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唐丹)为进一步强化我市空气质量网格化管理,1月17日起,市生环办邀请专家对全市城区网格员、蓝天卫士志愿者分四批次开展培训,以全市6个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138个小微站为坐标,推进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管理工作。
2023年,通过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系统治理+深度减排、精细管控+监督帮扶一系列“组合拳”,湘潭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率的绝对值和PM2.5浓度、综合指数的改善率均达历史最佳。然而,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越往后对精细化管控要求越高、难度越大。
17日,全市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培训会上,环保专家对“湘潭环境App”使用展开现场实操和讲解,并就如何有效开展涉气环境问题巡查,以经验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讲解。专家介绍,湘潭环境App依托全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小微站,不仅可实时查看湘潭市整体空气质量、各监测站数据和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及未来变化趋势,能对异常突高值报警、发出巡查信号、查看污染反馈处理情况,记录全市四级网格员巡查路径、发现解决问题频率,还能实时查看空气质量保良的剩余容量,让大气污染监管更精细化、实时化、普及化。
市生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网格化管理打通大气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培训将进一步发挥网格员的主观能动性,将辖区范围的网格做实、做细、做密,全力防范涉气污染,提高问题整改效率,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