,刘猛终于被收治进武昌方舱医院,在那里,他认识了从江西支援到武汉的杨护士,也就是出院后他一直在寻找,并且一定要找到的“恩人”。
“小伙子你多大?”
“我24岁。”
“你不要怕,你很年轻,相信自己一定没事的,我们这边有(上海)华山和江西的医疗团队,我们竭尽全力救助每个患者。”
这是刘猛和杨护士的第一次对话,尽管只是三言两语,却顿时让他感受到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从一无所有到可以收治500名患者,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辛劳刘猛都看在眼里。“江西的医生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武汉来救我们,那武汉的医生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救别人。”住院期间,刘猛身边有六名患者相继离世,他开始静下心来换位思考,他想到了生命的宝贵,想到了医院里爆满的床位,和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武汉的医疗队……
和当初的刘猛一样,很多人初到方舱医院时也是心怀不满,会吵、会闹,但后来不会了,取而代之的是医护人员领着大家唱歌、跳舞。
杨护士负责管理治疗刘猛所在的方舱医院西区第二排所有患者,刚到医院时就是她给刘猛登记的姓名。但是,直到刘猛痊愈离开,他也没能得知杨护士的全名。
刘猛出院时跟所有照顾过他的医护人员合了影,唯独杨护士已经被调到了别的区域,当面致谢与合照的愿望从此便成了刘猛的一块心病。
防护服的背面写着一个“杨”、一个“江西”、一句“祖国必胜”,护目镜下有一双能给予人信心的眼睛,还有经常询问自己病情的声音,已是刘猛对杨护士的全部了解。
“来武汉的医护人员可能有三万多人,她们每一个人都是杨护士”
出院后的刘猛向武昌方舱医院捐了一批口罩和医用酒精,这已经是刘猛的第二次捐助。在他住院以前,刘猛就曾汇款五万元给武汉市慈善总会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刘猛说,他的父亲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武汉创业,先前那笔捐款是承担一份“新武汉人”的社会责任,而后面的这批物资,则是父子俩死里逃生后,尽力为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点帮助。
刘猛最终和江西援助武汉医疗队取得了联系。江西医疗队中一共有四名姓杨的女护士,其中一名叫杨辉利的护士在看到刘猛寻找“恩人”的视频后泪流满面,“作为一个护士应该做的很平凡的小事”却被患者如此放在心上,这是她意料之外的。刘猛也通过声音确认,杨辉利就是在他感到绝望时给了他希望的“杨护士”。
杨辉利说,她对每一位患者都会说那几句话,自己照顾过的病人又实在太多,所以对刘猛的印象并不深刻。翻出当时的日记,她才渐渐想起这个耷拉着脑袋、睡不着觉去找她们聊天的小伙子。
刘猛也说,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可能有三万多人,每个人都是厚重的防护服和护目镜,每个人面对患者时都带着微笑,他们每个人都是“杨护士”。
再次回到方舱医院与杨护士见面,刘猛隔着一段距离对杨辉利反复说着感谢。曾经,就是这一米五的距离让刘猛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如今,依然是一米五的安全距离,他向杨辉利鞠下深深一躬。(文/王若怡)
刘猛与杨护士合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vPrk3AB3uTiws8K5N5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