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奇珀菲尔德完成了包含蓬皮杜中心海外分管的虹彩西岸博物馆

2019-11-21     铟果

围绕着由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上海西岸博物馆(West Bund Museum)是条公共沿江滨大道,其中设有蓬皮杜艺术中心在中国的第一个分馆。

该美术馆是由大卫·奇珀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设计的,并作为黄浦江上的一处原工业园区改造为 940 公顷文化中心的总体规划的关键部分。

该博物馆的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量呈风车型旋转排布,作为 “ 中法两国文化协作的一部分 ” 的蓬皮杜 × 西岸项目(Centre Pompidou x West Bund Museum Project)。此次合作使得在未来五年中在中国的美术馆展示法国博物馆的艺术品。

将于本月向公众开放的西岸博物馆,周围环绕着一条公共林荫大道,其一侧设有向下延伸至河边的梯级。

该林荫大道的设计目标为改善往河边和新河滨公园的两个进入,以确保博物馆成为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公共空间。

大卫·奇普菲尔德解释说:“ 西岸博物馆的设计反映了该地点的开放性以及沿着西岸一条新的文化走廊的周边发展。”

“ 故意扭曲三个主要展厅的行为打破了常规的几何结构,创造了强大的间隙公共空间。宽阔的沿江滨广场向散步场所打开,提供人均可使用的室外空间。”

大卫·奇珀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的设计于 2013 年首次透露,其中包括三个主要建筑体量,每一个均为 17 米高,并包含地上和地下两层。

覆盖每个图形的半透明、回收玻璃提供给博物馆一种 “ 虹彩 ” 的美感。当大窗户穿孔正面时该结构才被打断,给城市景观配个框 。

该三建筑体量从两层大厅扇形展开,其中博物馆中间带有巨大的双高门庭。该布局为建筑的各个部分带来独立运营的可能性。

该门厅兼作博物馆的入口大厅,并设有书店和咖啡馆。人们可通过西侧和东侧进入门厅,标有伸出建筑物之外的屋顶,并位于巨大的锥形圆柱上。

大卫·奇珀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陈立斌解释说:“ 首层被设计成一个公共的通道,辅以河岸咖啡厅和书店,使得参观者可以在城市街道生活和黄浦江景之间穿梭。”

“ 所有的公共设施都致力于表达:现代美术馆应有超越欣赏艺术功能的意义。”

在内部,博物馆的展厅占据了建筑物的高层,下层的空间包含多功能厅、艺术工坊和教育空间。这些半地下空间,利用侧高窗采光。

西岸博物馆内的咖啡厅位于滨江侧首层的低矮体量内。它的位置试图将更多的江景带给参观者,同时也为二层入口创造了一个宽敞的露台。

在蓬皮杜中心宣布与负责西岸开发总体规划的上海西岸集团正式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后,博物馆于 2017 年宣布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合作。

达成协议时,蓬皮杜文化中心将其描述为 “ 中法两国在文化领域最长期、标准最高的文化交流项目。”

上海蓬皮杜艺术中心是继 2015 年蓬皮杜马拉加之后在法国以外开设的多功能文化建筑的第二个前哨基地。上海蓬皮杜中心是开幕在法国外面的第二个多功能文华建筑,最早于 2015 年在海外建立的展馆位于西班牙城市马拉加(Málaga)。

除西岸博物馆外,文化地带还包括私人经营的博物馆,例如由中国工作室创盟国际设计的带有波状的机器人建造砖砌的立面的美术馆和由丹麦 SHL 建筑事务所(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设计的玻璃墙展厅。

摄影:Simon Menges


分享自:Dezeen 设计杂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uHSjG4BMH2_cNUgYS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