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伏琴
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
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黑格尔
最近知乎上,有一位家长吐槽:家有三年级男孩,一直沉迷奥特曼卡片和迷你世界游戏。
家长不让玩,他就上课不听讲,画游戏图。家长在孩子书包里发现好多张类似的游戏图。
看见他如此“玩物丧志”,家长担心孩子快要废了,才上网求助,为了证明孩子有多沉迷,还上传了一张孩子画的游戏图。
可看到了这张游戏图,许多网友却纷纷表示“不忍心责怪这个孩子”。获得最高赞的评论甚至是表示:看到孩子的图,大为感动。
因为这不是一幅简单的画,而是非常完整的阵地构图,属于军模的一个分支,专门做战场模型的。
随后,网友还详细拆解了孩子的构图。
包括前沿阵地、步兵阵地、飞行器、导弹、弹药仓库、导弹方队、后排阵地、原子弹,甚至还有战败后准备逃跑的马匹等。
孩子画得非常用心,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心思缜密,考虑周全,可见其热爱的程度。
网友不禁感叹: 小男孩的成长,真的是有硬伤。他们喜欢、用心的东西,和父母要求的不一样。
“我只能尽我所能,来尊重、理解和欣赏孩子的画作。因为理解他,就是理解我自己。
我依旧想念我心中的十岁男孩,他依然沉睡在我内心中最原始的净土之上。”
每个孩子心中可能都有他痴迷的兴趣或梦想,但是更多的父母希望孩子把心思花在学习上。
许多父母想尽办法阻止、扼杀孩子的“不务正业”,但是孩子不屈不挠地坚持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或者有些孩子被迫屈服,但是心中留下永远的遗憾或伤痛。
我们常常以为发展兴趣爱好浪费时间,为了学业,宁愿牺牲孩子的兴趣和梦想。但是没有兴趣和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可悲的。
当你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他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去学习时,可能出现更多的恶果。
陕西西安的初三学生常同学,4个月前因为学习问题被老师批评后,就开始出现膝盖酸疼的症状。
起初,常同学以为是太劳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腿居然疼到无法走路的地步。
父母带儿子到医院骨科做了一系列检查,没有查出病因,医生建议去精神科检查。
刚去精神科的时候,常同学连路都走不了,是爸爸背进病房的。
医生采取心理暗示治疗外加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后,第三天,常同学就能下地走路了。
医生说,这是心理症状躯干化,很多孩子都会存在这种病症。
因为老师和家长步步紧逼,孩子学习压力过大,情绪就会失控,心理压力太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父母以为孩子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常常事与愿违。
以身心健康为代价,还影响了学习,才是真的丢了夫人又折兵。
近日,有网友说十岁的儿子被自己整抑郁了。
今年春节前后,不少于三次说“活着没意义”。吃了疏肝解郁药,而且反复看心理医生。
父母开始反省才发现,平常对孩子常常嘲笑、拒绝、打骂、不搭理,唯独忘记了关注孩子的内心。
孩子想做的事情,父母不允许,孩子就不能做。因为家长的强势,孩子都只能憋着。
久而久之,孩子不抑郁才怪。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教授率先提出了“空心病”一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 “空心病”。
孩子没有兴趣爱好来缓解学习压力,释放情绪,调节枯燥的学习生活,也没有梦想去支撑未来。
问题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是根源却在于成人。
所谓的青春期抑郁、空心病,很多时候是孩子在替父母生病。
许多父母的教育过分注重成绩,学校如此,家庭亦然。孩子们沦陷在枯燥的学习中,日复一日。
他们缺少运动和朋友,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一眼望不到头的学习,让他们感受不到真实世界的美好。
他们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着,没有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
单一的分数目标,让他们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价值观崩塌,孩子们便陷入迷茫。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发展兴趣爱好,表面上看是浪费学习时间,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能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
近日,浙江绍兴8岁男孩痴迷航天,自学研究火箭的视频火了。
5年前,张先生曾经带儿子看过一次火箭发射,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喜欢航天,逐步喜欢上了天文、物理、军事和化学,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看视频来自学。
并且有了一个愿望: 想要研究火箭,并且立志要进航天局。
而被儿子的理科知识“虐”,便是作为艺术生的爸爸日常。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因为对航天的兴趣,8岁男孩不畏艰难,自学相关的各科理科知识,这就是兴趣带来的强大动力。
父母的支持,让他更加心无旁骛。
近日,一段“手绘中草药图”的视频走红网络。
四川泸州市的一位父亲在儿子成绩考差后查找原因,意外地从儿子书包里发现了一本手绘的中草药图。
不仅有各类草药形象的手绘图,而且配有文字阐述其功效。
他只是顺手一拍,没想到引起广泛关注。
还被网友称赞这是“现代版本草纲目”,孩子是“中医的好苗苗”,未来可期。
这个才13岁的孩子,在听到外婆随口讲的中草药名,便自己去搜索并画下来。
但对于本就是画画为生的父亲而言,内心喜忧参半。
父亲自己也喜欢画画,而且以直播画画为业。由于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一直拒绝教儿子画画,希望儿子以学业为重。
本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吃没文化的苦,不料儿子阴差阳错之下还是爱上了画画和中医。
面对孩子的热爱,他表示: 儿子的爱好会顺其自然,但是同时还是会督促他好好学习。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因为有强烈的兴趣,孩子会自觉地钻研,甚至可能成为终身追求的事业。
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兴趣完全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孩子的兴趣与学业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平衡学业和兴趣之间的关系。
1.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梦想
前段时间冲上微博热搜的“女儿想当清洁工,爸爸教科书式回复”,引起网友怒赞。
女儿想当清洁工,爸爸没有像一般家长急于否定和反对,没有说“清洁工又苦又累,地位又低,学习不好才会去当清洁工”之类的话语。
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要养成清洁工需要的勤劳品质,而且要努力锻炼梦想所需要的特长。
无论梦想大小,都值得尊重。
父母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2.培养能够长期坚持的爱好
演员蔡少芬曾说过,孩子学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十次课后如果还是不喜欢,可以放弃。
在追逐兴趣和梦想的过程中,允许孩子试错。
比如小女孩想当清洁工,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行不通,她可以放弃了再换其他的梦想。
在试错之后,鼓励孩子至少选定一样作为长期坚持的爱好。
一旦选定,不要轻易放弃,让孩子养成坚持的品质,并且发展终生受益的爱好。
长期坚持的爱好应该是少而精的,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某一项兴趣爱好上时,一般来说,水平也会超越大多数人,孩子也会因此获得极大的自信心。
3.制定规则,合理分配时间
父母要跟孩子共同商议并制定规则,合理分配时间,并督促孩子遵守规则。
教会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平衡学业和兴趣之间的关系。发展兴趣爱好,合理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以学习为主,兴趣为辅。
这样,兴趣爱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促进学习。
比如学习疲倦时,去运动,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压力大时,唱歌、弹琴等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提升幸福指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千金易求,兴趣难得。
保护孩子的热爱,愿赤子之心永不浇灭,愿每个孩子都能寻其所爱。
本文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
关于版权、合作和投稿,请联系现代与经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邮箱[email protected]
名师在线课程点击左下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