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216字,阅读时间约4.5分钟
我开的线下书苑,常常会有妈妈带孩子一起来看书,有次发生的事情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也悟到了养育方式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那天,正好萱萱妈妈和晨晨妈妈都带孩子来选书,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妈妈们就
让他们一起在
书苑
里找书看
。
过了一会儿,萱萱拿着一本书回来了,并且和妈妈说:“妈妈,我想自己看一会书。”这时晨晨走了过来,看起来很生气,并且大声说:“
我讨厌他!
”晨晨妈妈被孩子的大喊吓了一跳,马上说:“不许这么说话!”眼看晨晨要哭了,妈妈赶忙站起来
把他连拖带拽离开了书苑
。
再看萱萱妈妈,
她一直在看着孩子
,希望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萱萱说:“他一直拿着一册绘本,看完了也不让我看,我跟他说应该分享,你这样做不对,他就生气了,我也不想理他了!”
在一旁看书的我发现,当俩孩子在经历同种冲突时,一个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妈妈有理有据的讲清楚事情经过;另一个却在大喊大叫,妈妈的做法也略显暴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会说,
孩子性格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不一样。
但两位妈妈们的做法呢?要知道,其实
孩子的性格是对家庭教养的体现啊!
常见的四种教养方式,多数父母都在其列
美国发展心理学教授鲍姆林德发现:学龄前儿童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类型,而每种行为都与特定的育儿方式高度相关。
在鲍姆林德教授的研究中,他认为成功的育儿方式由四方面组成:
响应性和非响应性、绝对化要求与非绝对化要求。
根据该特点,他把家庭教养方式划分为四类:
溺爱-纵容型,权威-民主型,专制-集权型和忽视型。
A、溺爱-纵容型
父母很少制定规则,随着孩子的性情发展。但在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抗压能力,
没有常性(持续性),容易放弃,易冲动。
B、权威-民主型
父母具备权威,但会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并且给予他相对自由的空间和选择的权利。在这种教养模式影响下,孩子往往更乐观、积极、自信,且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C、专制-集权型
与上一条类似,但却忘了给孩子
空间和自由
,认为孩子就应该无条件听话。对于孩子而言,未来的他们常常会焦虑,不知道如何选择,充满负面情绪,家里外面判若两人。
D、忽视型
这类家长既不骄纵也不管教,任其肆意生长,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适应能力,遇事无所适从,甚至有人格障碍。
Tips:孩子的行为和家庭的教养模式息息相关,家长采取怎么样的方式养育,未来就会体现在孩子的行为当中。
育儿专家:教养方式与父母的社会地位,有直接关系
根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报告显示统计,将近38.8%的家庭都是专制-集权型教养方式。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家庭是民主-权威型教育。
曾有育儿专家做过一项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
越高
的父母,
能够和孩子进行频繁的沟通,
做到权威-民主型教养。而社会经济地位
较低
的家庭,和孩子的
沟通较少
,一般会采取专制-集权型教养方式。
在这项研究中,说明家庭的教养方式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者解释说,父母经济条件越好,越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建设,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而每天忙于奔波生计的家庭,家长过多的注意力停留在
“生活”
、
“生存”
上。在他们看来,努力生活挣钱
,供孩子吃穿学习就是己任
,和孩子的沟通相对缺乏,也很少意识到,跟孩子交流的重要性。
记得看过一则视频。一位妈妈带孩子乘坐地铁,因为孩子弄丢了地铁票,就一直打骂,被路人制止后,妈妈哭着说:
“挣钱好难啊!
”
大家听到后瞬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觉得心口堵得慌。她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辛苦努力挣钱上,
这种情况下,有怎么会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和心理变化呢?
当然,并非所有社会地位低的家庭,都无法做到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而这其中还得做出一点点调整。
沟通,是“优良养育”的先决条件
每当孩子发脾气哭闹,或者不听话了,有多少家长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静下来认真听听,孩子闹腾背后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可见,
能不能和孩子进行沟通,是决定家庭教养方式的关键所在。
首先,明确规则和责任。
和孩子做到民主的前提,需要家长制定好规则,并明确责任。如果丧失了这一点,就变成了
纵容-溺爱
。
其次,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
在孩子三观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来进行正确引导。但这并非意味着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品,试着把孩子当成一个“人”,
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就是对他
最大的尊重。
再次,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
为孩子创造能够尝试的机会,
相信他能做好
,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也是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才慢慢成长起来的。
记得哥哥最早学平衡车,我们总是担心他骑不好摔伤自己,不是扶着他,就是拽着走。但后来先生放手之后,哥哥只用一个下午就学会了,他雀跃欢呼的表情,让我和先生都感到很自豪。
最后,营造情感氛围。
每天留出最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和孩子聊天,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今天去哪里玩、遇到了谁、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等等。
在了解孩子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
Tips:就像上面的调查显示,在这四种教养方式中,最常见的是B、C两种。两者共性之处是都存在
“家长权威”
,但不同之处是对孩子
“是否民主”?
而这点区别,就藏在你跟孩子的对话中。
妈妈来叨叨:
谁都不希望将来某天,突然发现自己养育的孩子,居然和父母无话可说了?在孩子年龄尚小的阶段,
做好能亲子沟通的基础工作,并且
能够
保证在他之后的每个阶段都能顺畅交流
。我认为,教养中的专制和民主并不冲突,有规矩前提下,才能达到真正的民主。你家是哪种教养方式呢?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