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的经济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当地经济的崛起,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对华西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它地处于江阴市华士镇以西。这个村子的发展脉络清晰,2017年的时候年总收入竟然高达524亿,几乎家家户户住着小别墅,手头有富裕的存款,这还不算什么有些人家还拥有2-3辆汽车。从1961年建村到如今,华西村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农村,被大家称为“天下第一村”,可见实力非同小可。
很多村子把华西村当做自己的榜样来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村子迅速崛起,如今又一个“华西村”诞生,村企年营收上千亿,户均资产超300万元。它就是陕西东岭村,地处宝鸡市陈仓镇,村里共计812人,毫不夸张的说它的经济状况可以和华西村相较高下。刚开始的时候东岭村也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个普通村落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东岭集团是村办企业,在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中光荣上榜。1260亿的营收排在榜单的第39位,在陕西省民营企业中位居首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榜了,据统计东岭集团已经连续19年入选我国民营企业五百强。要知道对于一个村办企业来说,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1260亿听起来就像天文数字,可这的确是东岭集团实实在在的业绩,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东岭村还是个贫困村,短短的时间让它脱胎换骨,这一切都离不开东岭集团的董事长李黑记。除了担任东岭集团董事长之外,李黑记还是东岭村的村委会主任。
1975年时李黑记高中毕业,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家乡劳动。年轻人都有一腔热血,李黑记也不例外,他心里怀揣着想要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难得的是他不仅这么想还真的这么做了,李黑记鼓励村民兴办“黑白铁皮加工部”,主要负责生产铁桶、簸箕等铁制品。没想到加工部做的有模有样,生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10年后从加工部改名为“东岭铆焊机械厂”。
就在一切都步入正轨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场意外,1988年的安全事故让这个刚起步的小厂濒临倒闭。李黑记不忍心看到村民们的劳动成果归零,在关键时候他站了出来接手了这个厂。李黑记和村民签订了三年的承包合同,每年要上缴五千元的承包费。好在苦心人天不负,这个厂活下来了,并且在李黑记的手中不断扩大。
1996年的时候时机来了,李黑记和村民们商量后决定以原本的厂为基础建立了东岭集团。这一决定开创了陕西第一次实现村子和企业合二为一,以企业带动村子发展的新做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岭集团参加了十几家国企改革,这一参加不要紧,关键是让这些国企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为那些失业或者没有机会就业的人提供了机会。
除此之外东岭集团每年还缴纳约十亿的利税,成为同类企业中的楷模。从东岭集团现如今的业务来看,它们经营范围很广,涵盖物流、矿产、铅锌、钢铁、焦化、煤化工、金属加工等等。从起初的加工部到今天站稳了脚跟,其中艰辛他人很难体会。而且东岭集团在我国20多个省份都有生产基地,解决了不少就业难题。
结语:因为本来就是村企合一,所以东岭集团发展这么好受益的肯定是股东们,以此来带动着东岭村的发展。据了解,东岭村的村民每年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元,每户的资产超过了300万。这样的数字让人感到惊讶,因为有些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领都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钱,更别提资产过百万了。就像李黑记毕业回乡的初衷一样,他想改变东岭村的面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为了照顾大多数人,东岭集团旗下产业众多,为东岭村有工作能力的村民开设了多元化的岗位。
放眼望去和东岭集团年纪相仿的企业,能做到今天这么大的寥寥无几,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之外,更主要的是能够抓住时机快速发展。人光有信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实干、创新,踏踏实实走好眼前的路,碰壁走不通的时候多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