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进行投计票。这是日本进入“令和”时代后的第一场国会选举,也是安倍执政六年半以来的一个“考验”。
日本参议院议员的任期为六年,现有议席242个,每三年改选大约一半。这次选举新增3个议席,共有124个议席进行争夺。其中包括选举区74议席、比例区50议席。安倍晋三此前提及这次参议院选举的“胜负线”,说要确保执政联盟“过半数”。
截至东京时间21日晚23时30分,北京时间22时30分,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在改选及非改选的议席中,已经取得过半数议席。
坊间普遍认为,安倍希望在任内“修宪”的意志很明显,本次选举他能否和保守势力联手,在参议院中获取三分之二的议席是个关注点。截至发稿时,开票仍在进行中。
投票结束后,共同社进行的票站调查显示,暂时未知能否取得足以修改宪法的三分之二议席。
而自民党本次选举的战绩如何,也将影响安倍在党内的地位。
要知道,安倍在参议院选举这件事上,是遭遇过“滑铁卢”的。
当地时间7月21日晚,日本参议院选举开票
2007年9月12日,普通的一天。中午1点左右,日本时事通讯社突然闪过一条快讯:“首相安倍晋三对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大岛理森透露了辞职意向”。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当日本民众还在质疑消息真伪时,有后续报道称,安倍预定下午2点举行记者会。
下午2点,日本首相官邸,安倍的辞职演说正在直播,日本民众紧盯着电视屏幕。安倍眼含泪水宣布辞职,称难以原谅自己的过失:“日本必须在一位新首相的领导下继续与恐怖主义作斗争。”
这是安倍晋三首次执政谢幕时的情景。2006年9月,安倍顶着支持率神话走马上任,却在执政一年后黯然退场。关于安倍的突然辞职,外界猜测有很多,包括健康原因、与国会在“反恐特别法”上的缠斗等。当然,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原因是,自同年7月参议院选举惨败以来,安倍内阁支持率不断下降。
2007年9月12日,安倍宣布辞职
日本的参议院从来都是对执政党总裁的一次考验。
日本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议院构成。参议院的重要性或许没有众议院重要,比如参议院不能直接决定首相人选及内阁进退。而针对一项众议院提起的法案,参议院只有打回众议院重新审议的权力,没有直接否定权。因为如果众议院重新审议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同意,法案即可视为通过。
不过是否能够掌握参议院,对执政党而言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安倍第一次下台后,日本出现“扭曲国会”的情况,即众议院属于自民党,参议院属于民主党,法案的修正反复拖延,推行缓慢,会逐渐消磨执政内阁的支持率。
而参与投票的选民,因为选举与首相不直接相关,他们更多地会用投票挑选政策而不是政党,日本民众也有意识地通过参议院选举来纠正执政党的偏差。所以参议院选举也是对首相内阁的一次评判。
安倍在街头为参议院选举拉票
参议院选举投票站
如果参议院选得不好,也就意味着民心相悖,首相常常会选择“对选举失利负责”,从而宣布辞职。自民党内部因为参议院选举辞职的首相不在少数。
1989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原有的69个席位改选,仅仅获得36个席位,第二天时任首相宇野宗佑就宣布辞职;1998年7月,自民党选前预计将获得超过70个席位,但结果是拿到了44个,遭遇自民党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失利。当时的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即使百般不愿意,也不得不在多方压力之下引咎辞职。
2007年的安倍,同样遭遇参议院选举失利,虽然他没有第一时间辞职以示承担责任,不过随着参议院选举后支持率的不断下滑,以及对众议院的掌控力度日益降低,最终等待安倍的也只有辞职。
安倍选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在野党对年金问题的质疑。日本的年金类似于中国的养老金。日本民众对年金问题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安倍2007年的下台与年金也有关系。2007年参议院选举前,执政党被爆出年金去向不明等问题,最后导致了自民党的惨败。
而这一次与年金问题挂钩的,还有“安倍经济学”。
安倍晋三2012年底带着“安倍经济学”上台,并加速实施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加强政府投资。在2013年参议院选举之前,内阁也公布了GDP的数据,2013年一季度GDP增长3.5%,高于彭博社预期的2.7%,为2012年一季度以来最快。这样的数据,也让安倍的执政联盟赢下了2013年的参议院选举,结束了“扭曲国会”的情况。
2012年,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庆祝
2015年,也就是第24届参议院选举前一年,安倍又提出“新三支箭”,宣扬原先成效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安倍经济学”为他赢得了连任,也让2016年的那场选举中,自民党能够大获全胜,首次实现执政联盟在两院席位都达到2/3以上的局面。
而安倍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将年金投入日本股市,通过爆买的方式炒热股市。安倍这么做是基于对日本股市的充分信心,将年金作为投资搞活日本股市。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恐怕是次失败的投资。2018年年末日本股市大盘出现严重下滑。这次失败也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一次重挫。毕竟连养老的费用都拿了出来,安倍可以拿来刺激市场的资金已经不多了。
用年金救市失败引起的反应可能是连锁的。日本《朝日新闻》总编辑中村史郎就说,“安倍每次都打出经济牌,而刻意回避使修宪问题成为选战政争的焦点,但得逞以后则马上去力推如‘解禁集体自卫权’——解释修宪,以及制定《特定秘密保护法》之类配套法制等”,这种言行分离,是不诚信的,是典型的政客行为。
此前经济的短期增长,掩盖了这种“不诚信”,而当经济问题重新显现时,安倍这种为了政治目的打经济牌的作为,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反弹。
实际上,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中,这种反应已经显现。
上个月底,日本立宪民主党等在野党,联合向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提交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案,要求安倍内阁辞职。立宪民主党党首枝野幸男指责安倍内阁在退休年金和消费税等与国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上不负责任,存在诚信问题,并列举了厚生劳动省统计数据作假等具体问题。
虽然因为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在众议院上占大多数,这一不信任案被否决了,但是“两千万日元年金去向”这个问题,却摆在了安倍的面前,并不断发酵。
日本亲右翼的产经新闻最新一份民调显示,在所有议题中,“年金和社会保障问题”是选民最关心的,高达40.6%。安倍早前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年金的确可能影响到选举的走向。
日本在野五党提交的内阁不信任案被众议院否决
2017年众议院选举时,安倍和自民党也曾经面临来自在野党的强力冲击。“安倍经济学”也是被攻击的对象之一。
当时,曾经在东京都知事选举中击败自民党人的小池百合子,带着她新成立的“希望之党”,再度对自民党发起挑战。她指责安倍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并提出“百合经济学”,主张不过度依赖激进的财政开支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对大企业放松管制与留成征税结合起来。
小池百合子一度刮起“小池旋风”
不过,2017年自民党能够顺利过关,庆幸的是在野党的不团结。日本政坛长期处于自民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在野党联合也是各大选举之前的“常规操作”,不过这些联合,更多是精确计算各自利益的自说自话。
2017年,这样的场景尤甚。最大在野党民进党党首连舫突然辞职是分裂的开始,新党首前原诚司有意与“希望之党”合并,造成民进党的分裂,枝野幸男出走另立新党。因为没有谈拢,两党最终也没有合并成功。四分五裂的在野党,将大胜拱手让给自民党。
在经历众议院选举的重创后,在野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足够的凝聚力。就像现在众议院最大的在野党,是曾经民进党的一部分——枝野幸男成立的立宪民主党。而他也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野党现在联合的目标是从自民党手中拿到更多的席位,但是不可避免具体到不同的选区,会有不同的利益纠葛。
有日本媒体就分析称,在野党的不成气候,很可能再一次“便宜”安倍和他的自民党。
不过,对安倍晋三而言,保证参议院多数席次仅仅是“初步目标”, “修宪势力”能否维持国会提议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修宪势力”是对安倍执政下修宪态度积极的自民党、公明党、维新会及各党团、无党派议员的总称。
安倍执政以来,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试图修改日本现行宪法的第九条,使自卫队的军事行动不受其约束,包括加入自卫队可以应对的“紧急事态”。一句话,就是解禁日本自卫队,实现所谓“正常化国家”的目标。
而修宪,需要确保在参议院获得三分之二的席位。
资料图: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与安倍
2016年,虽然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确保了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公明党其实在修宪问题上与安倍并不同调。党首山口那津男主张通过“增加宪法条例”的方式,实现安倍的“修宪”想法,在公明党内部,存在反对的意见。
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想要获得额定议席的三分之二以上,“修宪势力”需总计获得85个议席。日本共同社分析认为,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能否达到这个目标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结果如何,也就是几个小时后的事情了。
这个夜晚,安倍也许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